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导学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研究
1.导学案内容的共同化
虽然导学案的本意是帮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但是目前导学案的设计思维固化,主要问题有设计思路教案化、知识习题化、学习设计共性化。这样的导学案只能是开卷作答的考试卷,难以突破教材和应试的框架。各校的导学案,均是由一线的教师根据课标、教材编写的,甚至有直接套用他校的,这样的导学案只能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并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甚至这样共同化的导学案会使得学生只关注于导学案上的问题,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导学案反而成了学生学习的限制。固化的内容只能够帮助学生知识和技能上的学习,而不能达成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操的塑造。限定好的导学案内容难以满足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将学生的思路限制在了既定的学习路线内,这样的导学案真的是学生需要的吗?真的能够帮助学习者实现学习的自主自由吗?
2.导学方式的单一化
首先,提问式的单一呈现。现有的导学案均是以问题式呈现,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问题,从教材中获取答案。这样只以单一问题呈现的导学案,只能帮助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能发展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教师提出的问题多数受限于应试教育。其次,文本式的单一呈现。现行的导学案有的是纸质的,有的是电子的。无论哪种呈现方式,都脱离不开文字的束缚。学生完成导学案时,需要借助教材的帮助,无论是导学案的文字,还是教材中的文字,都属于言语符号。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其隶属于抽象经验。学习的方式是多样的,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多彩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要更加符合人类的经验获得方式,除了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更多的应该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中发现问题,而后解决问题。
3.模式实行的流程化
由于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尚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于是各个学校在用导学案进行的教学模式下多是对模式的生搬硬套,甚至有的学校限定了教师的讲解时间。这样的施行过程只是将原有的知识由教师讲解变成了展示学生讲解,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听取式学习、“灌输式”教学。这一切只是通过导学案走了一个教学模式的流程形式而已。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分类
本书主要采用了如下四种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通过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查阅、整理和分析,对文献的研究形成科学认识的方法。通过网络和书籍的查阅,尤其是通过中国知网的文献查阅,发现对教学模式的研究热度高居不下,各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百花齐放,导学案教学模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著作以导学案教学模式为研究方向,通过文献研究法获得更多的前沿资讯、理论和实践指导。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观察被研究的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常见的观察方法有核对清单法、级别量表法和记叙性描述。本著作的研究通过观察学生上课的状态来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通过课堂实践,观察学生在基于校园网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参与状态。
3.访谈法
访谈法是一种基于心理学原理的方法,一般通过倾听和提问来摄入所需资料。本著作通过网络访谈一线信息技术教师,了解当前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情况、教师工作发展的情况,通过访谈学习者了解学习者兴趣及实践效果。
4.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理论或假设进行有计划的实践,从而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本著作通过在所教的高二年级进行前测,在保证同质性的情况下,选取两个前测结果相近的自然班,随机选择其中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作为对照班,在实验班实施基于校园网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教学,在对照班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并通过数据分析以验证实验效果。
(三)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起源于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文主义不同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两大传统学派,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基于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由成长、自我实现。罗杰斯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学习的愿望和潜能,只要条件适宜就可以激发这种学习的愿望,因此教师的任务不是教给学习者知识,而是学习者学习的“促进者”,教育应该培养的是“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然而,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学习者是具有学习能力的。
2.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兴起于20 世纪70 年代初,随后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教学理论并广泛应用于课堂。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成五个等级,而合作学习至少能够满足学习者的交往需要、表现需要、求援需要和游戏需要。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习者情感的发展,使学习者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保证了学习者能够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合作学习常采用的方法有同伴教学法、小组游戏竞赛、小组辅导个体和共学式。
3.经验之塔理论
经验之塔理论是由戴尔提出的。他把学习经验分成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三大类。教学应当从具体经验入手,要符合人类的经验获得方式,教学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准备资源与工具、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建构。
4.认知弹性理论
认知弹性理论产生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倡导人是美国依利诺斯大学的斯皮罗等人,国内学者高文在《教学模式论》中推介过该理论。认知弹性理论主张知识的掌握过程不是现成而孤立的,有效的学习应该依靠情景。认知弹性理论更注重对特定学习环境的依赖,强调对高级知识的获取。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随情境的不同而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复杂性和差异性,不仅不同的主体对同样的对象会建构出不同的意义,即使同一个主体在不同的情境中也会对同样的对象建构出不同的意义。
(四)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分析
导学案教学模式已经在许多学校实践过,本书通过对导学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简述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势及价值。
1.导学案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比较
