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工具,不过它和锄头、刨子等其他工具又有不同,它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人们为了抒发某种情意,或仰天呼叫,或低头自语,或吟诗作赋,或书写日记,这种种表情达意的方式都是以语言为工具进行的。这种凭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正是语文课程所要达成的目标之一。语文,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
语文融合了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包含着主体意识、创造思想、责任感、独立人格、权力意识和审美精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仅就小学语文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讴歌维护人的尊严、探索人生意义,追求人生价值、热爱平凡生活的精神;②肯定人的理想、才能、智慧、体魄、力量,反映的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③赞美善良、诚实、纯朴,有责任感、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等高尚品格;④表现人与人之间充满爱,赞扬关心他人,同情弱小、乐于助人的博爱精神。
2.语文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使命《语文课程标准》在其“总目标”中指出: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www.xing528.com)
(7)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
(9)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这些内容,主要是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规定学生应达到的语文素养目标,实质上也是指学生应达到的人文素养目标。
3.语文教学过程中充满人文情怀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还体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体现在师生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培养健全人格。
人文情怀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同时又是潜移默化的。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人的生命、心灵、精神律动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绝不仅仅是概念的分析,也不仅仅是工具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熏陶和人格的养成,所以说其人文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