影视置景亦称影视装置,是电影或电视剧生产技术的重要方面,它是搭建、加工、制作各类场景和道具的工艺技术,简单来讲就是置景工艺。
电影制片厂置景部门的工作范围和内容名目繁多、包罗万象。置景部门的技术人员,包括置景工程师、技师、置景组长、木工、漆工、瓦工、石膏工、塑料工、纸扎工、模型工、帷幔工、雕刻工、涂绘效果技师以及玻璃钢、塑料等的成型技术工种等。这其中包括一些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等特殊工种完成的特殊技艺。
影视的发展、影视“精品”的出现有赖于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影、电视技术的提高,我们说一部影视作品是“精品”,首先它要符合三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要求,创作人员除了要具有精品意识外,其他必不可缺的重要条件就是电影要有高超的、精湛的技术制作并取得精妙绝伦的视觉效果。
随着电影科技领域日新月异的更新发展,电影、电视置景工艺技术也在不断提高,集中表现在采用新材料、新产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方面。例如,塑料通过成型机喷注各种部件、采用电热丝加工泡沫塑料切割出可替代镂雕的工艺品、玻璃钢成型以及新型石膏材料广泛应用于布景和道具的制作等。
伴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和各种新的特技合成技术的发展,电影布景工艺技术进入现代科技新阶段。
影视置景工艺的特点与影视美术创作的特殊性是完全一致的,是从电影特性派生出来的,只不过是在场景工艺方面带上技术特点。
美术师从总体造型的要求出发,对时代感、地方特色、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沉浮、情节的变化以及时间、地点、季节的更换等进行体现,反映在场景、道具的制作上,要求有逼真的视觉效果。如电影《伤逝》中娟生回到昔日的“斗室”,斗室中蛛网、尘土、败壁、破窗,墙根、屋角的潮湿青苔和漏痕的阴凉、昏暗的效果;苏联影片《雁南飞》中被轰炸后的维拉尼卡家的楼梯坍塌的效果;影片《孤星血泪》中哈维沙姆小姐餐厅的景象,土积尘封,朽败不堪,蛛网密布,几只耗子在大餐桌上啃着结婚蛋糕……给人以一股“逼人的闷气”和封死的逼真效果。以上种种上佳的视觉效果,之所以能激发观众情绪和产生联想的气氛,是靠置景技师精湛的模拟技术和工艺制作来实现的。
那脱落墙皮的败壁、密布的蛛网,是瓦工、塑料工采用特殊材料的精心制作;那风吹雨淋的返潮、青苔、屋漏的痕迹,反映出环境的岁月感和生活气息,是由漆工高超的涂绘技术和做效果的绝活完成的;而那被耗子啃的、放了多年的蛋糕,则是纸工运用模拟技艺,采用泡沫塑料及其他材料精心完成的杰作。
从影视美术设计的特殊性来讲,要有机地、能动地与影视剧创作的其他手段配合、互为因果,拧成一股绳,形成整体,这是影视艺术的创作特性之一,而作为影视美术的工艺技术制作所完成的布景、道具成品,其特点是不完整的,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和形态。
首先,影视场景的平面和立体的结构以及布局是千变万化的,其根据是剧情,是人物调度和镜头调度的需要,是美术师据此设计的场景的结构形式。因此,影视布景的形态可以是局部的、分切的,根据场面调度的需要,也可以是若干空间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就如同镜头的蒙太奇组接,可以是分切的,也可以是运动拍摄的。假若需要一个镜头做360°的摇摄,那么场景的组装必然也是一个多面体,如电影《复活》中法庭的这种全方位布景结构。
再比如,《三国演义》剧组在涿州拍摄基地搭的铜雀台、蜀街、城门、城墙等,全是为了该部电视剧搭建的,从局部或从某一角度看是“完整的”,但从景与景的关系来看是各有所用的,是为符合镜头、场景、情节、分场景、运动等不同需要而搭建的。而且这类场景也可以被其他影视剧摄制组拆分利用。
电影或电视剧中场景这种任意分切组合的“魔方”似的变化,就使得场景制作工艺和搭景技术复杂化了,要求美术师具有高超的不同类型场景的局部结构的拼接技术和布景局部之间的色彩、形象、表面效果的衔接技术。
其次,置景工艺的不完整性还表现在景物的制作效果和质感方面。布景和道具的制作要求以电影或电视剧的拍摄为出发点,拍摄是按照分镜头来进行的,也就是说,对场景的拍摄是有选择的表现,因此布景的制作工艺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不必要像盖一栋供人居住的房子那样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完整地做全部的装修。例如,对于离镜头近的部分、景的重点部分或主要拍摄方向中布景的前景部分等,要重点加工,精细制作,而在镜头焦点外,或处在后景的部分,则可以简化处理,总之,可以采取“取巧”的办法。