在理论基础方面,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众多学者也有不同的说法,但都同意主要是以教育学理论为基础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从实践中出现的,其理论依据尚不能达成共识。笔者通过研究,认为应该包括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经验之塔理论和认知弹性理论。在教学目标方面,传统教学模式是在课堂上,教师一人讲授,众多学生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适用于工业时代的生产生活,可以满足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而信息时代,教育越来越重视三维目标的达成,除了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能力的培养。导学案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化。
在客观硬件方面,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教材和教辅材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这样的教学模式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定。而在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的出现缩短了人与其他人、事、物的距离,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率。教师也只是知识的一种载体,且并非唯一载体。因此,教师应该更加发挥其导学的作用,而不是只发挥其传递信息的作用。导学案教学模式便起到了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作用。在这一点上,也要强调学生具有思维的能力、自学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在操作程序方面,传统教学模式多采用苏联学者凯洛夫倡导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导入新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发展与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仍有一定的距离,多采用班级授课制,且一个班级中学生人数众多,这一实施程序能够适应我国的现有国情。导学案教学模式现有的实施步骤众多,但大体上都分为以下步骤:通过导学案预习自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派遣代表交流展示;教师辅助归纳整理;通过测试检测效果。
在教学评价方面,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多是总结性评价,这样的评价能够对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做出较好的说明,其注重的是结果而非过程,是成绩而非能力。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加入自主招生的行列,他们需要的是自主思维灵活的能力者,而非只会遨游题海的学习者。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环节上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而且在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会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加分的鼓励,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成绩的评价方式。
2.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势及价值
(1)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传统教育模式下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体现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听取,无法从表面上判断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了课堂活动中。传统教学上,教师为了防止学生溜号,通常会以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而导学案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从而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2)提升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导学案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锻炼其表达交流能力,培养其语言思维能力。在合作环节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在交流展示环节能够满足学生的交流需求和表现欲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案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导学案先进行自学,然后再进行合作学习。无论是自学还是合作学习,都能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的思维模式是不同的,在合作学习中,思维碰撞会产生新的火花,这个火花既能解决问题,也可能引出新的问题。在问题的不断提出和解决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4)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工业时代下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标准、同步和统一,能够满足大批量的统一化的人才培养。而在信息时代更加提倡个性化。导学案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展示的平台。
导学案教学模式以其优势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可,然而它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弊端(前文已经叙述过)。这是由于它本身是于近年的实践教学中产生,是一个年轻的教学模式,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www.xing528.com)
3.校园网环境的分析
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国家一样,也经历过了一段注重计算机教育,注重外在设施,加大硬件资金投入的时期。通过与学生和他校教师的交流得知,高中基本能够至少保证每个学生在上课时均有一台电脑。虽然各个学校均已加入教育网,带宽在百兆光纤以上。然而,这只是给教师用的,学生在学校根本无缘网络。在信息技术课上,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课堂纪律的井然有序,大部分时间学生只有电脑没有网络。网络是信息技术的一种,信息技术其本身是为了方便信息传递制造的,其本身并没有好或者不好,重点要看人们怎么运用。知识也是信息的一种,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模式的改变。但是自语言、文字和印刷造纸后信息技术再没有深度进入教育领域。从现在的课堂可以看到,我们的教育无时无刻不在运用着语言、文字,因印刷术造纸术产生的教科书练习册也都是教育的必需品。后期我国虽有提倡电视教育、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但实际应用多不兴盛。
教育是从外部促使学生学习的,而信息技术也只是一种传递知识的手段方式,只能说语言文字和印刷造纸比较方便学校教师筛选需要的知识,学生比较难以通过以上方式获得其他偏离“正道”的信息,假如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讲话或者看闲书会立刻被教师发现。而数字信息则不然,它的传播速度够快,而且现在的学校并没有对网络设限。在日常生活中和在学校学习中,不允许学生使用电脑和网络,因为电脑和网络的诱惑太大,学生还没有良好的自制能力。网络具有五花八门的信息,学生不能够进行筛选和屏蔽,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然而,校园网属于局域网,因而能够将学生访问的电脑环境、网络环境像教科书一样设定限制,屏蔽一些不良信息,而且还具备了教科书没有的非线性结构和方便快速获取的优势,将导学案教学模式和校园网环境相结合为导学案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路径。
(五)基于校园网的导学案教学模式设计
1.基于校园网的导学案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1)体现学生的中心性
教育体现的是外部塑造性,学习强调的是经验内化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思维,教师不可能将他的个人思维强加给学生,因而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核心,让学生学会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是主体地位,教是辅助地位。这种学生的中心地位不仅要体现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课堂中,还要体现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导学案上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导而非教师要求的学。
(2)体现教师的导向性
学生的自学毕竟有其局限性,学生年纪尚轻缺乏自制力,思维发展仍不够成熟,抓不好问题的难点和重点,学生的学习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只是外力的辅助,其导向作用要体现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和课堂中的启发上。导学案不是教材的浓缩版,教材需要承载的是对知识的传承,导学案则要起到对学生的引导。课堂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载体,而是学生学习的指路人和纠正人,让教学活动是以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为根本导向。
