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中机智的控制方法与艺术

课堂教学中机智的控制方法与艺术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想而知,几十人参与的教学活动,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意外”。以下拾取课堂教学中产生“意外”的几个侧面,简要说说应变的策略和做法。但富有机智感的教师面对意外的情况,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在瞬间激活,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

课堂教学中机智的控制方法与艺术

一、课堂教学机智艺术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机敏而灵活地教育学生,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事件,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能力。教学机智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是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

1.处理教学疑难的机智

教师在正常的课堂教学,如讲解、提问和组织讨论中,由于问题本身有一定难度,加之学生的深入思考,学生会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疑难问题,使教师一时难于回答。这类事件处理不好也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处理这类事件,要求教师:一要做到实事求是,不懂不能装懂,更不能胡乱回答欺骗学生;二要寻找最恰当的方式,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疑难问题的“结局”,尽快导入正常教学;三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四要兑现许诺。例如,一位颇有声望的教师被学生问倒之后,就在课下查阅资料,从而圆满地解决了问题。这位教师在课堂上讲《木兰诗》时,有个学生提出疑问,认为诗中写的“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一句不可信,理由是木兰的一双小脚,晚上洗脚时会露出来的。老师解释说:“北朝妇女不裹脚。”可学生又问:“那妇女什么时候开始裹脚的呢?”这下子,可把教师问住了。于是,她抱谦地回答到:“这个问题我也说不准,等课后查资料再告诉你吧!”课后,她果真查阅了不少资料,终于弄清妇女裹脚是从南唐李后主时开始的,从而给学生作了圆满的答复。

2.处理偶发事件的机智

这类事件是指课堂上突然出现的学生的不良行为,如学生之间的恶作剧(抽凳子、背后贴纸条等),学生与老师恶作剧(提怪问题等),还有互相吵闹、打架、摔文具等。这类事件影响较大,常常扰乱课堂秩序,往往把教师精心准备的课搅得一塌糊涂。

处理这类偶发事件,要求教师:一要做到冷静沉着,不急不躁,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把偶发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短时间内;二要充分认识和挖掘偶发事件中包含的积极因素,善于引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三要化阻力为动力,把偶发事件变成磨练学生品质、激发学生情趣、教育多数学生的一次机会;四要注意态度严肃而柔和,切忌遇事怒火中烧,粗暴对待,要运用教学机智巧妙地去处理。

3.处理自身失误的机智

课堂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劳动。尽管教师认真准备,但仍避免不了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自身的失误,如读错音、写错字、算错题、做错了实验等。出现的失误有口误、笔误、内容遗露或错误,还有讲课“卡壳”,学生听不懂等方面的失误。每个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教学中都可能遇到程度不同的自身失误,这就需要学会和掌握处理自身失误的机智。

处理自身失误,要求教师做到:一要沉着冷静,稳住情绪,不要手忙脚乱;要思考对策,选择最合理的办法纠正。二要态度诚恳,承认“粗心”(给学生暗示:要学细心),及时纠正。三要考虑成熟,避免一个问题造成两次失误。有些教师没有考虑成熟就急忙解释,结果漏洞百出,造成第二次失误。甚至为失误辩护。一会儿一个说法,或与学生争论不休,这些都是不好的做法。四要不动声色,对有些失误力求在不转移学生注意力的前提下及时纠正,如写错的擦掉重写,读错的再把正确的重复一次。五要学会自我监听和及时从学生身上反馈,发现失误,及时纠正,以避免小错变大错,一错到底。六要善于动脑,巧妙处理。最好把失误变成督促学生学习和教育学生提高认识的动力。

二、教学机智的运用十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思想活跃、各具个性的成长中的儿童,虽经周密的备课,教与学的“失同步”现象仍难以避免,许多新的、难以事先估计的“非预期性”教学问题仍会常常发生。譬如认为学生可以接受的,结果却听不懂;原以为学生能理解的,却回答不了;教师未曾设想到的问题学生却提出来了,有的质疑甚至逾越了教师的知识视野而一时回答不了。这些情况是不会有什么先兆或预先通知的,只能靠教师教学机智的临场发挥来解决。

