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美术师进行场景设计,面对各种类型和不同种类的场景,要符合人物的动作和调度,要适应各种拍摄手段的要求,在场景空间的组织、构成、装置上就要有一套相应的办法:或增加空间层次、或扩大空间范围、或一景多变、或围合、或分隔等,以达到创造气氛、完成场面调度、刻画人物的目的。
电影、电视剧的场景空间是由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或称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构成的。室外空间主要是指自然环境,如山川、森林、原野、草地等,也包括建筑物的室外部分。室内空间包括建筑物、人工环境的内部空间,可以是万人大礼堂、体育馆、飞机场候机大厅,也可以是家庭中的客厅、餐厅、卧室,还可以是小阁楼、单人牢房、地下室等。
美术师设计和处理的主要是建筑的环境,即场景的内部和外部空间,在故事片中的幻想、梦境场景,科幻片、童话片、神话片中出现的宇宙空间、神鬼世界,或是采用高科技手段、数字技术模拟制造的数字海、数字人(电影《泰坦尼克号》)、数字景、数字物等,也无一例外地是美术师、特技师、电脑设计师工作的范围。
一般来讲,在电影或电视剧中,在室内空间展开的戏或拍摄的镜头占作品内容的主要部分,重场戏主要是在室内景中进行的,因此,对场景内部空间的分类和变化形式、对内部空间的设计和处理是场景设计的基本点,是设计方法的着眼点。
场景内部空间即室内空间,从其构成的形式来讲,可以划分为固定空间(或称实体空间)、可变空间(或称灵活空间)、心理空间、虚拟空间。
室内空间的基本结构,在建筑上是以墙面、地面、天花板以及楼梯、柱、窗等组成的。影视场景的基本构成元素与之是大致相同的,只是在构成形式上有自身的特点,主要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
这种场景空间一般来讲体积不会太大,占地面积较小,可以是两面墙、三面墙,甚至是四面墙,有一扇窗,甚至是无窗或只有一扇天窗。这类空间是一种围合的、封闭式的特殊空间,可利用的角度相对来讲要少、变化的层次少。但是,这种空间可以造成挤压的、封闭的空间感,而这正是许多影片所追求的。例如我国影片《本命年》中的慧泉家,在这个曲径通幽的胡同深处的窄小房间,正是主人公仿佛仍身处囹圄的心理状态的体现。又如美国电影《出租汽车司机》中女主人公爱丽斯的狭小房间、《杀手里昂》中被警察层层包围的房间,镜头不约而同地是从俯拍到推进的移动拍摄,使场景的单体窄小空间与人物的处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单体空间也可以是高大、宽阔的体量和尺度,也可以取其空旷、高大的效果而选用或搭建,如废弃的车间、仓库、车站等。
电影、电视剧中的纵向层次的场景,属于纵深套层空间,在实践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
例如,院落里延伸的回廊(电影《霸王别姬》中,戏班子住地四合院的回廊和有纵深层次的胡同;电影《红楼梦》中,荣国府里连接数层院落的回廊)。
这种多层次空间也可以是串联若干房间的室内景。例如,电影《翠堤春晓》中音乐家去见皇帝的场景,镜头跟随人物层层推进,以及电影《战争与和平》《乱世佳人》中的宫廷内景。往往也可以利用大院落中经过几道门的过道,取得纵深层次的效果,如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每天傍晚举行挂灯仪式的过道以及电影《邻居》中的筒子楼道等。
这类场景主要是为了适应横向移动镜头拍摄而构成的空间组合,可以是由若干房间相连接、排列而形成的一字形、U字形或V字形的场景空间组合。例如,苏联电影《白夜》中男主人公与情敌斗剑的一场戏,是人物不停顿地围绕U字形排列的7个房间展开动作,并以刺死情敌而结束的。摄影机在运动中的跟拍也是沿着U字形的轨道进行的。
这种场景结构可以是在较大空间或是在较长走廊中,为了适应横移拍摄或摇镜头而设计的。例如,前面提到的影片《带枪的人》中V字形的空间组合,摄影师是沿着V字形的路线,横移加停顿来完成拍摄的。
这种场景是多层次的上下若干房间或空间相连接的空间组合。
例如电影《聂耳》中,聂耳在亭子间的住房位于小楼房的顶层,为了表现人物的生活状况,镜头从底层拍摄聂耳进门,上楼经过三层楼到自己的房间,摄影机是在上升中移动拍摄的。又如电影《罗马十一时》和《雁南飞》都有用上下运动镜头拍摄楼梯和房间内的戏,在场景设计上,必然带有上下连接的空间组合,为人物动作和镜头调度提供必要条件。
