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溪村:古代传统格局的保留与土楼的魅力

初溪村:古代传统格局的保留与土楼的魅力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条山涧水分别自东而西、自南而北进入村内,汇合后从村中贯穿而过,然后注入小溪。初溪村的建筑布局至今仍保留着古代的传统格局。1999年4月,初溪土楼群被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余庆楼坐落于初溪村东北部,临溪而建。庚庆楼坐落于初溪村北部,介于集庆楼与余庆楼间。图4-4初溪土楼群游览示意图(二)人口概况初溪辖5个自然村,其中初溪村为行政村且人口最多,均为徐氏族人。

初溪村:古代传统格局的保留与土楼的魅力

(一)地理环境与村落图景

初溪土楼群位于永定县南部的下洋镇初溪村,距县城47公里。处于海拔400~500米大山深处的山坡上,群山环抱,地形复杂,坡度较大。土楼群整体坐南朝北,背靠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东西面长约500米,南北面长约300米。一条小溪自东而西从土楼群前横穿而过,溪中遍布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水流湍急,水面距土楼群前向土楼的地面落差达20多米。两条山涧(俗称山坑)水分别自东而西、自南而北进入村内,汇合后从村中贯穿而过,然后注入小溪。谷底的小溪,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景色迷人(永定客家土楼志,2009:68-69),土楼群周边山体植被较好。

该村南面山势陡峭,与土楼群隔溪相望。北面山势相对较为平缓,土楼群便坐落在这里。在北面山坡上,距小溪越近,所建的土楼的规模越大,年代也越久,以后建造的土楼依山就势逐渐向山势较高的南面扩展。土楼群后向(南面)及两边为层层梯田,有上千亩之多,一直延伸到山顶,十分壮观。山顶上的小村落还有若干座徐姓人家的大圆楼,林木掩映,从远处眺望,这个小村落在云雾之中隐隐约约,更显得神秘而充满魅力。土楼群的前半部分靠近小溪,分布有五圆一方土楼(永定客家土楼志,2009:68-69)。

村内有3条以青石砌成,呈阶梯状的主干道,其中两条东西走向,另一条自南而北依山势延伸到小溪,通往对面(北山)脚下的过境村道。楼与楼之间均以青石板小道连接贯通。徐氏宗祠位于村中心,其墙体以生土夯筑而成;村子西侧有一座装饰华丽的永丰庵。村东、西两边的村口狭小,地势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站在位于北面山上的观景台眺望,整个初溪土楼群尽收眼底、一目了然,其磅礴的气势令人为之震撼。此时此刻,人们还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土楼、小桥、流水、青石板路与梯田、青山、蓝天、白云融为一体的客家古村落的独特韵味。

图4-3 初溪土楼群全景图

初溪土楼的主要类型有长方形楼、正方形楼、圆楼、椭圆形楼、六角形楼等。列入申报的土楼有集庆楼、余庆楼、绳庆楼、华庆楼、庚庆楼、锡庆楼、福庆楼、共庆楼、藩庆楼、善庆楼等10座土楼,均保存完好。初溪村的建筑布局至今仍保留着古代的传统格局。

1999年4月,初溪土楼群被公布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集庆楼于2006年5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表4-1 初溪土楼群申报土楼一览表

集庆楼 坐落在初溪村北面溪边,海拔500多米,高出溪面约30米,地势险要。圆形土楼,两环,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占地2826平方米。该楼中轴线自北而南依次为门坪、楼门、门厅、天井、内环及内外环通道、天井、祖堂、后院。楼为土木结构,直径66米,高4层。清乾隆九年(1744年)维修该楼时,为了解决全楼数百人只靠一道楼梯上下造成诸多不便的问题和便于管理,对原来的结构稍做改变,底层不变,仍为内通廊式,二层以上改为单元式,共设72道楼梯,也是楼梯数最多的土楼。楼门为石质门框,阴刻楹联:“集益都从谦处爱,庆余只在善中求。”横批为“物华天宝”。厚实的门扇封铁板,上方设防火水槽,可有效防止火攻。外环第四层外墙的9个瞭望台,木结构,向外挑出,既可瞭望又可架设土铳;大门上方的瞭望台可直接观察村口的动静,还可封锁正面的通道,凭险踞守该楼。这是由于初溪村地处大山深处,当时经常有土匪野兽出没,所以建楼者特别注重增强防卫功能。

