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当初赞我选房英明,我不置可否,原因有二:一是大家在选房时各取所需,我也只是选择了我心仪的房子而已——对这部分人来讲,无所谓英明不英明;二是与那些选了房又后悔或对我选择顶层并充分利用楼顶空间的行为产生羡慕之情的人来说,我比他们多的,也只是一点远见而已。于我而言,是正常的事情,也谈不上英明。
但是,我做到了“远见”的前提又是什么呢?或者说,我是如何做到了“远见”之明的呢?简单地说,有三点。
一是我事前做了精心的调研。选房前多次到现场观察和测算,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调阅设计图纸,咨询专业人士,这让我在做决策时,有了科学的底气。
二是我在做决断时抓住了核心的要素。分房时,大多数人还是抱持着购买多层楼房的原则来选择小高层,这本身就是一种错位。同时,没有看到我们这栋房子的特殊之处。应该说,房子的位置、质量、构造、价格,作为拆迁户、单位集资建房的对象,我们是没有选择的余地的,所以在做选房决断时,不能像普通商品房购置者那样对房源、位置、性价比等核心要素进行分析和对比。需要考虑的核心要素是通风、采光、未来生活空间的扩展问题。让我诧异的是,正是这三个核心要素,尤其是最后一个要素,恰恰被很多人所忽视。归根结底,这些人没有跳出通常选房的惯常思维——当我们用惯常思维来思考和衡量新事物的时候,往往就不自觉地跳进了刻板印象带来的局限性思维里去了。对投资,这是非常有害的。(www.xing528.com)
三是我自始至终,都秉持一种长期的思维。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栋楼的图纸时,我就发现它结构的种种不合理之处,当时即已下定决心,这套房子只会是我的权宜之所,不会是我的终老之地,也就是说,只要未来条件许可,我一定会立即购买更可心的改善性住房,但是在选择时,我却尽量把眼光放长。我的思维落脚点是:万一将来没有条件达成心愿,只能在这里终老呢?所以我对它的所有规划和设计,都是放在更长的维度里来思考。太太曾问我:“你要是知道我们明年就要搬离此地,还会做这样的选择吗?”我答:“哪怕我知道明天我们就要搬离此地了,我也会做这样的选择。”巴菲特说,购买一只股票,如果不想持有十年,就不要持有十分钟。选房和投资股票的道理,是完全相通的。
事前调研、抓住核心要素、始终坚持长期思维,这是我们分房、买卖股票、甚至是做任何人生大事决策时,都必须坚持的三项基础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