这种场景空间是一种复杂的组合形式,但又是在现代电影制作中运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形式。这种场景空间形式是指兼有横向、纵深的套层空间以及连接着上下楼梯的综合式的组合,也有人称之为“成套布景”。这种多样组合形式并非是为了变化而变化,而是为了场面调度的需要,为完成人物动作而设计的。
例如,苏联电影《复活》中的监狱大型组合式场景,美术师设计了以牢房、走廊、楼梯、看守办公室、大门、门外等为内容的一套景,使人物的心理活动、动作得以体现并展现了沙皇俄国时代监狱内的景象。
我国影片《白求恩大夫》中,由庙宇改成的模范医院,该场景包括门楼、钟楼、偏殿、耳房和大殿组成的成套组合空间。
我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如《水浒》《武则天》《三国演义》中,都有大型组合式场景。
另外,一些电影或电视剧,其内容多集中在极少的场景中拍摄或者仅在一堂景中进行,针对这种特殊性,影片往往会考虑采用套层的、多变化的空间,例如我国影片《茶馆》《菊豆》,美国影片《等到天黑》等。
除了以上五种主要的室内空间的构成形式之外,我们还可以举出若干特殊的场景组合形式。例如假透视场景,即利用透视原理将场景的一部分缩小比例,以达到扩大空间范围或延伸场景的长度的视觉效果。
再有一些是非常规的场景空间,如火车车厢内、飞机机舱内、轮船客舱内以及汽车车厢内等,多属于移动的、颠簸的场景。
以上我们介绍和分析了室内空间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这六种室内空间结构属于实体空间或称为固定空间。
美术师在处理和设计场景空间时,根据人物动作、镜头调度以及镜头角度等的要求,要在固定空间中采取围合、分隔、强调、区分等多种方法对空间再次划分,形成第二次空间。第二次空间的划分和形成是以情节发展、场面调度、镜头角度和支点的安排等因素为依据的。
可变空间可以看作是空间里的空间,它与固定空间的区别就在于可变空间并非是实体的,而是灵活的、可变的、虚拟的、心理的空间。这种可变空间在影视剧的美术设计中所采取的空间变化形式和处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四种:
在场景设计中,不论是搭建的场景还是实景,为了给拍摄提供必要的造型条件,需要增加空间层次,产生多种变化,所采取的办法之一就是分隔空间。要隔开,但又不能将空间隔断、堵死,习惯上称为“隔而不断”,既形成套层、纵深的层次变化,又保持前后、左右空间的渗透。因此,这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产生渗透和层次的可变空间的结构形式,它在许多影视剧处理场景空间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分隔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1.空透式的隔扇或花罩
在中式传统建筑中,室内的各式罩,如落地罩、花格式罩、八方罩、圆形月洞式落地罩、栏杆罩以及隔扇、太师壁等,是拍摄历史题材影视剧的中式建筑场景在设计上可以利用的条件,它可以使固定空间富于变化,以适应拍摄的需要。另外,不同样式的花罩、隔扇,也可以产生不同形式感的画面构图。
例如电影《红楼梦》、电视剧《雍正王朝》《武则天》中对太师壁、花罩的利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对四个太太的室内不同隔扇的利用等。
2.移动式的门、壁、窗、帘
在场景设计中,可以利用如拼装式的、直滑式的门或墙壁,卷帘式、垂帘式、百叶式的窗,以及室内的帷幔或各种材料制作的帘子等来分隔、区分空间。
例如中国电影《樱》中,女主人公光子在日本的家是和风式建筑结构,直滑式的推拉门,既可以隔开若干大小不同的空间,又可以连通为较大的空间。随着镜头的调度,门可以随意移动而造成灵活多变的空间组合,形成画外空间的印象。
又再比如美国电影《等到天黑》中的主要场景——苏则家,分隔“客厅”与摄影工作台的是垂挂的条形的帘子。《出租汽车司机》中,女主人公爱丽斯房间门口垂挂的类似玻璃珠的帘子。电视剧《武则天》的主要宫殿场景中,对不同位置和角度的帷幔的利用等,都对渲染场景气氛、产生空间多层次变化、制造隐秘感起到很好的作用。
