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术创作与其他艺术创作一样都讲究和重视构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立意”,如画家画一幅画、作家写一部书,在动笔之前要先立意,即所谓“意在笔前”。“意在笔前”最早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所作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提出的。后来唐代韩方明在《授笔要说》中又引徐之言做了具体阐释:“夫欲书先当想,看所书一纸之中是何词句,言语多少,及纸色目,相称以何等书令与书体相合,或真或行或草,与纸相当。然意在笔前,笔居心后,皆须存用笔法。想有难书之字,预于心中布置,然后下笔,自然容与徘徊,意态雄逸,不得临时无法任笔所成,则非谓能解也。”
以上讲的虽然是关于书法的,但对于电影美术创作也是相通的至理名言。
“意在笔前”就是强调在创作之始、动笔之前必须要进行构思,“预于心中布置,然后下笔”,要筹划一下纸的大小,根据内容多少,选合适的字体……才能达到“意态雄逸”。
“意在笔前”还有另一层含义,即立意也是一种创意。对于电影美术师的影片造型设计而言也是同样道理,每设计一部影片都是一个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方案和公式可以照搬,构思是创造性劳动,要提出符合特定剧本的设计方案和独特的造型处理。
爱森斯坦曾经谈到他在影片开拍前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构思和酝酿过程,再定下方案。他讲:“在拍摄现场不是去寻找方案而是体现,体现构思在胶片上。”当然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有反复的修改,但不能心中无数,现编、现想。(www.xing528.com)
影视艺术是采取集体方式进行的综合性创作,尤其要求艺术构思的完整性、整体性。
我国宋代艺术理论家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写到:“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1]
这里讲的是画竹子要“胸有成竹”,有的人一个竹节一个竹节孤立地画,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分散地画,哪里能画出生动、完整的竹子来呢?画竹必须首先要在自己的构思中形成完整的竹子的造型形象,甚至要能看到未来画面上竹子的姿态、形象才能画好。
搞创作,要“胸有成竹”,要有总体构思,这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同样是美术师应遵循的创作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