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择股票的标准,非常简单:低市盈、低市净、轻资产、高股息(分红),外加一条,适当的净资产收益率。
前者是股价除以每股利润,后者是股价除以每股净资产,两者各有侧重,但合在一起,共同反映的是股票的廉价程度。数值越低,股价越低,买得越合算。数值越高,股价越高,卖得越合算。
寻找低PE和低PB非常简单,打开同花顺,翻到股票池,在PE、PB项上一点鼠标右键就行。第一下,如果是从高往低排的话,第二下,就会变成从低往高排(小学文化就能操作)。但是仅仅用软件和F10就能做好投资的话,那投资也太简单了。因为软件和F10提供给我们的答案,有时候是错的。这就是面对低市盈率和低市净率时,我们需要注意防范一个陷阱。比如,一家企业,为了做低市盈率,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他突然卖一点企业的资产。而卖掉的这笔资产,是会计入当期损益的。这样,利润突然大增,市盈率便会突然下降。这样市盈率就低了。再如,想做低市净率,也非常简单:企业有一栋楼,通过低价卖掉再转手高价买回等财务操作手段,固定资产总量实际没有发生变化,但同样一栋楼,去年估价10万元,今年估价100万元,每股净资产马上大涨,低市净率也自然形成。避免这个陷阱也不难。你追寻一只股票,一定要翻看它历史上的市盈率、市净率水平。遇到突然上升或下降的情形,多长个心眼,看看财报,弄清这种变化到底是来自业务经营上的变化,还是来自这种一次性损益的变化。如果自己看不懂,也没事,上网到相应的股吧里,绝对会有人给你提供现成的答案。
现在,很多人对这两项指标不屑一顾。一位投资界大佬就曾说:现在我选择股票是不看PE或PB的,因为对于成长股来说,PE和PB的极限在天空。当年,就是在这套理论的忽悠下,创业板的整体市盈率一度冲到170余倍,市净率也竟然达到惊人的一二十倍,个股上几千倍的市盈率、几百倍的市净率也堂而皇之地生成与存在。很多人把后来发生的大股灾归咎于管理层的去杠杆措施,笔者认为,这是浅见拙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原因,是泡沫太大了,是高市盈率、高市净率最终杀死了这些高位神话。
对于市盈率,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有过很多精彩的论述,我摘抄如下,供朋友们思考:
(1)既然周围有这么多低市盈率的股票,为什么还有人会买高市盈率的股票呢?这是因为他们想在伐木场的工人中间找到未来的著名影星哈里森·福特。
(2)一些专门寻找便宜货的投资者认为不管什么股票只要它的市盈率低就应该买下来,但是这种投资策略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我们不应该拿苹果与橘子相比。
(3)拘泥于市盈率固然很傻,但是完全不理不睬市盈率也不应该。
(4)即使关于市盈率你什么都记不住的话,你也一定要牢记一点:千万不要买入市盈率特别高的股票。只要坚决不购买市盈率特别高的股票,就会让你避免巨大的痛苦与巨大的投资亏损。
(5)除了极少数例外情况,特别高的市盈率是股价上涨的障碍,正如特别重的马鞍是赛马奔跑的障碍一样。
(6)股票市场整体的市盈率水平,对于判断市场整体上是被高估或是低估,是一个很好的风向标。
(7)利率水平对市盈率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这是由于在利率较低时,债券的投资吸引力降低,投资者愿意在购买股票时支付更高的价格。
(8)除了利率之外,在牛市市场中形成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乐观情绪能够把市盈率哄抬到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水平。
看完大师的观点,我想起了对于嘲笑市盈率的观点,网络上某位颇具辩才的网友的一个有趣而睿智的回答:如果看市盈率就能炒股的话,那连小学生都能炒股了,但是如果炒股不看市盈率的话,那连小学生都不如了。
一笑之后,腾腾爸的感受:如果是想判断个股值不值得买,一定要记住彼得·林奇的第(4)句话、第(5)句话;如果是想判断市场接下来会走牛或走熊,一定要记住彼得·林奇说的第(6)句话。
市盈率和市净率有某种内在的关联性。对于市盈率的观点,也代表我们对于市净率的观点。在此不再赘述。
很多话,道理很简单,动动脑子我们自己就能琢磨明白。但是一面对市场,面对诱惑与金钱,很多人智力水平立即下降三个档次——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认识和理解并学会运用这一现象获利,这也是投资者成长的需要——这就是不得不有劳大师一遍又一遍为我们重复某些基本常识的根本原因。
对于这一点,我认为不是大师聪明,而是因为我们笨。(www.xing528.com)
高股息率与高分红率
首先声明,我非常注重和在意股息率和分红率这两项指标。企业什么都能吹,就是分红不能吹。因为,分红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在这里,奇思妙想和口水没有一点儿用。尤其是那些连续多年高分红的企业,更是让人信任、敬佩,更应该吸引投资者的目光。比如说雅戈尔,当年就是靠着分红吸引我的注意的。
但是很可惜,人们通常喜欢挤在泡沫里幻想,而不屑于思考类似的现实问题。有一种观点,分红后一是得交税,二是股价上得除权,实际上是拿自己的钱陪着税务局玩儿。真是大错特错啊。再以雅戈尔为例。当年我六七元买,持有五年,每年每股分红五角,成本很快降到了三四元。除权、税收,让我产生长期损失了吗?很多人就是投机、短视,大处不算小处算。其实除权之后股价更有吸引力了,或早或晚到来的填权行情会给我们以丰厚的回报。至于税收,和频繁买卖股票交给券商的手续费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另则,长期持有,红利税的税率还可享受国家折扣,所费有限。当然,分红,也不要光看一次,要看历史,结合行业、企业发展趋势,注意未来能否实现稳定经营。