(3)设计的层次性
教学也是一门科学,必须符合人的发展规律、接受规律,因而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层次性,环节要有递进性,不可一蹴而就、高屋建瓴。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课堂要分析学生学情,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导学方式。
(4)活动的合作性
众多古语可以表明合作的重要性,如“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等,可见合作的重要性及培养合作能力的必要性。相对于竞争,合作才是人类更高级的智慧和需求。
(5)思维的发散性
人的思维都是个性的,人的与众不同是天性,教学应该保留这份天性,应注重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多样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2.基于校园网的导学案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校园网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学生和环境的作用,环境包括教师、校园网、导学案和其他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受环境的影响。在时间构建上,大体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教师要做好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并以其为中心分析设计导学案,并准备相关资料。在目标设计上要兼顾知识与技能目标,还要兼顾情感与能力目标。设计的导学案包括四个部分,即活动任务部分、基础问题部分、高阶问题部分和检测达标部分。四个部分制作时统一制作,发布时分别发出。课中的环节分成四大模块,即自主学习阶段、合作学习阶段、展示交流阶段和反馈总结阶段。课后教师做好教学情况的总结,学生做好所学内容的总结。
3.基于校园网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要素分析
基于校园网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素主要为教师对导学案的制作,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依据导学案完成的合作学习与成果展示,对展示成果的反馈与评价,校园网的环境支持。
(1)教师对导学案的制作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围绕导学案进行展开的,所以导学案的设计十分重要,它贯穿于整个模式的始终。教师对导学案的内容设定要符合教与学的目标,教的目标是教师要求学生完成的目标,学的目标是学生通过自己发现学习的内容目标。
(2)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
学生能够完成导学案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而后进行的每一步都是建立在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假定上的。
(3)导学案完成的合作学习与成果展示
在学生自学完成导学案后,先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再通过展示反馈结果。在这一环节中,能够加大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展示成果的反馈与评价
该环节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了解并有所补充,使得学生对自学的成果有所辨识。整个模式的实施需要有校园网的支持,它可以作为教材的补充和替代,一来它可以是教材的文字式表述,也可以是其他媒体形式;二来它能够实现书本达不到的非线性结构,便于学生查找,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基于校园网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从各个环节来看,课前的分析、设计和资源准备会根据不同的科目、不同的课程内容有所不同,课后的总结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不同的操作,所以笔者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第一,导学案的第一部分在学生自学前给出;第二部分在学生自学中给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其他学生的问题和老师的问题,进一步自学;第三部分在合作学习环节伊始给出;第四部分在反馈总结环节给出。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发放导学案的第一部分,只提出活动任务,不提出具体问题,具体问题在学生自学后逐渐补充,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学,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并随时将问题发布在校园网上。教师根据学生自学中提出的疑问设计导学案的第二部分,然后发放给学生。在整个自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教材、校园网解决问题。这一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通过校园网发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信息素养。
第二,在合作学习阶段,教师补充高阶问题,发放导学案的第三部分,学生通过校园网、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根据情况引导、解决自学阶段遗留下来的问题和教师补充的高阶问题。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互相帮助解决各自的问题,既减轻了教师的讲授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为了避免合作学习时的混乱,要适当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这一部分意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第三,在展示交流阶段,学生展示活动成果及问题解决成果。给学生一个展现的舞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展现自我的欲望,能够更好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反馈总结阶段,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知识上的评价和态度上的评价,并对知识内容上的正确与否进行反馈,让学生根据其他学生的展示和教师的反馈进行总结。随后再通过导学案的第四部分对知识性的内容进行达标检测,让教师和学生对这一轮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
第四,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上,可以有更多的操作性活动。在一阶段的学习完成后,学生将完整的作品上传至校园网,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打分,学生和教师充当评委,按学生满分30 分,教师满分10 分进行评分,最终以平均分计入。在基于校园网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只扮演知识传递者的角色,更多的是扮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辅助者。学校教育要满足学生对特定知识的掌握,就必须让学生放飞自我,自主学习。当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把握整体的方向,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导学案教学模式成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和态度价值观的最佳途径。
5.基于校园网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注意事项
(1)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避免提案式
在制订导学案时不要只以教师和考试要求学生学会的知识和技能为唯一导向,还要兼顾学生的问题,避免走向开卷做题的形式化,浓缩教材的题案式。
(2)注重教师的导向性,避免灌输式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只是外力的辅助,应发挥其导航仪的作用。学生发现问题后需要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偏离轨道时需要教师的及时提醒和纠正,避免走向另一种形式的灌输,即由以往的教师灌输转向导学案灌输。
(3)注重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培养包括自学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而非单纯的知识传递。而能力的培养多是从活动中获得的,所以应尽量多制订活动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并通过各种渠道解决问题。
(4)注意提问方式
导学案可以有引导方向的问题,但提问也要有技巧性,应尽量是开放性问题,少封闭性问题,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