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化遗产即传统,是构成“地方”之所以称其为“地方”的重要资源。实际上,当下的地方叙事里,有些所谓的传统实际上早就失去了生命力。然而,出于政治上、经济上的需要,却重新被再创造(范可,2008)。作为世界遗产地,洪坑村毫无疑问担负着保护、展示传统文化的重任。作为旅游景区,公司不得不迎合游客寻求异质文化的需求,将洪坑村作为一个展示客家民俗的舞台,每天上演传统客家人的生活方式。洪坑村一方面面临着传统文化的渐渐褪色,另一方面却要将客家文化作为一种特色产品,开发展演给参观“世遗”的学者或是游客。这一矛盾必然要通过传统文化的再生产来实现。
在器物层面上,土楼公司主要进行了“客家土楼”特色商品的开发,其中包括陶艺制品34种、陶瓷制品4种、树脂土楼模型系列24种、土楼笔筒系列6种、紫砂茶具4种、红釉系列纪念品3种、大理石影雕系列6种、土楼文化衫等服装系列8种。土楼公司计划联合工艺品开发商根据客家文化元素来创意旅游商品,扶持龙岩地区民间工艺师傅、书画家和家庭手工艺作坊进行规模化生产。
永定客家食品类的土特产也纳入土楼公司的开发规划中。公司准备借助现有的食品加工企业,投入设备资金,试产具有客家土楼特点的土特产,重点挖掘闽西八大干、土楼王茶、下洋鸭爪、中川牛肉丸、柿子加工产品、粄类食品、芋仔包、客家娘酒等。另外,土楼公司还借助土楼客家文化节,进行土楼旅游商品的宣传:举办“客家土楼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并通过各大网站广征创意,最终完成制作“文化节”专项纪念品——“太极土楼”紫砂壶纪念品。同时,把楹联、民间传统礼仪、客家传统文化等通过整理,以书籍和影像资料等形式展示出来,做成文化商品出售给游客。
土楼公司还以“提升客家传统和民间文化艺术”为己任,在旅游景区加入客家民俗文化表演活动。土楼公司成立民俗表演队,为游客表演闽西汉剧、提线木偶戏、闽西客家十番音乐、客家山歌等民间艺术,向游客更形象具体的宣传客家文化。
在庆城楼客家民俗博物馆中,每天都上演“客家特色艺能”表演。如申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民间艺人×××吹奏树叶、吹奏雨伞表演;获得国家三级演奏员称号的民间艺人李福渊表演的倒弹扬琴、“一个人的十番乐队”——单人同时弹奏五种乐器(唢呐、扬琴、小鼓、钹、树叶)、同时在一架扬琴上弹奏两首曲子等绝艺表演。当地村民对这些新奇的表演十分的不以为然:“这些人都是旅游公司从别的乡镇,甚至是别的县花钱请来的,那些花里胡哨的表演根本不是客家的(曲艺),他们在我们土楼这样表演,会让外面的人(游客)误以为我们土楼客家人就是这样的。”村民言语间偶尔流露出排斥的情绪。但游客并不在意这些表演项目是否出自客家文化,但新奇的表演形式确实吸引了游客的眼球。
如果说这些表演不能算作是植根于客家文化,这只是土楼公司打着“客家文化”的旗号,借助这一文化标签新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民俗文化村中的婚嫁表演、山歌表演、木偶戏表演、游龙表演、“山歌大王”李天生的竹板山歌表演等项目则是在原有客家文化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再生和振兴。
诚然,现在青年们已不再举行传统的婚礼仪式了,作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传统的婚礼形式已经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消失,仅仅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然而,为了增加景区中的旅游项目,土楼公司把客家传统婚礼又重新挖掘出来,经过一番包装在“十一”黄金周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婚礼表演由土楼公司雇来的演员以福裕楼为舞台,每天演出一场,演出时间为固定的每天上午9:00~11:00。游客们不仅可以看到整个的婚嫁过程,并且可以参与其中,体验一把做传统的客家“新娘”或“新郎”的感觉。但体验不是免费的,婚礼表演中扮成“伴娘”的工作人员会以“按照传统习俗”为借口向男性游客索要红包。这当然是公司安排的固定节目,收取的红包利润除了给演员们固定比例的抽成,其余的都纳入土楼公司的收入中。在整个婚嫁表演的过程中,传统的客家文化似乎借助“世遗旅游”这颗“还魂丹”得到了重生,但传统再生产的过程并非复活传统文化的过程,它只是借助地方传统的“壳”,实际上赋予了新的内涵。(www.xing528.com)
图5-4 “一个人的十番乐队”
图片来源:笔者田野资料。
图5-5 福裕楼内的木偶戏表演
图片来源:笔者田野资料。
文化的再生产并非完全的复旧或者机械的发生历史循环。萧凤霞(1989)认为,文化的复兴并不是传统的真实的复制,虽然现在的婚礼也有着传统的仪式程序,但今非昔比,因为前后的意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其目的并不在于复古,而是借助于复古提倡一种新的人文精神。我们发现,今日洪坑村因旅游而生的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展演,恐怕应该定义为一种文化发明与创造,这个过程采取了貌似传统的形式而已。霍布斯鲍姆(2004)说:“总之,它们采取参照旧形势的方式来回应新形势,或是通过近乎强制性的重复来建立他们自己的过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