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情戏的源流与宗教信仰相关

道情戏的源流与宗教信仰相关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上述考察道情戏的定义和源流中,已经指出道情戏与宗教密切相关,道教尤其是全真教的发展轨迹,对道情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道教是我国传统文化孕育之下的本土宗教,根植于华夏,对我国的文化艺术有着重要影响。金元时期,民族矛盾尖锐、民族战争频发,在社会失序的情况下,人们更需要某种心理调整来适应让人无法忍受的社会环境,宗教成为人们心灵的“避难所”。元代全真教的兴盛与丘处机密切相关。

道情戏的源流与宗教信仰相关

艺术宗教的关系密切,正如陈寅恪所说:“艺术之发展多受宗教之影响,而宗教之传播亦多倚艺术为资用。”在上述考察道情戏的定义和源流中,已经指出道情戏与宗教密切相关,道教尤其是全真教的发展轨迹,对道情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道教是我国传统文化孕育之下的本土宗教,根植于华夏,对我国的文化艺术有着重要影响。鲁迅先生曾经指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道教孕育过程漫长,正式产生于东汉后期,“道教的产生是适应了东汉末期中国本民族(主要是汉族)的社会政治、经济、道德以及人们的心理的需要”。道教有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两大派别,五斗米道是张陵于汉顺帝时(126 144)在西蜀鹤山创立,奉老子(河南周口鹿邑人)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东汉中平元年(184)经黄巾起义,张陵之孙张鲁曾在汉中建立政权,统治数十年,朝廷“力不能征”,直至隋唐,汉中仍是“崇重道教,犹有张鲁之风焉”。东晋葛洪建立了一套神仙体系,奠定官方道教理论基础。北魏寇谦之制定了乐章诵诫新法,为道教建立教规教仪,拜张陵为天师,是为北天师道。南朝陆修静修定斋戒仪范,改革五斗米道,称为南天师道。陆修静的再传弟子陶弘景主张三教合一,对早期道教神仙学说进行总结和改造,创制出《真灵位业图》,初步确立了道教神仙谱系,道教持续壮大。李唐王朝以老子为宗,尊崇道教,以河南鹿邑老子庙为太庙,起建宫阙殿宇,是为后世太清宫的前身。宋代真、徽二帝迷恋道教,开始组织编撰《道藏》。金元之际,道教进入鼎盛,形成南北两大教派,南方正一教以符箓为主,由张天师后世子孙掌教,以龙虎山为活动中心,北方王重阳在金代创立全真教,“形成了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全真和正一两大系统的道教格局”。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兴盛,主要与全真教相关。

金元时期,民族矛盾尖锐、民族战争频发,在社会失序的情况下,人们更需要某种心理调整来适应让人无法忍受的社会环境,宗教成为人们心灵的“避难所”。“金元之际,大批道士活跃于朝野,创立新理论,发展新教团,对社会政治、文化生活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全真教,至今仍是道教最大流派之一。”

“全真之学,倡于祖师重阳,而七真绍焉。其教大弘,风靡海宇。”王喆,号重阳子,生于北宋政和二年(1112),陕西咸阳大魏村人。《全真教祖碑》说,他曾应文、武举试皆不中,40岁左右在甘河(今陕西户县甘河镇)遇到两个仙人,传说即吕洞宾和钟离权,授以要道口诀,即道教中“甘河遇仙”故事。吕岩被尊为全真道教南北宗的祖师,字洞宾,号纯阳,唐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一说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人),60岁后遇到钟离权,授以“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文”。曾在终南山、华山一带修道,点化王喆。王重阳为人豪迈疏放、不拘小节,经常半醉高吟:“昔日庞居士,如今王害风。”王重阳后在终南山一带修行,50岁时,王重阳在终南南时村凿圹丈余,封高数尺,坐于墓中,谓之活死人墓,又在墓地四角各种海棠树一株,人问其故,答曰:“吾将来使四海教风为一家耳。”但王重阳在陕西的传道活动并不顺利。

山东依山傍海的地形恰恰满足了人们求仙问道的心理需求,蓬莱仙境也一直是渴望成仙的道徒方士的希冀之地。王重阳基于访仙求道的心理,金大定三年(1163)前往山东胶东一带传道,得马钰、孙不二、谭处端、郝大通、刘处玄、王处一、丘处机七弟子(后称“全真七子”“七朵莲花”),创立全真教。其教旨以“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种固气”为真功,以“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俱全,故名全真。在山东、河南一带传教,金大定九年(1169),王喆率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四弟子西归,金大定十年(1170)途径汴京,在今延庆观一带升霞,门生就在其升霞之地修建了一座重阳宫以作纪念,金大定十二年(1172)其弟子将王重阳灵骨迁葬终南山。

“全真道教,其来尚尔,重阳祖师发其源,继有七真畅其委、接其武。”“全真一派,道之为源。鼻祖其谁,圣哉玄元。谁其导之,重阳伊始。谁其大之,子长春子。”王重阳虽然首创了全真教,但是真正使其发扬光大者则是全真七子。王重阳去世后,由马钰掌教,马钰宣扬“以无为为主”的教旨。“他和其师王重阳一样,也善于用诗词歌曲宣传教义,诱化士人……写下了大量宣扬全真教旨、劝人修道的诗词歌曲。”七真在王重阳逝世后各开全真一派,马钰创立遇仙派,谭处端创立南无派,王处一创立俞山派,刘处玄创立随山派,郝大通创立华山派,丘处机创立龙门派,孙不二创立清静派。“他们开拓事业的结果,使全真道在中国北方的山东、陕西、河南、河北四省拥有了广大信众,并远及甘肃,具备了地区性大教的规模。”全真教力量的壮大,甚至成为政权主动联络的重要社会力量。