最后,利用实景加工拍摄影视剧,其加工利用的那部分景,实际上也是局部的、不完整的。因此,从广义或从具体的意义上来讲,都是以不完整性达到完整,通过拼接、组装、借、改等办法,经过拍摄、剪接,在银幕或屏幕上构成完整的场景形象。
置景工艺以及道具、服装及化妆的工艺制作上的有机性是非常突出的特点。
所谓置景工艺的有机性,就是指场景从设计、预制、搭建、组装、涂绘、做效果到照明、录音、拍摄等若干工序和技术制作,必须是有机地、协调地进行,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有机性还表现在场景的工艺制作,要受到有关的技术指标的要求和限制。
例如,我们前面曾具体提到的摄影镜头的种类、画幅比例、运动镜头、角度,照明灯具的位置,光对景内色调气氛、效果的影响,录音对景的结构的要求,以及各种场景的拍摄顺序等,都是对置景工艺制作的限制。
只有适应这种限制,做到有机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分解式影视场景是指将场景的整体结构,分解为若干类型和各种规格的构件,以组装的方式、用构件搭建成的场景,也可以称为构件式影视场景。
外国一些大型电影制片厂在20世纪20年代已经普遍地采用分解式电影布景的搭景方法。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电影制片厂也已开始采用构件式的布景;50年代以来,以四大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为主要基地,对电影置景工艺不断改进,搭景程序越来越规范化,构件进一步典型化、尺寸标准化,构件的类型和品种也日益多样化,并更符合我国建筑布景的特点。
现在,分解式电影场景的使用范围极广,最近十年来,实际使用的分解式场景构件品种大大地增加了。世界上大多数制片厂的棚内布景主要是用可以多次使用的分解式布景构件搭成的。尽管所使用的结构和材料有所不同,但分解式场景构件按其用途而进行的分类却到处都很相似。
广泛地使用分解式场景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基础,使我们有可能在预搭间或在摄影棚的空地上广泛利用大片的构件来预搭场景。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布景作业的繁重劳动,并且由于加快了场景在拍摄地点的安装工作而大大提高了拍摄面积的周转率。[12]
分解式影视布景是影视布景主要的组装、结构方式,就似儿童玩具积木,是用条、块摆成形态各异的建筑,而布景的构件是各种标准构件,当然这些构件是可以反复使用的。
分解式影视布景在搭建过程中,最大面积的组装件是墙壁,因此,墙壁的组装和拼接是置景技术注意的焦点。我国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木方,横撑、斜撑等把景片、镶片和门、窗及其他配件组合连接,也有用专用的加固件进行组装的。国外较多的是采用标准的、规格化的连接件和加固件,如螺旋夹钳、卡紧夹钳、偏心螺旋夹钳等,使装配大块内景景片方便、快捷、牢固。另外,有的电影厂采用骨架式的墙壁分解式布景(如圣彼得堡电影制片厂),这种方式是用标准的若干立柱组成骨架,然后把景片从上往下插进两立柱之间而形成大面积景片。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减轻了拼装起来的大块景片在运动、搬动、搭建上的不方便和沉重。
影视场景的构件主要有如下几种:
包括各种规格的镶片、墙角等,这是布景基本的构件。布景片可分为棚内景景片和外景用的景片。
内景景片分为两种。一种是规格的景片,按一定的尺寸规格制作,有90cm×250cm、90cm×300cm、30cm×250cm、30cm×300cm等规格,材料主要是木框和胶合板、纤维板、塑料板等。另外一种是不规格的景片,包括各种尺寸的镶片和根据特殊要求而专门制作的不同尺寸、形状和效果的景片。
外景的景片是指在外景地或场地外景中使用的景片。可采用泥条景片,也可用其他材料制作景片,如用竹枝、草秸、苇帘、篾片等。规格与内景景片的尺寸相同。
地板是在棚内搭景的必备构件,景一般是搭在平台上的,高低根据设计的要求而定。
这种构件是为加固和连接若干不同规格景片的构件。每堂景的立面是由不同规格和形状的景片连接、拼装为整体的,用作加固和连接的构件也应该是规格化的。
即支撑布景使用的构件。国内较多采用木方和钉子加固再用撑杆连接后支撑,也有用螺旋夹钳和偏心螺旋夹钳固定再用管状斜撑支撑的(国外普遍采用)。(www.xing528.com)
搭建不同地区或历史题材影视剧涉及的特殊构件或其他需要单独制作的构件,如隔扇、柱子、拱洞、壁炉、梁架、门、窗等。
了解构件,掌握各种规格构件的使用,对于美术师设计制作图,是非常必要的基础资料,并有利于布景的制作和搭建,使工程操作有序,可以缩短工期,提高质量。
一堂场景从案头设计完成各种必要的图样,到在摄影棚内和场地把场景搭建完成,大体上要经过如下几个步骤:
