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积极赏识的习惯,稳定情绪

培养积极赏识的习惯,稳定情绪

更新时间:2025-01-11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要探讨如何多运用赏识教育,在游戏、区域活动及各个生活环节中寻找教育契机,积极评价,正面回应,促使其习惯的养成,这又是我们本课题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课题组成员有意识打造区域环境,让她们也为幼儿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养成服务。正面的表扬引导习惯内化。这样会让幼儿提高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就会自然形成。

通过生活化、人性化区域环境的创设,如何帮助幼儿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了解一定的生活常识和生活规则,强调幼儿动手能力、整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强调幼儿独立性的培养,让孩子学会收拾、学会自护、学会整理,做生活的小主人,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探讨如何多运用赏识教育,在游戏、区域活动及各个生活环节中寻找教育契机,积极评价,正面回应,促使其习惯的养成,这又是我们本课题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

区域的打造帮助习惯定型。环境是“无声的老师”,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时时刻刻影响和暗示着孩子。课题组成员有意识打造区域环境,让她们也为幼儿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养成服务。一是文化环境体现园本特色。文化环境能深刻反映一个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园本特色。在幼儿园的盥洗室、卫生间、活动室布置习惯养成的图片,让环境成为“会说话的老师”,让每一个幼儿时刻告诉自己要养成良好习惯。二是生活环境体现人文关怀。幼儿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地成长。要学会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尝试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用图示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技能。三是主题环境体现课程发展。课程生成环境,课程记录环境,课程延续环境。各个班级围绕养成教育创设了主题墙面,将幼儿绘画、美工作品、记录单以及相关儿歌进行记录和展示。如,教师设计了以幼儿排队、等待为主的“我真棒”“绽放精彩”等主题墙面,是习惯养成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有利于幼儿习惯的形成与固化。四是区域环境体现自主学习。区域学习强调的是幼儿的自主化学习、个别化学习,如何遵守区域活动规则等。教师通过和幼儿一同协商、对话,并为鼓励幼儿的创作和参与,利用拍摄的照片、简笔画、图文结合的图标等,制定和标明区域规则,形成师幼群体共同理解和遵守的约定性图形、文字等标识性符号。

正面的表扬引导习惯内化。美国心理学家杰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处的需要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也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讽刺好得多。”心理学上说,愉快的情绪能促进大脑形成一个兴奋的点,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由于年龄小的特点,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老师每天都应观察幼儿的各种生活习惯的进步点滴,并记录下来。小朋友为了争做好宝宝,得到更多的小红花,都努力认真地遵循各项常规,同时,我们建议家长平时在家多对孩子进行肯定,借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我们也建议家长设立一个“宝宝学会了”观察表,具体内容有:早睡早起、有礼貌、独立进餐、不挑食、爱护玩具。在备注一栏里,家长可写上宝宝今天在家做的事情;宝宝做的有趣的事情,家长可根据需要增添项目;对于宝宝每天的进步,家长要及时给予奖励和表扬,这些对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起到很大的作用。(www.xing528.com)

幼儿离开家长的呵护一般会比较敏感、能力弱、易害怕,对于他们一点点的进步,我们都不该忽视,应该及时鼓励他们。如幼儿自己会穿衣服了,我们首先肯定他、表扬他:“你真能干,能自己穿衣服!”接着告诉他:“下次再把衣服整理整齐好吗?”这样会让幼儿提高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就会自然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