3.利用栏杆、漏窗、矮墙等通透的隔断
例如电影《枯木逢春》中的血防站场景是按中式建筑格局设计的,巧妙地利用了南方园林建筑中的栏杆、漏窗、方窗洞,使场景空间取得变化和层次,产生了若隐若现的效果。
在电影《邻居》的筒子楼道一景中,美术师借鉴了园林建筑中的漏窗于现代楼房建筑中,把漏窗有机地设计在楼梯间与楼道之间,使原本两部分的空间取得了联系,造成隔而不断、堵而不绝的空间变化,也为拍摄主要人物刘力行的动作和人物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
4.屏风(折叠式或固定式)
在许多电影或电视剧中,特别是在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场景中,屏风既是时代特征,人物地位、阶层的象征,又是使空间富于层次和变化的重要手段。
例如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多种不同图案、色彩、内容、样式及大小的屏风,《武则天》中的高屏风等都很有特色。
5.场景中的“活片”(活动景片)
“活片”是电影或电视剧场景设计中一种构成场景的方法,它是指在影视场景中,在某一单元场景的完整结构中插入可以移动的景片,或在拍摄中插入可以重复利用的景片。
“活片”在一堂布景中往往只是某一面墙或某一部分景片,做成可以活动、移开的。利用“活片”这种方式,可以改变场景的空间尺度和形式,随心所欲地变化活片的位置和方向,可以起到“围”和“隔”的作用并有利于取景和运动拍摄。例如电影《大进军》中,刘邓司令部场景对活片的利用等。
6.利用博古架、透空书架或大道具进行分隔
在单体场景里或较大空间中,利用可移动的或固定的博古架、书架、装饰性的隔断或家具等进行分隔,可以形成灵活多变的、多种形式的可变空间。
在我国影片《邻居》中,住在筒子楼里的几户人家,在同样大小空间的条件下,美术师有效地利用帷幔、家具的陈设和布局,采取了分隔、围合等方式,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灵活、可变的空间变化,符合了不同人物的职业、家庭、生活习惯以及处境状态等,在显现出人物个性特征的同时,也提供了多角度的空间变化。请看美术师对这几户人家的室内布置(见图5-19)。
再比如法国电影《女歌星》中,到处游荡、居无定所的男主人公于勒(邮递员)的临时住地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环境,场景是由一座废弃的旧仓库改装而成的,高大、宽敞的室内,用旧汽车车厢、零件和废旧车床、吊车往下垂落的铁链等,把仓库分隔为若干灵活的、虚拟的空间,加之时亮时灭的光线和巨幅抽象风格的广告壁画,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动作和情节自由展开,也为镜头调度提供了有表现力的前景和运动的条件。
图5-19 电影《邻居》五户人家室内陈设示意图(www.xing528.com)
另外一部优秀影片《长别离》中,咖啡馆的室内空间布局,以酒柜和柜台为中心,既符合咖啡馆的功能特点,又产生了灵活、多变、丰富的空间环境。
一般来讲,在影视场景中,道具的布置要注意形成场景可变、灵活空间的结构形式。
这是一种在影视场景空间设计中,形成可变空间、虚拟空间的常用手法。与分隔的办法不同,它采取提高一部分地面的高度,如提高几层台阶,或降低几层台阶造成下沉式地面,给观众造成区别或予以重点强调的感觉。例如,百货商店里卖金银珠宝的柜台往往设在提高了几层台阶的地方,使这一区域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空间感;或在某一地方降低几个台阶,作为快餐或小卖部,也会产生一种区别。这种通过改变地面高度带来的可变空间是一种虚拟空间、一种心理空间。
例如电视连续剧《往事如烟》中,对台湾年轻的大学讲师斯隐住房的设计。这个场景选择由一个近40平方米的库房加工、装修而成,它把工作间(电脑)、卧室、健身、会客、吃饭等区域集于一个大空间之中,为了强调主人与朋友聚会、聊天和睡地铺的情景,将这一小区域提高了两个台阶的高度,并用透空书架与健身、淋浴角相分隔,而在另一区域则用角灯、台灯集中照明,强调这是用来工作的小天地。这个场景的布置充分发挥了可变空间、虚拟空间的功能,综合运用了改变地面高度、分隔、围合、光照等多种手法于一景,一景多变,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活动需要,丰富了戏的内容。