教学机智是教师必须具有的一种心理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敏锐地觉察学生细微的变化,并能迅速而正确地进行判断,作出恰当处置的能力,便是教学机智。它不是卖弄“小聪明”,更不是什么取巧或权术,它是教师教学才能的集中体现,是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智慧的结晶。

要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始料不及”的情形,涉及到教师的课堂应变机智问题。可想而知,几十人参与的教学活动,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意外”。对此,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思想准备,善于作出敏捷的判断和积极的反应,从而灵活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以下拾取课堂教学中产生“意外”的几个侧面,简要说说应变的策略和做法。

(一)敏锐的观察

机智总是表现于情况变化之际,善于觉察教学情况的变化是迸发教学机智的基础。学与教的失同步,表现总很隐蔽,学生心理上的细微变化,往往使人难以察觉,极容易错过纠偏的机会。富有机智感的教师总能敏锐地觉察教学“气候”,迅捷地透过学生的情态行为推测他们的内心活动,察果窥因,抓住时机采取对策以调节教与学的动态平衡。

(二)灵活的思维

机智就是脑筋灵活,能随机应变。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深厉浅揭”以实现教学目标,是教学机智的核心。在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他们的心理能力和知识水平各不相同,且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任何一位教师也无法百分之百地将他们的求知需要和思维轨迹纳入到自己的备课构思中。但富有机智感的教师面对意外的情况,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在瞬间激活,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

(三)巧妙的举措

机智实际上是应变艺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恰到好处”地作出处置,并产生灵巧奇妙的艺术美感,是教学机智的魅力所在。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境,面临一个个“偶发性”问题,富有机智感的教师总能审时度势,纵横联系,对内容、方式和途径作出最优化的应变选择。使应变举措与教学目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达到完善的统一,激发学生“动听、耐看、服人”的美感共鸣。

(四)“迂回作战”

当你“导演”教学活动感到得心应手的时候,未料一个提问学生竟无人正确作答,致使课堂顿时“冷场”,这时教者千万不要穷追不舍,问得学生一个个灰溜溜的,而应迅速作出判断,所提的问题是否太宽泛了,是否不够明确,是否难度过大等等。如果是问题宽泛,不够明确,可以缩小范围,突出本质,提出更具体、更直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如果是问题难度过大,可以暂且搁置,通过分解问题,变换角度,打一比方等办法,让学生积极思考,领悟道理,然后回归到原问题上来,学生就可以顺利答出。如此这般,既不会挫伤学生积极性,又能及时活跃课堂的气氛。

(五)“将计就计”

当你正为点拨某一关键之处而“苦心经营”时,学生的某一句答语或是某一种见解,出乎意料地给你以很大启发,并且这种思路,这个例子更能被学生所接受,此时教者就不必恪守自己的设计和安排,可以将计就计,就题发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思路和联想,以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这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做法,往往能更好地在学生中产生“共鸣”从而强化其认识过程中的心理效应。

(六)“移花接木”

当你正在乘兴组织某一精彩的教学活动时,猛然看见一学生向外张望或在做小动作。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不过问,势必耽误了这个学生的学习;如果停下来点名批评,势必冲淡了教学气氛。这时,教者千万不要因此而惊动许多学生,可以用眼神示意这个学生改正。如果需要触动一下的话可以运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比如说一句“某某同学显得很激动,你是在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吧?大家都在积极思考,某某同学也在想,等会儿想好了说给同学们听听”。或者让学生进行演示板演等,注意此举目的是为了提醒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难堪。机智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否则既费时费力,又影响课堂教学。

(七)“适时进退”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有时会提出某一冷僻、深奥的问题,使老师措手不及,一时不知如何解答,这时,教者一不要置之不理,二不要含糊敷衍,在肯定学生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分清问题是否与本节课有关,如果与本节课关系不大,可以向学生说明课后讨论;如果是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说说看,学生说不出的话,老师要及时向学生作出说明: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老师和同学们一时都没想好,等课后再一起研究。教者这样转的弯,比简单否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或为了不失面子而随便作答的做法,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激发学生意趣上,效果将大不一样。

