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读是与朗读相对的另一种阅读方法。默读是不出声的阅读,视觉接受文字符号后,直接反射给大脑,立即进行译码、理解,不需要像朗读那样将文字转化为口语,用口、耳作媒介,再进行理解。默读具有速度快、理解深、运用广等特点。现代社会要求阅读速度,默读则是快速阅读的理想方式,而且默读允许在不理解的地方停留或反复,因此,默读较朗读可以理解得更透彻、深刻。用默读教说明文、议论文,可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由于默读速度快而理解深,所以实用价值最高,是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阅读方式。我们所说的阅读能力,实际上多指默读能力。默读教学指导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1.注意阶段过渡
一般来说,从二年级起,教师应开始指导学生默读。学生刚刚学习默读时,绝大多数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嘴动和发出轻微声音的现象,速度当然很慢。这个阶段儿童仍不能直接从文字符号转变为意义,朗读的模式仍然起着不小的作用。直至三年级,有的学生虽不出声了,嘴唇也不动了,但喉头肌肉仍在做发声的活动。这是通常情况下很自然的一个阶段。随着年级的不断提高,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逐步扩大知觉单位,加快阅读速度,努力实现由有声朗读到无声默读的转变。
2.明确默读要求
(1)要有良好的默读习惯,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减少眼停频率;尽量避免回视、寻觅;尽量扩大视觉幅度。
(2)要有一定的速度,随着年级升高,默读速度要逐步加快,到第三学段阅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读后能理解课文内容或回答有关问题。(www.xing528.com)
(4)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默读,如准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或者总结全文、概括中心,或者理清思路、准备复述,等等。
虽然,每一次默读的任务不应太繁杂,但必须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否则,学生容易出现目光不集中、神思不集中等毛病,无法达到默读的目的。
3.严格控制时间
默读,应要求又静、又快、又好。静,即不出声,即“默”;快,即在最短的时间内,感知最多的文字;好,即能收到“理解”的最佳效果。其中,“快”的训练很重要,教师可采取“规定默读时间,完成默读任务”的办法,“逼”着学生在单位默读时间内提高默读效率。当然,这里规定的时间,并不是越短越好,而是比朗读的时间要少。
4.培养良好习惯
要让学生在默读时收到学习效果,必须指导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默读习惯。如提倡学生多动笔,即要求学生在默读过程中圈圈点点,画画写写,帮助记忆、帮助思考、帮助理解。这是提高默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那种浮光掠影的默读,不做任何文字圈点的默读,任何精彩的文字和内容都有可能一掠而过,这样的默读谈不上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