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词”是一种用散文和韵文组合成的文体,戏曲中的唱词有唱、有表、有白,是剧中人物交流思想、抒发感情的重要工具。黄河流域道情戏擅演家庭生活剧,重唱轻做,如蓝关戏,一名联字戏,取其唱词多用当地群众喜欢的“即景联语”形式逐句连成、连续不断之意。太康道情戏素不习武、独具唱功,《双拜寿》《王金豆借粮》等剧甚至没有道白,一板下来就是上百句唱词,且一句接一句,当地群众用“黏黏糊糊”来形容道情戏的特点。晋北道情戏中上百句唱词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诸如此类,说明唱词在道情戏中的重要性。唱词数量虽多但不单调,不仅因为道情戏丰富的板腔和曲牌变化(上节已述),更是因为其唱词别具一格、富有特色。
一是运用方言俚语,富有地域特色。方言是戏曲的核心与精神,地方戏曲剧种与地方方言相互融合、互为表征,形成了不同剧种的独特风格。黄河流域道情戏立足于中原官话系统,结合本地特色,乡土风味浓厚,大量运用方言俗语和民间词汇,因而能广受群众欢迎,“为听蓝关戏,冻死也愿意”,“听见渔鼓响,脑袋撞到门框上”,“扒了房子卖了砖,也要看太康的道情班”这样的民间俗语广为流传。如八仙戏《八戒寻径》中,女子嫌八戒拱地不深的一段对白。
女:恁拱得像葱沟子一样——“净浅浅”!
(猪八戒要歇一会儿,女子不同意,两人争辩起来)
女:你拱就拱,不拱咱就铁匠挑炉——散(火)伙!
戒:你吃灯草灰啦,说话这么轻巧。
女:我背着石头驾云——根本就没点轻巧意思。
戒:那是在鏊子上睡的——话头燋爽着呢。
女:老和尚逮面——还不知道燋爽啥味呢。
戒:你和了面做“咕楂”——不(擀)敢!
女:我“呱啦鞭”赶牤牛——赶(敢)得你哞哞的。
这些语言与胶东半岛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歇后语,更使简单的情节妙趣横生。又如太康道情戏剧目《林翠翻车》,林翠夫妻离家前,林母向两人交代时,唱到:
林母:(唱)早点去,早点回,别耽误咱地里的好庄稼。
恁爹恁娘年纪大,年老人老想吃点啥。
咱家种的有大蒜,临走你给他捎几把。
要拿蒜你拿那紫皮哩,紫皮倒比白皮的辣
……
搭嘴一咬像糖砂,叫恁娘也尝尝咱种的面甜瓜。
紫皮蒜、红皮蛤蟆瓜、面甜瓜,这些豫东农村常用俗语,当地群众一听就知,反映了村庄农户的耕种图景。
右玉道情戏代表剧目《打瓦罐》的唱词,更是全剧的经典唱段,被多个剧种所移植。
男童【戗耍孩儿】
清晨起,门前站。
我妈妈,将我唤。
她命我给大大去送饭。
肩上担的是饭罐罐,
身后有个竹篮篮,
里面有和和饭山药菜团团。
行一步我来在村郊野外,
又瞭见众姐妹同把菜剜。
唱词中“大大”就是指父亲,“和和饭”指山西农家饭,用小米、面、山药蛋和在一起煮的饭。“饭罐罐”“竹篮篮”“菜团团”叠词的运用更是朗朗上口,透露出浓浓的晋西风情。
甘肃,陇剧也结合藏区的地域特征,真实质朴的语言如同出自牧民口中,如陇剧《草原初春》的唱词:
草原上宝贝有三样,
河流牧草太阳光。
没有阳光草不长,
没有水草难养羊。
牧肥了牛羊奶汁旺,
谁拿过奶子叫我尝尝。
一幅藏区草原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如果没有深入藏区,了解牧民的生活,是很难有这样贴切形象的唱词。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从道情戏的唱词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方言俗语、民间词汇的运用,简直是一本丰富的地方语汇词典和生活手册,不仅迎合了当地群众的审美需求,而且生动展示了黄河流域的民俗风情。
二是雅俗共赏,风趣幽默。道情戏起于民间,擅演风情喜剧,观众也多为底层百姓。因此其唱词通俗易懂又不失雅致,风趣幽默富有喜剧色彩。右玉道情戏《湘子骂门》中韩湘子与春兰、秋菊、夏荷、冬梅四丫鬟对骂的一段唱词便是生动的一例。
韩湘子:(白)好!春兰听了!
(唱)(骂花儿)春花灿,百花妍,桃花红,李花鲜,兰惠叶吐香飘满园。花呀开完了,并无有那生根的籽籽结。
春兰:(接唱)小老道!
韩湘子:(接唱)蠢丫头!草丛间,小径边!看不见那苗苗换新颜。锄头刨,镰刀砍,牛羊嘴里转几圈。我把你个——乱草团团!
……
韩湘子:(白)哎?!咱可有言在先,不准中途叫停,秋菊,该你了,你听着。
(唱)(骂花儿)秋风凉,雁排行,百草枯,粮进仓,秋菊开花傲风霜。花呀开放了,花朵朵遭了殃。
秋菊:(接唱)疯道童!
韩湘子:(接唱)蠢丫头,掐了你的头,留下你的秧,泡酒泡茶庆 重阳。壶里焖,水里烫,壶焖水烫充药方。
秋菊:(接唱)不遭人骂你闷得慌。
韩湘子:(接唱)我把你个烧烧烫烫的可怜相,好无下场。
秋菊:(白)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随你编排!
