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崛起,世界反恐形势变化
2013年,“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边界地区建国,吞噬大片土地,一度被削弱的“基地”组织在西亚、北非、南亚卷土重来,影响重新扩大,其国际化趋势令全球反恐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基地”组织把恐怖活动拓展到西方,到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该组织通过地下组织和互联网等手段不断对西方国家进行渗透,对年轻人宣传所谓“圣战”思想,教化大批外国“圣战者”,并利用他们向锁定的目标国家下手。越来越多的“基地”组织成员来自欧美国家,他们前往中东或南亚参加“圣战”,然后又返回西方实施恐怖袭击。实施《查理周刊》袭击的恐怖分子就是被“基地”组织洗脑,参加“圣战”后返回法国的极端分子。据统计,涉入各类“圣战”团体的法国人已超过1100人,其中有376人目前仍滞留在叙利亚或伊拉克境内。《查理周刊》遭袭事件表明,恐怖袭击扩展到欧洲是一个“质变”,凸显恐怖主义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并存态势,宗教极端势力正在全球范围变得日益猖獗,同时也表明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战乱已经在中东和中东之外的地区产生严重后果。
法国属于欧洲接纳移民和对外来文化最为宽容的国度之一。但是,在历史上,由于地缘及经济的关系,欧洲、特别是法国与中东的伊斯兰世界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法国南部、西班牙大部都曾有穆斯林区域。法国在70年代出台“家庭团聚政策”,准许移民家属赴法。从此,移民家属逐步取代青壮年劳工,成为移民法国的主力。随着家属的到来,移民逐步从客居转为定居,在法国生儿育女,繁衍生息。(www.xing528.com)
这段历史造就了法国移民的两大特点:第一,信仰伊斯兰教的北非裔移民即穆斯林移民占据多数;第二,移民后代,即生在法国长在法国的移民子女在数量上超过了移民。根据法国权威机构一次名为“法国的移民和移民后代”的调查:截至2008年,在法国共生活着逾530万移民,占法国总人口的8.4%,其中2/3出生于欧盟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法前非洲殖民地;其后代约为670万,占法国总人口的约11%,超过了移民本身,使法国成为欧盟内第二代移民在比重和数量上均占首位的国家。
一方面,欧洲实际上长期倡导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多元化,移民及其后代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与排斥,难以融入主流社会。但是这几年经济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失业率的居高不下,使整体社会有点排外。三代移民生在法国长在法国,操流利的法语,在母国和迁入国之间更认同后者,90%自视为法国人,有强烈的融入意愿,然而仍难以摆脱“非我族类”的“他者”身份,从而陷入了回不到故乡又融不进他乡、失去旧身份又难构新身份的困境。他们和主流社会的关系更像是泾渭分明的“我是我、你是你”的嵌入,而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但另一方面,他们生长在法国,在共和精神的熏陶下,权利意识萌发,追求自由、平等、尊严、尊重和认同,在这些诉求无法经由正常途径达致的情况下,便容易走向极端,滋生出强烈的反社会心理,特别是受到宗教极端势力的蛊惑,通过暴力手段来报复社会、宣泄不满。《查理周刊》血案和此前轰动一时的巴黎郊区骚乱(2005年)以及规模较小的亚眠骚乱(2011年)等,都是证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