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违法行为难以有效遏制的原因及优化方法

违法行为难以有效遏制的原因及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执法不作为、执法不力的现象,使得问题不断累积,当累积到一定程度,又采取运动式执法。但运动式执法与行政机关的执法懈怠也有很大关系。只要执法部门平日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严格执行法律规范,违法必究,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不需要运动式执法的方式。

违法行为难以有效遏制的原因及优化方法

尽管当前各种行政执法制度日趋完备,然而行政执法的效果并没有得到同步的提升。

第一,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从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案件的情况看,这些案件几乎都是由媒体发现在先,在被媒体广泛关注报道后,才由有关部门跟进查实、处理。行政执法不及时,呈现出很强的被动性。[24]诚然,舆论监督是国家发现违法案件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执法机关主要依赖媒体曝光来发现违法行为,而耗费大量纳税人财富建立起来的庞大国家机器在发现违法行为方面却无所作为,则令人失望、令人忧虑。法律权威并不在于严刑峻法,更多表现在对违法行为的发现机制上。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的发现能力有很多可质疑之处。

第二,违法现象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处置。当前存在的问题是,行政机关对于违法行为进行处置,并没有完全实现法律执行的最终目的。制止违法行为、消除违法行为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修复被破坏的法律秩序,当然应当对违法者依法惩处。但是在执法领域存在出于利益考量、社会评价或者出于某些长官意志等目的实施法律的执法不公现象,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平性,这样的法律执行状态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在国民非常关注的食品安全领域,我们有最严厉的《食品安全法》,然而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在环境执法领域,企业违法排放污水现象屡禁不止,分析这项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会发现相关法律之规定非常严密。然而由于执法部门对于违法者的违法行为不能依法充分处置,反而更加刺激了违法的动力。很多违法行为,法律规定的责任力度是严密合理的,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主要缘于执法环节的执法打折现象。[25]诸如企业违法排污这样的违法行为不同于金融领域、证券内幕交易的违法行为,后者极难发现。相反,前者极易被发现,但为何屡禁不止呢?关键的原因在于违法行为得不到充分的有效的处置。[26](www.xing528.com)

第三,运动式执法成为常态。执法不作为、执法不力的现象,使得问题不断累积,当累积到一定程度,又采取运动式执法。运动式执法的产生原因与行政资源的缺乏、科层组织的协同不能等有一定的关系。在运动式执法中,“科层化的部门分工、制度常规都被打破,行政资源被重组,集中高效地完成领导层特定的、重要的目标”。[27]因而,容易受到执法者的青睐。但运动式执法与行政机关的执法懈怠也有很大关系。只要执法部门平日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严格执行法律规范,违法必究,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不需要运动式执法的方式。由于存在执法懈怠,导致违法现象多如牛毛时,只能采取大规模的运动式执法,释放出严厉执法的信号,但这种执法犹如“一阵风”,治标不治本,严重破坏法治权威。例如,每年我国都要在治理公路“三乱”、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大量的集中执法,短时间会取得一定成效,但当疾风骤雨的执法运动过后,高压状态被解除,违法行为又如雨后春笋重新出现,从而陷入违法行为—执法不力—专项治理的怪圈。这同时带来矛盾性的结果:一方面释放出严厉执法的信号,重典治国;另外一方面又释放出违法也可能不受惩罚的信号,增加了违法者的投机心理。强力执法与违法不究处于共生状态,这种状况表明了执法效能不足的现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