这些方法在中外影视场景设计和加工中是屡见不鲜的,具体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方法,关键在于要用得妙、用得巧。
在电视连续剧《东边日出西边雨》中也有类似的做法,又如前面曾经提到的电影《带枪的人》和《等到天黑》的场景设计,都有类似的如提高或降低地面高度并综合利用分隔、围合、活片和光效等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所谓围合,即在固定的空间中,利用家具、地毯及其他物件造成区别并强调出不同的功能和活动内容,达到可变空间的效果。
例如,在以客厅为主要陈设和摆设的大厅中,在另一个位置用长形或圆形桌子和围拢着的几把椅子摆放在一起,就会形成另外一种空间——餐厅的空间;或是以大型彩电为中心,配以若干音箱,用沙发和茶几围合在地毯的周围,则会造成另外完全不同内容的小天地——家庭影院。
这种围合方法组成的是一种虚拟的空间,也就是说,我们并没有用墙或其他东西(如屏风等)遮挡起来,而是造成了区分,使人感到空间的不同。
在影视剧的场景设计中,利用围合方式的做法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在实景中拍摄时,围合方法行之有效。
例如,在一个大会议室或在饭店大堂等固定空间内,可以根据规定情境,围合出若干功能和内容不同的虚拟空间,如可以形成柜台、咖啡厅、休息交谈区域,也可以利用隔扇,形成私密性的小空间等。
这种做法往往是在较大空间的范围内,情节变化大、起伏变化多、戏相对很集中的场景中所采用的一种方法。
例如,可以利用墙面或大道具的色彩,区分出白色区、蓝色区或是黄色区等;也可以利用色光,区分出色彩空间的变化;或利用光线的强→弱→强的变化,产生虚拟空间或心理空间的效果。
室内空间的构成因素是指空间的体量、尺度、比例、高度以及形态等,这些因素与美术师进行场景设计和室内结构的关系十分密切。
空间构成因素与空间结构的关系,不仅仅是形成室内空间的高度、比例、尺度及体量等技术性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这种种构成因素对于观众的视觉和心理上产生的影响。
下面就构成因素的几个主要方面做一介绍和分析:
任何一个室内空间,不论它的功能如何,都具有长、宽、高的三维空间,或者说具有一定的空间体量和尺度。
场景空间结构所体现出的不同空间体量和尺度,会给观众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如人民大会堂的万人大礼堂、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等,除了其不同的装饰风格、色调气氛、光线效果等会造成特定的气氛外,空间高大、宽敞的体量和尺度是造成宏伟、庄严气势的重要因素。
较小或较低的空间,如小型客厅、卧室会给人亲切、和谐、温馨之感,但过于低矮或窄小的空间,如带铁栏杆的牢房、斜顶的亭子间,则会令人产生一种压抑感、紧迫感。
室内空间的比例是指室内空间之长、宽、高之间(高与宽、长与宽、高与长)的比例关系,也包括在某一空间中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墙的高低与柱子粗细的比例、柱子的粗细或高低与人的比例关系,比例不同,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和效果。
伟大的达·芬奇讲过:“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21]
美术师设计的场景,其空间结构之各个构成因素的比例关系就如同画家画一幅肖像画,眼、耳、鼻、嘴等的比例不对、结构不准,就会与被画的对象差之千里。
空间的比例还涉及技术和材料的发展和运用,如石材建筑与木结构空间的长、宽、高比例是迥然不同的。山东烟台沿海地区的石料结构的房子,由于墙壁厚、窗子小,给人一种稳重、亲切之感,而南方木结构房屋的开间大、有天井、墙壁相对轻而薄,给人以开敞、清秀的感觉。