元代全真教的兴盛与丘处机密切相关。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世称长春真人,生于金皇统八年(1148),金代登州栖霞(今山东烟台栖霞市)人,“年十九,为全真学于宁海之昆嵛山”,与马钰、谭处端等同师重阳真人,追随王西行,王重阳升霞后,丘处机随同门到陕西终南山拜会王重阳的朋友,金大定十四年(1174),丘处机隐居磻溪(今陕西宝鸡磻溪镇)潜修七年,又到陇州龙门山(现陕西宝鸡陇县)潜修六年,“道既成,远方学者咸依之”,开创了全真道教龙门派,“金、宋之季,俱遣使来召,不赴”。金兴定四年(1220),应成吉思汗之召,以73岁之龄率弟子18人从山东莱州出发,历时两年有余,行程万余里,到达西域雪山,三次觐见元太祖,元太祖尊其为“神仙”,命其掌管天下道教,诏免道院和道人一切赋税差役,“时国兵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召求于战伐之余……于濒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为全真教在中原地区的兴盛打下基础,元建国后定道教为国教,全真教更是鼎盛一时。

丘处机更加重视诗词歌曲在传教中的作用。丘处机在《磻溪集》中《梅花引•磻溪旧隐》一诗描写了他唱道情的情景:“行不劳,坐不倦,任行任坐随吾便。晚风轻,暮天晴,逍遥大道,南溪上下平。溪东幸获忘形友,月下时斟宵夜酒。酒杯停,月华清,披襟散发,欣欣唱道情。”说明早期全真教与道情的关系。丘处机,又号长春子,后世道观长春观,道情艺人组织长春派即从此而来,尊丘处机为祖师,可见其影响之大。(www.xing528.com)

全真教重视苦修,“其修持大略以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之宗”。正如元好问在《紫虚大师于公墓碑》中所说:“予闻之今之人,全真道有取于佛老之间,故其憔悴寒饿,痛自黥劓,若枯寂头陀然。及其有得也,树林水鸟、竹木瓦石之所感触,则能事颖脱,缚律自解,心光烨然,普照六合,亦与头陀得道者无异。”为了去除心性修炼之诸魔,全真教倡导行乞、离乡、打坐,战睡魔、打尘劳等苦修方式。王重阳认为,“修行助饥寒者,唯三事耳。乞觅上,行符中,设药下”。他认为,乞觅只是修行者的生活外相,是维持生存的手段而已,重点在于内部修持和心性修炼。为了乞食及传教方便,全真道士往往采用唱道情的方式,既传播全真教义,又招揽信众,便易可行。因此在元代诸多的神仙道化剧中,经常可以看到全真道人打渔鼓、唱道情度化世人的场景。

明王朝统治者虽然对道教总的来说仍然很重视,但却只重视其所承担的国家祭祀功能。全真教相对落寞,一方面由于全真教与元廷关系密切,另一方面朱明王朝发迹于江南,与同处江南的正一派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全真教的政治生存空间出现相当程度的萎缩,“这一新的政治形势无疑直接影响全真教各宗系的发展,促使它们积极向社会下层渗透,以补偿其丧失的上层空间……由于这一时期全真教注重向社会各阶层渗透,加之过于依赖政治权利支撑的掌教宗师权威已经瓦解,因此,明代全真教的宗派认同取代此前的教门整体认同。各宗派的独自发展是明代全真教发展的主基调”。这些派系有华山派、云阳派、龙门派等,其中龙门派较为活跃。

清代统治者的宗教政策对于道情向道情戏的转化具有重要影响。“清代是满族人建立的王朝。满清贵族对道教本无信仰,入关后,对渐趋衰弱的道教不为重视。与宫廷和上层社会的疏远,削弱了道教的政治影响,其社会地位每况愈下。在这种情况下,道教将其发展的视野进一步转向了民间。在与社会生活和民间风俗的密切结合中,越来越通俗化的道教思想,流传于广大社会,渗入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受道教民间化、世俗化和民间音乐文化发达的双重影响,道教音乐步入民间化、世俗化的发展阶段势在必然。”对于道教世俗化的进程,全真教龙门派也发挥有重要的作用。

明末清初,全真教龙门派经陕西潞安长治人(今山西长治)王常月等道士的公开传戒,并取得了清廷的保护。三次开坛说戒,收弟子一千余人,连当时还是太子的康熙皈依门下,王常月成为全真道公开传戒的第一人。龙门派遍传全国各地,成为全真教的最大支派,几乎成为全真教的代表。王常月死后,他的弟子吕守璞、黄守中等继续演戒活动,宣扬道法,自立道院,创立支派,全真教一度中兴,全真龙门派从此流传各地。“清代龙门派的中兴与传播,使全真宫观正统斋醮音乐也散布各地宫观,这些科仪音乐因同出一派,仪式和音乐都比较统一,能通用于各地,故称‘十方韵’或‘全真正韵’。”随着全真教在朝廷中的失势,加速了其向底层民众的转移进程,而这期间,道情作为重要的媒介及载体,与在民间广为盛行的戏曲活动结合,有着天然的优势,这为道情戏音乐的形成与传播提供了条件。

此外,全真道的发展面临诸多竞争,有来自佛教及道教内部正一道等教派竞争,还有争取统治者和信众的压力,尤其是信众,因为这是宗教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因此全真教历来都重视普及性的民间宣传活动,道情和道情戏就是其主要的宣传手段。

正是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道情戏得到了赖以生息繁衍的沃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