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深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和理解,解答每位老师遇到的不同问题,课题组安排了四个相关的教学研讨活动。
1.课题组对思维导图与传统的线性笔记的比较,得出基本结论
思维导图包含线性笔记。思维导图的中心图相当于线性笔记的总标题,思维导图的一级分支相当于线性笔记的一级标题,思维导图的二级分支相当于线性笔记的二级标题,可以以此类推。但思维导图与线性笔记又具有差异性。
(1)思维导图与线性笔记在整体性上存在差异。思维导图整体性较强,各级之间层次清晰,关键词突出。
(2)思维导图与线性笔记在有效性上存在差异。思维导图不同的问题使用不同的颜色,能够对内容进行强调和突出,便于记忆,增加特性,吸引注意。思维导图的有效性在于它多样的形状和形式。
(3)思维导图与线性笔记在发散性上存在差异。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发散性思考方法,思维导图瞬间迸发的想法不需要按照整齐规矩的方式排列,思维导图的空间无边界,对新内容可以随意加,在必要的时候画上分支,加到有空位的地方即可。
2.思维导图与传统的线性笔记比较的优势探讨,得出基本结论
思维导图是思维图像化的技巧,也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思维导图顺应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使观点自然地在图中表达出来,在创作思维导图时还使用了颜色、形状和丰富的想象力,把关键字、颜色和图案有机地联系起来,使用视觉感官来增强记忆。思维导图较线性笔记有很大的优势。
(1)思维导图在表达方式上占优势。思维导图采用图像表达,关键词清晰,这些词都是名词或重要动词,当读到它们时,能引起一系列的相关联想,从而从不同角度理解各种概念。也就是说,思维导图表达了联想网络。
(2)思维导图在复习效果上占优势。思维导图把图像、色彩和关键词有机地联系起来,思维的脉络浓缩在一张纸上,把内容处理得更有条理、更容易理解,同时调动视觉、维度、想象与联想来增强记忆。
(3)思维导图在思维方式上占优势。思维导图模拟人脑思维过程,思维方式是多维度、发散性思维,整体性较强,各级之间层次清晰,关键词突出,有图像表达,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颜色刺激,动用右脑技巧,具有发散性,有助于思考和联想。
3.绘制思维导图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的探讨,得出基本结论(www.xing528.com)
(1)使用关键词的优势在于“透视核心”,让你一眼就能看到分支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而且有利于精准记忆。同时,关键词更容易刺激大脑发散思维。
(2)分支垂直,机械化。分支主要用于托住关键词,同时带动大脑发散思维,形成流畅的思维网络。垂直的分支没有办法起到承载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的话,就是没有安全感。所以,我们一般要求分支要由粗到细、自然弯曲,保持适当的倾斜度,不要垂直。
(3)分支主次颜色不统一。主分支和其对应的次级分支颜色要统一,目的是为了达到“主次统一”的目的,即区分(归类)信息。让大脑通过颜色,一下子就可以区分开思维导图中的信息内容。
(4)布局混乱。分支间隔有序是合理布局的关键,非常紧凑的分支结构也会让大脑紧张和有压力。
(5)缺少关键图。关键图在思维导图中主要起到“标签”的作用,用于标注分支中的重要信息内容,同时起到活化思维导图整体视觉表现力的作用。没有关键图的思维导图作品好比一株只长叶子不开花的植物,很显然缺乏生命力。
(6)关键词颜色混乱。关键词的颜色统一使用黑色,这样更容易在分支上凸显出来。毕竟,大家很少会绘制黑色的分支。
4.课题组对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的总结,得出基本结论
思维导图可视化的图示指导有利于数学知识点的有效组织,有利于教师从全局来布置教学,构建数学知识点间的联系;学生也可以更为直观地感受数学学习环境,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在教学中加入思维导图已经成为辅助教师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它对提高数学教学有着重要价值。下面从教师、学生和师生互动三个角度来描述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1)教师角度。思维导图能够加强教师对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教学过程做出具体合理的调整,从而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整体、关怀个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2)学生角度。让学生亲自绘制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随着年级的递增,数学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也随之增大。学生有必要将以前学过的知识点与新知识点进行重建和梳理,抓住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把孤立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网,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而且这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了的知识在运用阶段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