分红的重要性在于,万一大市行情不好,股价不妙,但最少每年丰厚的分红还可以为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流动性。前几年,因为格外看好雅戈尔,我所有的股票分红,都是什么时候到账,什么时候就去购入。碰到好票,我毫不犹豫,不愿意多耽误一分钟时间。
谈到分红,不能不谈一下高送转。国人非常喜欢高送转。但高送转是个什么东西呢?说白了,高送转就是一个数字游戏。当然,对一些高价股来说,高送转能降低股价,让股票看上去更便宜一些,从而提高流动性,也就是很多人爱谈的股性。但是没有业绩支撑的股票,股性是虚妄的,短期是涨上去了,早晚还会跌下来的。所以整来整去,还是个数字游戏。但在中国,这竟然整出了个高送转概念。每到高送转时节,看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高送转,以及山呼海啸的高送转“粉丝”,我就在心底默默地念叨一句:一小帮坏蛋引来了一大窝笨蛋!纯粹的高送转概念,在我看来只具投机价值,不具投资价值。因为投机而获得利润的朋友很容易在金钱的迷惑下丧失对投机危险性的警惕。谨慎的投资者,对此应保持高度的警惕。
关于股息率和分红率以及它们相对于股价的意义、对投资取舍方面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笔者会在下文讨论股票的估值、股市投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时再详细分析。
轻资产
所谓轻资产,就是不用投入太多的钱就能经营,也就是说,用最少的钱,挣最多的利润。比如白酒行业,在低迷期利润率依然可以高达百分之六七十,茅台、五粮液这些高端龙头企业在正常的年份可以轻松达到百分之八九十!天下还有这样好的事情吗?但是茅台和五粮液之流就做到了。而且因为他们百年、千年老店的招牌,一生产出来就成为独一无二的抢手货。虽然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对企业有一定的影响,但只是强迫他们改变经营方向而已。话说回来,没有八项规定,他们早晚也得调转船头。这是规律,晚改变,不如早改变。我翻了翻,阿腾小朋友小学课本上李白吟酒诵诗的句子都还在,这就行了。
未来若干年,红酒虽有可能获得长足的发展,挤压白酒的生长空间,但可以确定的是,白酒依然会存在,甚至是继续横行。也许会损失一些“虾兵蟹将”,如小的酒企会被兼并,或是死掉,但这也是无法挽回的趋势。当然,任何好企业,一旦被炒高,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撑,都会形成泡沫。因此,我们在投资时一定要谨记“好资产好价格”六字真经。
适当的净资产收益率(ROE)
从理论上讲,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越高越好,因为越高意味着企业单位净资产赚钱的能力越强,也就是增值的能力越大,在股价不变的情况下,净资产增厚意味着市净率的降低,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大。但是行业与企业的发展周期决定了,净资产收益率不可能永远保持超高速增长。以“股神”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尔为例,长期维持在20%的年复合增长率已是奇迹。所以在拉长的周期上看,再好的行业与企业,整体增长速度最终都会归于平庸,与市场整体水平持平。所以我们不必渴求在其他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企业还能长期保持超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在现实世界,这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兼顾各方指标的同时,ROE适当即可。
另外,在谈到ROE这一指标时,很多朋友容易把名义ROE与实际ROE混淆,从而造成投资价值计算上的失策。所谓名义ROE是指企业财报上公布的那个数字。但这个ROE是企业的,不是作为二级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者的。什么意思呢?比如,一家企业财报称ROE是20%,看上去很高,但只是意味着对于企业来说,100元的净资产每年有20元的盈利能力——对于投资者来说,投入100元却未必会有20元的盈利能力。
为什么这样呢?这就得看市净率水平了。打个比方说,我们买入这家企业股票的时候,市净率是2,那么这就意味着,我们是以相对净资产2倍的溢价买入。也就是说,我们虽然花了100元,但是只买了那家企业50元的净资产,而这家企业50元的净资产只有10元的盈利能力。换句话说,我们实际投资了100元,但实际盈利能力只有10元,对我们投资买股票的这100元来说,ROE只有10%。这个10%,就是我们投资资本的实际ROE。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实际ROE与名义ROE的关系式为:
实际ROE=名义ROE/PB
这就意味着当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固定时,我们购买股票时PB值越小,则投资资本的增值能力就越大。很多朋友常混淆实际与名义的区别,以为财报上公布的ROE高,就意味着企业股票的投资价值必然高,事实上,这是很不可靠的一件事。
上述实际ROE与名义ROE的关系式进一步推导,可以得出,名义ROE与PB的商,恰好是市盈率PE的倒数。推导过程如下:
实际ROE=名义ROE/PB=(每股利润/每股净资产)/(每股股价/每股净资产)=1/PE
这个推导式,为我们完整地表述了PE、PB、ROE三者间的内在联系。这三个指标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中一个变化,必然带动另两个指标的变化。因此,对各指标的选择与取舍,是一个综合衡量的过程,不必执着于其中一个指标大做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