韩湘子:(白)你听了!
(唱)(骂花儿)夏天长,热难挡,碧水塘,送清凉,荷花摇曳溢清香。花呀开败了,结下了莲蓬籽内藏。
夏荷:(接唱)疯道童!
韩湘子:(接唱)蠢丫头!莲籽圆!莲籽光!莲籽长的是苦心肠。掏了心,剜了肠,烧巴烧巴熬成汤,男女老少全来尝。
夏荷:(接唱)你尝把你的狗嘴烫,烫得你嗓子眼长黄疮。
韩湘子:(接唱)我把你个水煮火烫的可怜相,难保清香。
……
韩湘子:(白)你还是要听着!
(唱)(骂花儿)冬来到,雪花飘,西风吹,冽如刀,梅花傲寒弄风 骚。花呀开罢了,结下个酸个蛋蛋了。
冬梅:(接唱)口不净!
韩湘子:(接唱)我说好!用蜜浸,用酒泡,转眼三冬过去了,嘴里噙,牙齿咬,吐出个核儿土里抛。我把你个土里滚的、沙里埋的。
冬梅:(接唱)你是个死老道!
韩湘子:(接唱)你难把女婿找!(www.xing528.com)
像这样的唱词,既有诗词的雅致意境,又有俚语的犀利泼辣,堪称道情戏中的经典。又如蓝关戏《过海》中龙王告诫二太子的一段唱词。
龙王:(唱)我的儿,你靠前,
听我嘱咐你记心间。
头洞神仙汉钟离,
万马军中掌兵权。
吕洞宾身背斩妖剑,
曹国舅的五子兵法件件全。
果老跨定神驴子,
一怒踏得咱海底翻。
徐神翁扛着把铁笊篱,
东海捞到咱西海岸,
捞得咱龙子龙孙不见面。
测天补地的韩湘子,
满脑子的巧机关。
我的儿若遇上那瘸腿的道士,
他会叫你骨折筋断。
以形象幽默的词汇描写了八仙形象,别具野趣。当然道情戏中也不乏纯文雅的唱词。如静乐道情戏《花亭》中高文举的一段唱词。
高文举:(唱)高文举上京来整整三年,
撇下了梅云姐多受可怜。
我好比夜明珠放光不展,
又好似寸钢剑土里霉烂。
我好比牢中鸟难把翅展,
又好似网中鱼等死一般,
我好比卧圈牛昼夜不安,
又好似泉中水围困沙滩,
她好比南来雁失群孤单,
又好似鸳鸯飞她北我南。
以夜明珠、寸钢剑、牢中鸟、网中鱼、卧圈牛等一系列词汇自比,文词典雅既符合高文举状元的身份,又形象生动地解释了人物内心的苦闷和挣扎。
三是淳朴自然,晓畅如话。道情戏多反映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家庭伦理道德,其情感真挚直白,唱词淳朴自然。因声音在演出中一瞬即逝,其唱词亦通俗晓畅、明白如话。如晋北右玉道情戏《二姑娘要回娘家住几天》的经典唱段。
二姑娘:(唱)六月三伏好热的天,二姑娘行程奔走阳关。
俺婆家住在了二十里堡,俺娘家住在了张家湾。
俺在婆门得了一场病,阴阴阳阳的七八天。
大口吃姜不觉得辣,大碗喝醋不觉得酸。
人人都说俺是那个样儿的病,俺不是价。
怎么浑身发酸不爱动弹?
二姐今年才二十二,嫁了个丈夫他三十三。
二十二,三十三,他比我大着那十一年。
人人都说俺女婿大,嗨,
大不大的俺可不嫌,他知道疼俺。
今天我要回俺娘家去,俺丈夫一把拉我到床跟前。
我问他还有什么话,他偷偷地递给俺二百钱。
他说道,这一百给你雇毛驴,那一百饿了你打打尖。
生动活泼、极具画面感的口语化唱词,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字里行间流露出老夫少妻一个新婚小媳妇的幸福感。又如八仙戏《八戒寻径》中猪八戒的唱段。
猪八戒:(唱)猪八戒,笑嘻嘻,
锅下腰,使力气,
因为挣妻嘴拱地。
桑棵挂得耳朵肿,
碰上楂子嘴没皮,
喷呀喷呀喘粗气。
猪八戒拱了多时,
二亩地还有八厘。
不仅展现了八戒直爽的性格,更感受到唱词的乡土气息。在太康道情戏《王金豆借粮》中,嫂子刘氏的一段唱词,也是明白流畅、话如其人。
刘氏:(唱)小妹妹不要把我谢,
亲戚相帮是应该的。
咱姑嫂二人把话叙,
就听谯楼上二更催。
今早睡,明早起,
过年可不兴赶晚集,
你起得早了把我叫,
我起得早了也叫叫你。
听人说初一五更不兴叫——
我的妹妹呀,咱咳嗽一声都懂哩。
唱词中的“不兴”(即不应该、不能)、“叫”(即“喊”)均为豫东的方言,这段唱词如同流水一泄而出,展现了嫂子助人为乐、快言快语、活泼爽朗的性格。
当然道情戏唱词也有不足之处,如早期采用大量“戏串子”“戏赞子”,缺乏新意。部分作品中仍有低级、庸俗的成分,亟待改进。但总体说来,道情戏的唱词巧用方言俗语,雅俗共赏,口语化的语言明快晓畅,不仅丰富了道情戏的表现色彩,使剧本内容更加活灵活现,更展示了黄河流域别样的文化传统、乡土风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