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传统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接着H 老师请一位学生回答杆件的结构,还用投影对衣帽架的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然后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如何选材料如何画草图、标尺寸;如何选取加工工具;如何进行杆件间的连接固定等。这是典型的“讲解——操练式”的教学模式,也是劳动技术课教学中教师最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传统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笔者曾去其他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听过一节课,课的内容是“学做结构设计”,上课的是一位年轻的教师。其上课场景如下所述。

H 老师:同学们家里都有衣帽架吧,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也做一个衣帽架呢?

生:想。(比较机械化地回答)

H 老师:好。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33 页的图,这个衣帽架由6 根杆件构成,我给每位同学提供了8 根杆件,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增减杆件的数量。下面请拿起杆件,对照课本上的图,认识它的结构。

接着H 老师请一位学生回答杆件的结构,还用投影对衣帽架的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然后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如何选材料如何画草图、标尺寸;如何选取加工工具;如何进行杆件间的连接固定等。

学生在H 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动手制作简易衣帽架的原型。最后,H 老师对制作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这样的教学场景对很多劳动技术课的教师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是典型的“讲解——操练式”的教学模式,也是劳动技术课教学中教师最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这节课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得到了提高,但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直接体验,都是按照教师安排的步骤一步步地完成衣帽架原型的制作,甚至有的学生只是动手而根本没有动脑,这从课后笔者对一位学生的访谈中可窥一斑。(www.xing528.com)

笔者:你怎么大半节课趴着,等老师让大家动手操作时你才坐起来?

生:前面老师讲解得挺无聊。我喜欢动手,后面能自己动手操作我就行动了。

笔者:前面的结构分析、受力分析对学习这门课也很重要呀?

生:没啥,反正老师都示范给我们看了。

纵观国内技术教育课的教学模式,“讲解—操练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教学紧紧围绕实用展开,强调对技术经验、技巧的直观体验,缺少原理分析、理论推演和技术思想方法的提炼,甚至把计算机课干脆按部就班地当成以往的劳动技术课来上,致使教学目标单一,仅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技术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乏味,重视的是制作产品的结果,而忽视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方案转化成产品的过程以及交流和评价的过程。另外,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主体缺失,教学活动围绕着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展开,学生习惯了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探索的过程,创新思维得不到训练,个性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计算机教师努力探索的重要方向。

有效的技术教学模式的建构并不是完全摒弃传统技术教学模式,而是在对传统技术教学模式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构建,充分发挥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把它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