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学生能够认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用于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
在此界定,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学生需要满足以下要求:能够自主下载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有效管理学习资源并安装相关软件。能够研读并观看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习得课本知识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等。能够在现实环境和网络学习空间中自如地与他人开展协同学习、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能够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评估并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媒体与资源,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作品。
(一)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相关研究
1.国内对创新的看法
华新、陈晓猛在化工高等教育上发表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中阐述了数字化学习的内涵、创新型人才的特征,并分析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何通过数字化学习培养创新型人才;林秀曼、谢舒潇和陈毓超在成人教育上发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应用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中指出了在培养创新人才时数字化学习的独特优势,并详细说明了整合并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帮助和服务。这是较早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杨晓哲、任友群在中国电话教育上发表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求: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中分析了全球不同国家提出的素养框架,探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重要价值,并阐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四种具体方式,期待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水平,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迎接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国外对创新的看法
欧洲联盟在2006 年通过了面向全民的“核心素养”提案,其核心素养包括“使用母语交流、用外语交流、数学素养与基本的科学技术素养、数字素养、学会学习、社会与公民素养、主动意识与创业精神、文化意识与表达”共8 项。虽然欧洲联盟的核心素养提案是面向全体公民的,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素养框架中“数字素养、学会学习、创业精神”都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特质。由此可知,欧洲联盟面向国民的核心素养提案展示了对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重视。
2007 年,美国政府发布了“21 世纪技能框架”,即未来的学习者必须具备的关键技能和重要品格。该框架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环境建构,并将“学习和创新技能”作为学习结果的重要表现和关键组成部分,体现了21 世纪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21 世纪技能框架”中关于“学习与创新”的要求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具体要求大体一致。
近年来,各个国家开始用数字素养取代信息素养,认为“数字”比“信息”更能体现当今数字化时代的特征和本质。由此可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将是公民必备的重要素养之一。
综上所述,由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是新课标提出的新核心素养之一,所以目前针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研究较少,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研究也非常少。在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大多数研究也只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和一些教学建议等,并没有专门研究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具体教学策略。
所以,新课标新的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全面改革,即面向核心素养的深化改革。所以,广大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急需科学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等方面的指导,但目前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
(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三级水平
1.一级水平
(1)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评估常用的数字化工具与资源,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2)针对特定的学习任务,运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策略管理学习过程与资源,完成任务,创作作品。
(3)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开展协作学习,建构知识。
2.二级水平
(1)在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中,能有效评估多样化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对特定学习任务的价值。
(2)针对较复杂的学习任务,使用网络工具快速搜索,获取和甄别学习资源,在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个性化的作品。
(3)根据不同的学科特征,有效运用相应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工具,提高学习质量。
3.三级水平
(1)根据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和个体学习需求的特点,合理运用数字化环境,主动参与协作学习与协同创作。
(2)能够独立或合作开发支持学科学习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实现知识创新。
(3)能适应真实和虚拟混合环境中的学习,感悟信息技术对强化与提升个体认知能力、促进知识创新和学习自觉性的特殊价值。
由于实践学校的研究对象基础知识和能力较为薄弱,所以研究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一级水平。(www.xing528.com)
(三)项目学习
国内学者对项目学习的定义是以学习、研究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通过学生参与一个活动项目的调查和研究来解决问题,以构建起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能运用到现实社会当中去。
国外学者则认为,项目学习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所关注的是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它要求学生从事的是问题解决,基于现实世界的探究活动以及其他的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它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制作作品来完成自己知识意义的建构。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习得的知识和技能是在一定的情境、环境下,随着教师和他人的帮助,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主动思考、行动,通过主动的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是“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正是要求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环境下,评估并选用合适的数字化资源、工具等,有效管理学习过程和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本书的启示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能仅仅关注操作、关注技术的掌握,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创新创造的能力等,应使其主动建构知识,逐渐养成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根据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要求,创设真实的项目情境,提出具体的项目主题,激发学生动手创作的欲望,并对学生分组,引导组内会话交流,指导组内分工合作,直到最终形成创新作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身份不再是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指导者,知识的学习要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挖掘,学生自己才是自己的老师。学生只有主动地动脑、动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意义建构,才能通过实践,真实地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而不是通过教师的简单讲授,僵硬地习得知识,习得技能。不通过自身的实践、探究和深化,很难达到核心素养的要求。
2.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三个中心,即“以经验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主张一切知识来自经验;以儿童为中心主张教育应以儿童或受教育者为起点;以活动为中心主张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做中学。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培养,正是让学习者融入真实项目情境中,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通过自身的思考探究,与他人的协同交流,分工合作,主动创造主题作品。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不仅仅只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重要的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培养。所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学习依靠的就是发现。只有在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才能形成假设,提出解决方案,然后通过各种探究活动以及所收集来的资料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最后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结论,真正地解决问题。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需要学生主动发现真实、虚拟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而根据问题,评估并选择合适的数字化媒体、资源等,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创造创新;也能协同他人,分享知识,创新创造。所以,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培养需要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的指导。
4.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教学系统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设计,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的过程,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即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运用系统的思维去分析学习者、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遇见的干扰等。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需要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实践,其与教学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因此,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教学策略的提出必然要以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为基础,要经过教学设计的实践,最终形成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有效教学策略。
(五)当前中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
1.大部分学生具备数字化学习的意识,但数字化学习能力较弱
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较早,大部分学生从小学起就开始接触计算机,因此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且具备一定的搜索技巧,能够检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且绝大多数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字化学习意识,认为每位学生都应具备数字化学习能力。但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数字化学习能力一般,更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数字化学习能力较弱。所以教师教学时应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锻炼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
2.大部分学生具备创新意识,但创新能力较弱
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创新作品的能力较差;只有少数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作品的能力较好。但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认为大多数学生都应具备创新能力。所以教师教学要主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内容,完成任务时,大胆创新,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大部分学生希望开展小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学生通常更加愿意“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学习”以及“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学生自主学习”,说明学生愿意通过教师提供学习资源的形式自主学习知识,并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与讨论去解决问题,通过互相交流补充知识。这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要求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相吻合,这种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对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