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教学意识的重要性及培养方向

教师教学意识的重要性及培养方向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每位教师应确立积累意识。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说得好:“学我者活,似我者死。”要求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的技能技巧上具有创新意识,并不否定教师教学过程有一般的或普遍的规律存在。或像齐白石先生所言:“无法之法乃为至法”。我们认为,讲求运用教学方法的创造性,应当成为每一个教师有意识的追求。

教师教学意识的重要性及培养方向

一、教师应具备六大教学意识

1.目标意识

教师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个人单独面对学生的脑力劳动。它具有相对的封闭性与自由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就容易出现随意性,“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在实际情况中,这种缺乏目标的教学是不乏其例的。所以,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都要明确的目标。应当结合各人的实际,订出有近有远、有小有大的目标,象登山一样,一石级一石级地往上攀。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发展都要靠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的实现,因而,不论是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还是年纪较大的教师,都应当有自己的工作目标。

2.竞争意识

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是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的好活动。它使教课者、听课者以及评课者都认识到: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为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合格人才,就必须把竞争机制贯彻到各个教学环节。为此,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作为自己投入教学改革的内推力,驱使教师自觉奋进,坚持不懈地改进自己的教学,不断地超越自我,争取并保持教学的高效应。

3.质量意识

教师一定要确立强烈的质量意识,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是教师事业心、责任心以及蜡烛精神的具体表现。有了强烈的质量意识,可以调动教师潜在的诸多力量,为当好教师、教好课、教育好学生而去艰苦工作。有的教师说:“思想上有质量意识这根主线,即使在教学上,短期内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自己也会去经过努力而迎头赶上。”因此,质量意识应成为教师教学思想上的主旋律。

4.积累意识

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艺术的发展与提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因此,每位教师应确立积累意识。教师们在谈成功经验时深有此感。积累一般分为两种:自然积累与自觉积累。自然积累是无意识的积累,有随意性,年长月久虽然也有所得,但对提高教学质量来说,效果是低的。自觉积累是有意识的积累,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一则总结成功的经验,一则吸取失败的教训。正如荀况所说:“积水成渊,积土成山”,积教学经验则成学问。怎样积累呢?如坚持写教学后记,制作资料卡片,采用录音等。教师们在大体相同的环境中从事教学工作,但各人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提高的幅度却各不相同,重要的原因之一就看是否坚持自觉积累。

教师应不断借鉴和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丰富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修养。古人云:“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教师教学方法艺术素养的提高亦同此理,需要博采众长,虚心学习。教师之间要互相观摩,互相切磋,依所据本人的特点,将他人的经验加以改造利用。但不可流于模仿。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说得好:“学我者活,似我者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既要虚心学习,又要勇于创新。学别人经验,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要根据自己的特点,独辟蹊径,独树一帜,切忌邯郸学步,固步自封。

教师还要学习他家之长。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都应从政治活动家、演说家和话剧演员那里学习讲话艺术;从书法家、美术家那里学习板书和板画艺术;从文学家那里学习语言艺术;从管理家那里学习组织领导艺术,等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使运用教学方法的技巧不断完善和提高。

5.创造意识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师必须有创造性。”实践证明,创造性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的品质。因为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具有创新意识,使自己运用教学方法的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

要求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的技能技巧上具有创新意识,并不否定教师教学过程有一般的或普遍的规律存在。这里的关键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因人、因时、因地来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或像齐白石先生所言:“无法之法乃为至法”。我们认为,讲求运用教学方法的创造性,应当成为每一个教师有意识的追求。世界著名植物学家季米良捷夫曾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形成高超的技能技巧,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6.实践意识

技能技巧的形成离不开实践,要提高运用教学方法的技巧,自然也必须经由实践。不能设想,一位教学工作者从他起步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位教学艺术家。他必须孜孜以求,学习和掌握教学原理,并以之为指导,刻苦实践。各种教学方法,都需在平时反复练习,练中求进,练中求巧。只有在平时练好基本功,到讲课时方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千日功”,正是这个意思。

实践证明,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断地向前发展,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会愈来愈高强。教学艺术也是如此,它必须凭借教学实践才能形成和发展,两者互相促进。因此,教师要拥有良好的运用教学方法的技能技巧,不下一番苦功夫,不勤学苦练是难以如愿的。

二、教师修养九性

1.内涵性:让学生自己通过科学知识去判断,使之不盲从。

2.探索性:教师不是知识“批发部”,不能等待学生接收知识,要鼓励创新,使学生有发人深省、回味无穷的感受。

3.民主性:不搞一言堂,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使教学相长。

4.韧性:教师有老黄牛精神,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毅力,不敷衍塞责。

5.应变性:有应变驾驭能力。

6.批判性:思想不僵化,不绝对化,不固步自封,不唯教师正确,允许发表不同观点,从中吸取有益成分。

7.独立性:别具匠心,别树一帜,别开生面,有独特风格,充满信心而不狂妄,保护发挥学生的特长。

8.博学性:教师应具有横向的立体网状知识结构,将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通俗,将浅近的道理讲得深远而透辟;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从多方面开启学生的思维。(www.xing528.com)

9.可接近性:教师不只是说话的“字典”,教书的“机器”,对学生有真诚的爱,融严格、公正、亲热、期望于一体,特别不要为维护教师的尊严而伤学生的自尊心。

三、教师应具备的认知风格

教师的认知风格是指个人进行知觉、思考、组织和处理信息、经验的独特而稳定的方式等。它们直接影响课堂管理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而且,教师和学生的认知风格有相互作用。若二者互相协调,会提高教学效能。研究和实践表明,我国优秀教师一般具有如下主要认知风格:

1.有眼观“四方,体察学生内心世界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应变而灵活的思考力”。

2.精炼、生动的表达力。

3.具有创造性和因材施教的能力。

4.多方面的组织能力

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认知技巧

教师能否进行有效教学,取决于掌握认知技巧的程度。

1.要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

2.要掌握教学程序——传统教学中的“讲课计划”。

3.应熟练运用有关的教学活动结构:

(1)订正作业。

(2)讲授课文。第一步是给科学的术语下定义,第二步是演算表达。

(3)实际操作,就是实践。需要学生通过学习演讲和认识程序进行。

五、21世纪教师应有的八大意识

1.适应意识。教给学生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的意识,具有驾驭信息的娴熟技术。

2.使命意识。投身社会、服务社会。

3.进取意识。不仅有外在压力,而且有内在需要,锐意进取。

4.文明意识。有意识地撷取人类文明的精华来丰富发展自己,未来文明意识将永远是一种发展意识。教师应有广阔的人类文化视野,能从整体上把握它的发展方向。

5.未来意识。首先是自强意识,激起学生对未来的自信。

6.哲理意识。

7.人本意识。

8.人才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