空间比例还反映在功能的特点之上。如中国传统建筑的商店、饭馆等,其开间的长、宽、高的比例和门、窗、墙的尺寸,与一般住家的比例由于功能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另外,不同民族、地区的房屋,由于风俗习惯、传统观念及自然条件等原因,其房屋的比例也会有各自的变化规律。
因此,作为美术设计进行场景设计,对室内空间比例的掌握是很重要的,它也是找到不同建筑样式、特点的关键性因素。
室内空间的高度是影响人的感受的很重要的因素。空间的高度与人的高度比例关系会造成直接的、敏感的关系。在客观实际生活中,室内空间的高度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按不同空间的使用功能,以人的站、坐、卧、走等的高度及所占用空间为基本出发点的。
对室内空间高度的把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尽管千变万化、错踪复杂,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仅以民居为例,城市住宅一般的公寓式单元房,其室内空间的墙、窗、门等基本构件的高度是大同小异的,是有规律的或者说是有规定的。别墅式、平房、复式的住宅,其几种部件的高度就很不一样,而且不同使用功能的房间,如卧室、起居室、餐厅、书房、卫生间等的高度也会有所差异。况且,影视美术设计要涉及的绝不只是一种建筑形式,而是包括古今中外,各民族、各地区之室内空间,也不仅仅是墙、窗、门,还涉及诸如柱子、隔扇、花罩、炕、灶、壁炉、楼梯等。
高度在室内空间结构中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空间的尺度、形态等其他方面,是一个统一的结构问题,对于场景设计能否达到造型构思预期的要求是很重要的因素。
影视美术师在对待空间高度和比例的问题上,首先会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尺寸问题。
许多有经验的美术师都很重视对场景空间中长、宽、高尺寸的掌握,往往要反复推敲才能确定下来。对于重要的、复杂的场景空间,要制作成模型,从直观、立体效果上做最后的把握。对待尺寸问题从表面上看是个单纯的数字问题,但是在空间设计的实践中就会涉及形成立体空间的效果和感觉。譬如说高度,一般可以分为绝对高度(即空间的实际高度)和相对高度(或称感觉的高度,即空间中的高度与宽度、深度的比例关系),同样高度的房间,由于宽度或面积大小的不同,会产生完全不同的高度的感觉。
其次,不同的尺寸比例会形成完全不同的空间形态,产生完全不同的造型效果。
最后,尺寸问题还会关系到空间的容量,即演员在场景空间中的活动范围及演员与空间高度的比例关系。摄影机的位置及镜头的种类和景别、运动拍摄的要求等,都与空间高度、尺度、体量有直接关系。
作为美术设计,应该有严格、准确的尺寸观念。
空间的形态或称空间的形状是一种综合的形态,它是综合了空间的高低、比例、体量、尺度等形成的空间形态。
高而直立的空间有一种层层往上升腾的感觉,例如,教堂建筑的内部空间或塔的空间形态。
低而宽的空间会造成一种稳定、广延的感觉,例如,我国宫殿建筑内部空间给人以博大、安定的感觉。
圆形的券洞或窑洞,会给人一种向内收缩的凝聚力。
室内空间中的走廊、通道在形状上有很大的差别,窄而长的走廊给人以深远的感觉,而宽敞明亮的走廊则会使人产生开阔、舒展的感觉。
楼梯和台阶的结构和形状在空间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分隔空间,造成纵深层次,楼梯的折尺形、S形、螺旋形、八字形等都会造成不同的形式感觉,并支配人物的行动,对于人物动作的节奏感和场景气氛起着很关键性的衬托作用。
例如,美国影片《乱世佳人》中,美术师对各种形式楼梯的设计,对影片的环境特征和情节发展以及人物命运的沉浮起到了明显的烘托作用。
再比如,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超高台基场景——铜雀台,层层宽大的台阶给人一种宏伟、崇高的感觉,营造了一种超自然的气势(见图2-16)。
以上我们简要介绍了场景空间的若干因素,空间的体量和尺度、空间的高低、空间的比例、空间结构的形态等对人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与人的感受的关系。
关于色彩空间问题在前面已专门讲到,在此就不重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