(1)场景设计图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及其他材料准确齐备。对于场景规模大、置景任务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除了图纸外,还应有文字说明材料。
国外有的大型电影制片厂设立“布景建筑设计工作室”,或设置专职绘制制作图的机构,其任务是对结构复杂的建筑布景绘制建筑图和施工详图,作为美术师设计图的辅助图样。
(2)美术师向置景车间和置景工人交代搭景要求,对设计图做必要的说明并听取合理意见,协商搭景的具体问题。
(3)置景工作间开始制作和加工布景的预制构件和材料。
(4)根据布景平面图,以提高摄影棚使用率和“一景多用”为原则,并考虑到照明、录音的要求,确定在摄影棚或场地搭景的位置。
(5)铺地板、画地盘图。搭景地板一般应与天片保持不少于4米的距离(如用幻灯打天片,则至少要有5米以上距离),若用平台则应高出地面90厘米左右。按照平面图画出地盘图。此时,导演、摄影师等可以对布景的平面结构、大的位置、尺寸、轮廓等提出意见。
(6)根据场景制作图的要求拼装景片和门窗及各种镶片,按地盘图竖立景片、装置各种构件,形成布景的基本框架。必要时,美术师可与导演、摄影师、照明等部门对景的高度、活片的位置等问题做进一步磋商。
(7)木工、漆工、纸工、石膏工、塑料工等技师、工人进行布景表面效果的制作和布景中帷幔及局部装饰的制作。
(8)吊灯板。灯板一般采用吊式灯板,即在布景四周的外沿装设(立式灯板现在已很少采用)。
(9)绘背景或称“绘衬景”“画天片”,是指在摄影棚内的天片上(悬挂在摄影棚四周用于绘制背景的布幕)或在露天天片上,绘制远景景物,以延伸和扩大布景空间范围的布景工艺。
摄影棚的空间是有限的,在棚内所搭的布景仅能容纳该场景主要的前景和中景范围内的景物(即表演区),而远景的景物则要采取绘景的办法解决。解决场景远景(背景)可采取的技巧和方法有:①喷画结合的办法,即景物和天空部分,分别用画与喷的技巧完成。②绘与幻结合的办法,即幻灯与绘画结合的办法。③天片绘景与单片绘景相结合的办法。④天片或单片绘景与实景结合的办法以及用照片背景、电影放映等绘景技术(见图8-20、图8-21)。
图8-20 单片绘景在场景中的应用(引自《现代影视技术辞典》)
图8-21 幻灯背景示意图
(10)场景内主要道具的陈设。
(11)验收或改景。
以上11个方面基本上概括了影视布景工艺制作流程的十几个步骤。其中,美术师应着重抓住三个重要环节,即交代、说明设计意图,画地盘图,场景表面效果的制作与装饰。
这三个环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其一,置景技师和工人了解并理解美术师的设计意图和要求是提高置景质量、避免返工的重要一环。另外,置景工艺制作是一项创造性的技术活,美术师与工人交流,听取工人的意见,会在制作上起到丰富、补充甚至在具体问题上起到改正的作用。
其二,场景的地盘图体现了这堂布景的基本结构和布景的基本面貌,它是这一堂景的根基。
在摄影棚内的场景是如此,场地外景,尤其是大型的、有若干座建筑物的布景,其地盘图会涉及地形、地貌、景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总体效果等,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慎重行事。
其三,影视场景的表面质感和各种效果的制作,是布景搭建工艺中的关键性环节,棚内布景或场地外景的生活气息、岁月感、生活的痕迹以及其他如烧、残破、风吹、雨淋、烟熏、火燎等特殊效果的取得,全要靠置景技师和能工巧匠的绝活来完成。
场景的油漆粉饰工与一般做房屋装修的漆工完全不同,他们使人工制作的景物通过模拟技术和以假代真的手段取得逼真、可信的真实效果。做表面效果是关键的一道工序。
电影《天云山传奇》的美术设计师对场景表面质感和真实效果的追求不遗余力,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搭建的场景本身要求的视觉形象的真实,关键在于景的表面质感是否造成了不同材料本身的表面效果和生活、时间在上面留下的不同的痕迹,从而使之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地委组织部大办公室一景,考虑到它曾经经历了十年动乱,又由于吴遥的领导而缺乏生气,因此墙用不加胶水的老粉加以拍打,造成自然的剥离和裂痕,再在墙的下部刷以中小城市公共建筑中常用的略显土气的蓝色,然后再大幅度地‘做旧’,使之尽量符合戏的规定情境所需要的气氛。罗群、冯晴岚在农村的家的夯土墙,泥塑工人为了做成年久剥蚀的残缺蜂窝状,传达出几分困窘、敦厚的气息而煞费苦心。古堡前面的几块碑,我们反复试用了水泥、石膏和泡沫塑料加以塑造,使用了水色、油色和丝棉拉裂纹等表面效果的绘制,力求乱真。这种表面效果的刻意求工,就如绘画的大体成后的细部刻画一样,有没有这种刻画其艺术趣味与效果是大不相同的。[13]
该影片二位经验丰富的美术师丁辰和陈绍勉,对场景造型效果的刻意求工,当作画一幅绘画作品的“细部”一样对待,在电影美术师设计艺术和技术的追求上堪称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