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实践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和优化策略

中学生实践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和优化策略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契合我国中学教育对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人本管理符合中学院校教学管理的现实需求,更是中学院校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建构主义学习观倡导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知识等因素的建构能够促进学生能动的认识事物,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中学生实践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和优化策略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教育家加德纳提出的,也被称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在美国的教育改革中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被称为西方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多元智能理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智能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或生产社会有效产品需要的能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加德纳认为能力分为八种,分别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认为每个个体的智能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拥有七种智能,但是每个个体多元智能的表现各不相同,因此产生不同的职业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契合我国中学教育对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中学教育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充分认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创新并非只有科学家和高新技术领域需要,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创新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新,社会才会快速发展,日新月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要。对中学学生而言,传统的应试型教育是很难体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只有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约束,通过教育培养,能够产生创新火花,在人才培养方式中不断注入创新要素,尽最大的努力增加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使学生和教师共同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萌发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同时以各类操作实训和实习活动为依托,搭建平台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尽情发挥,让他们在更广阔的领域里享受创新能力所创造的乐趣。

(二)人本管理理论(www.xing528.com)

人本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兴起于20 世纪80 年代。人本管理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管理活动中突出人的重要地位。调动人在管理活动中的积极因素和创造性,达到提高效率、促进人不断发展的目的。中学院校应用人本管理应注意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就学生而言,学校要以生为本,充分理解、关心学生的需求,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与潜质,进行因材施教,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就教师而言,要坚持以师为本,要尊重、关心、理解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教师创设一种宽松和谐、高效、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促进教师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人本管理符合中学院校教学管理的现实需求,更是中学院校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中学院校学生个性张扬、自我意识突出、动手能力强、文化基础薄弱,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将人本管理理念引入中学院校实践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性,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建构主义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建构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发现与发明,即创造性;其二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的建构过程的发生。个体通过学习来充分发挥其潜能,最终使自我和人格共同发展。建构过程是主动性的,个体的学习也是主动性的,不是外部的刺激,而是主体了解刺激与自身需求的意义或经验之间的联系时主动建构才会发生。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包括理解记忆的学习和主体学习两个方面。有意义的学习要求个体全身心地投入,主动地参与学习,略带价值、情绪色彩,是一种带自我实现倾向的学习,个体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学习目标。建构主义学习观倡导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知识等因素的建构能够促进学生能动的认识事物,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充分调动个体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这过程一定会使个体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及人格特征。中学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能够把专业、社会和个人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中学实践教学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教学在师生间产生一种良性的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