(八)调整方法

是指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反馈信息,灵活地处理教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进度和速度,科学地调整传授方式,合理地调控传播信息的质和量,以保证教与学的同步进行。这是课堂应变的基本功。学生的答问是最重要的反馈信息,以此为例看调整的策略:依据不足则指导学生进一步读书,深入理解;答非所问则适当引导,扭转学生思路;设问难度太大则铺设台阶,降低难度;认识模糊则补充启发,使之豁然开朗;心情紧张则热情鼓励,亲切诱导。总之,实行“相机而止,适时而行”的调控,才能保证教学信息交流的有效性。

(九)借用策略

借用是指“现成”地运用学生的反馈信息,以此为契机,因势利导地向教学目标逼近。譬如当学生的理解有错时,教师将错就错,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误答案作反向诱导,引导他们进行验证,让他们自己发现矛盾,排解谬误;当学生间思维相异时,教师并不忙下结论,而为他们提供论辩的条件,鼓励他们发表见解,在相互启发中去加深认识;当学生提出了教师未及料到的问题,且对进一步理解课文有一定价值时,教师可把问题“甩”回去让全体学生再研究,并从学生的各种答案中归纳出本质性的认识,从而将学生思维的焦点引向知识的深层;当学生提出有所创见的理解时,教师及时予以发挥,作出评价,使之“放大”与“扩散”,对全体学生的创造性起到鼓励作用。凡此种种,都是“因其势而利导之”的方略。(www.xing528.com)

(十)冷却留置

留置是指对某些“非预期性”教学问题,或暂时回避,“冷却”处理,或坦然自若,开诚布公,从而收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应变效果。譬如学生质疑偏离教学目的,教师即使作答也必定超过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时可向他们指出此类问题的性质,告诉他们何时才适宜研究,给他们的求知欲留下一个悬念;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如果对于课内学习无多大价值,甚至幼稚、离奇,但利用它却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这时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外读物上,让他们到那里去扩大视野,或避实就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另一角度,激发他们展开想象,活跃思维;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会超越教师的认知水平,一时回答不了,这时教师可以坦然相告,或幽默圆场,把它留到课外再解决。

三、教学结构的布局机智

对教学活动进行具有逻辑性和艺术性的组合的能力就是教师的布局机智,它体现为教师善于根据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手段灵活巧妙地安排教学程序。八十年代以来,许多优秀教师在教改中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教学结构样式,比如钱梦龙的“四式”教学结构、魏书生的“六步”教学结构、上海育才中学的“茶馆式”教学结构等。语文教学结构的布局样式是丰富多样的。然而不管什么结构,机智的布局总是体现了两个基本要求:

首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和多向交流的信息观。即是把学生放到教学结构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教师变教为导,起点拨、指导、提示的作用;由此必须改变满堂灌的单向信息流通模式,形成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的多向交流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精神。

其次体现了学生的思维流程和教材思路。即要求教师顺应学生思维流程及教材思路来组织教学,使教学布局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材篇章结构的规律,做到学生思路、教材思路、教师思路相统一。

概而言之,教学结构的布局机智其实质在于,依据学生认识规律和教材特点,组织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向交流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气氛的创设机智

教学气氛是教学赖于进行的环境氛围,它是教学布局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机智的语文教师总是善于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使师生之间形成自由而相容的心理气氛,正如赞可夫所言:“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自由地呼吸”。语文教师的创设机智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

1.善于质疑诱导,讲究“问”的艺术。教师需精心设疑、悉心诱导、激发学生思考的火花。问得在理,课堂生动活泼,气氛融洽;问不得法,则紧张呆板,气氛消极。优秀教师钱梦龙善于利用学生思想矛盾设疑诱导、创设气氛。《石壕吏》教学中他设疑:有人认为这不是好课,理由是杜甫没有出来斥责差役、帮老妇人说话,你们同意这观点吗?一时学生议论纷纷,互相争论,钱老师再引导学生领会诗的精神实质,理解差役,老妇人的形象,最后统一了认识:诗人站在劳动人民这边,他通过形象刻划表明态度,《石壕吏》是一首好诗。

2.善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良好的教学气氛有赖于对学生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激发。师生的情感共鸣尤其重要。教师既要以平等、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愿意配合,又要调动教学手段来制造情感氛围。

创设机智其实质在于,运用质疑诱导等手段,通过兴趣激发和情感共鸣,造成一种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活而不乱、导而不牵的最佳学习氛围。优秀教师魏书生向自己提到“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是很有道理的。

五、教学节奏的调控机智

教学节奏就是教学进程中的速度及其规律性变化。文武之道,一张一驰。“如果45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的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于漪语)。语文教学应当改变传统教学节奏过慢、单调呆板的状况,通过教师的机智调控,使教学节奏张驰得法、疏密得当。错落有致、起伏和谐。对教学节奏进行调控通常运用四种手段:

1.依据教学内容进行调控

重点难点,节奏宜缓,密而不紧;浅易的内容节奏宜快,疏而不虚。如《项链》一课,重点难点——情节布局之巧与人物心理刻划之妙应从容解析,其它内容则不妨轻描淡写,此外,对阅读课文可长文短教或若干篇串联教,快节奏进行;对重点课文则不妨短文深教,慢节奏进行。

2.依据教学方法进行调控

语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的节奏缓舒,如干练法、导学法、情景法;有的节奏紧密,如精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教师应当从教学内容出发灵活运用,互相调节,切不可注入式一贯到底。教学方法的单一必然导致教学节奏的单调,教师只能以其昏昏使人昏昏。

3.依据教学反馈进行调控

教学作为信息的传导与输入过程,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依据课堂动向进行节奏调控。如发现学生疲惫紧张,则以舒缓的节奏加以调节;如学生情绪松懈,则应加快节奏,让其情绪高涨。

4.讲究休止艺术

合理的教学节奏如行云流水,行乎其当行,止乎其当止。“止”是调控节奏的有效手段,正如激流能湧进又向以细流幽咽,能驰以回味。休以运神。如教师范读《山麻雀》一课时,结尾时放慢速度,最后一句可以沉思的口气低吟:“……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了”。尔后休止,暗示学生追寻言外之意。这样,既引发了学生思考,又使教学有节奏感。

调控机智其实质在于,依据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反馈,让教学在多变而和谐的节奏中运行。

六、教学语言的表达机智

《礼记》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这便是教师语言的要求。语文教师的语言比一般教师的语言,还要求规范化、有示范性,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活生生的语言艺术。机智的语言表达必须体现教学语言的风格和个性。为此,要达到三个基本要求:

1.善于用情感和形象去感染学生

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是语文教学语言的最大特点,授之以知,又感之以情,方能使学生情思躁动、兴致勃勃。《雷电颂》和话剧《屈原》主人公的抒情独白,形象生动、感情浓烈,教学时,应扣住课文反复、排比、比喻、夸张的句子,运用饱含情感和哲理的语言去揭示文中的象征意义。分析主人公的形象。如果语言平淡寡味,势必影响学生对课文内蕴的把握。

2.因教材和学生制宜

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不同阶段,对教学语言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教师要运用语言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具体而微地传达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在介绍《天上的街市》作者和背景时就注意运用了四种不同的语调:用缓慢语调叙述生平、用愤怒强调叙述军阀混战的背景;用激动语调介绍历史事件,用深情的语调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的意境;做到因文而变,尽传细微。教师还要善于通过学生的反应调节教学语言,如学生情绪冷漠,则力求把话说得生动昂扬;如学生过激兴奋,则宜用平静语言让其恢复正常。

3.善于运用无声语言增强表达效果

教师的体态语言(姿势表情等)和符号语言(板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要发挥眼神、表情、手势的表达功能,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力求自然亲切而稳重大方。板书艺术则在于讲究条理美、整洁美。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共同创造丰富的语言情境,给学生优美的享受。

语言表达机智其实质在于,善于调动整个语言系统,进行富有情感、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