余庆楼 坐落于初溪村东北部,临溪而建。圆形土楼,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占地1256平方米。直径41.6米,主楼高3层,设4部楼梯,内通廊式。祖堂设于内院中心,为单层砖木结构方形建筑。

绳庆楼 坐落于初溪村西北部,临溪而建。方形土楼,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占地1482平方米。由内外两个方形楼组合而成,外楼宽39米,深27米,高4层,设1个大门;内楼高2层,内通廊式,设4部楼梯,祖堂设于内院中间。

华庆楼 坐落于初溪村中部,西为藩庆楼、东与福庆楼为邻。长方形土楼,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占地约480平方米。高2层,宽19.5米、5开间,深20.5米。内通廊式。全楼设4部楼梯,1个大门。

庚庆楼 坐落于初溪村北部,介于集庆楼与余庆楼间。圆形土楼,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占地约660平方米。直径33米,高3层。全楼隔墙只有3道为生土夯筑墙,其余为土坯砖墙。设两部楼梯,两个大门。祖堂设于内院中间。

锡庆楼 坐落于初溪村中部,集庆楼的东南侧。长方形土楼,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占地约400平方米。高3层,宽27米,深24米,内通廊式。设两部楼梯,两个大门。后厅为祖堂。

福庆楼 坐落于初溪村东南部。椭圆形土楼,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占地660平方米。单环,高3层。设3部楼梯,1个大门。祖堂位于内院中间,方形,单层,前低后高。

共庆楼 坐落于初溪村东部。六角形土楼,建于1949年,占地约3500平方米。面阔40米,进深31米,高4层,前低后高。1个大门。内通廊式。祖堂设于内院中间,为单层砖木结构建筑。

藩庆楼 坐落于初溪村中部,集庆楼南侧。长方形土楼,建于1949年,占地约8000平方米。高4层,前高后低,祖堂设于内院中间,单层,方形,前低后高。全楼设4部楼梯,1个大门。

善庆楼 坐落在福庆楼东南面,圆形土楼,建于1978年,占地1200平方米。单环,直径31米,高3层,内通廊式,设一门出入。

图4-4 初溪土楼群游览示意图

(二)人口概况

初溪辖5个自然村,其中初溪村为行政村且人口最多,均为徐氏族人。2008年有253户、在户人口1686,常住人口仅四五百人,基本为老人和小孩,年轻人均外出打工。其他四个自然村分别是山仔下,徐氏村落,在户人口约400人,常住人口不到100人。上村(也称暗佳)为陈氏村落,在户人口约400人,常住人口不足200人。池牛岗和小窠子均为曾姓村落,在户人口大约100人,常住人口只有十几人。

图4-5 初溪与几个自然村落的分布图(www.xing528.com)

(三)经济特征演变

该村盛产毛竹,昔日,村民除农耕外,还大量生产土纸,所以初溪人均以手工造纸发家致富。造出的纸均为没有经过漂泊地黄色纸,且比较粗糙,主要用于做卫生纸纸币等。纸张造好后村民须徒步挑到广东大埔卖,返回时还需挑石灰,盐巴或其他用品。路程往返约60公里。天未亮便出发,天黑而归,可见当时村民生活之艰辛。但当时的初溪人在下洋镇来说是比较富裕的村落,村民用“不怕仓里无谷,就怕湖里无竹”来描述造纸业对初溪村民的重要程度。村民还描述了每当下洋的赶集之日,只有初溪人才买得起集市上最大的鱼。造纸业鼎盛时期,全村共有40多间手工造纸作坊。4~5户人家共建一个造纸作坊,一天可做出2~3刀。一挑纸可卖16个银圆[3]。也是因为村中造纸业的收入较好,所以昔日初溪的村民一般都不愿意外出谋生。初溪村为革命老区,由于其功劳,上级政府派一些村民去做解放区的管理者或其他工作,但村民宁可在家造纸也不肯出去。这也间接导致目前初溪的落后和贫困。改革开放后,随着机器造纸的发展,手工造纸逐渐减少。20世纪70年代开始,初溪村村民便不再造纸,而另谋生存方式。此外,昔日的初溪村民也以打铁为生,同样在20世纪70年代后停止了这项产业。

20世纪80年代村民开始种烟,但由于烤烟技术和产量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村民又放弃种烟,而转向外出打工。目前村中只有几户人家仍在种烟。一般在农历十二月份种,三月份收成。昔日,砍山上的树木出售也是村民的生活来源之一。2008年之前村民都种植双季或三季稻,早稻为农历3—6月份,中稻为农历5—8月份,晚稻为农历6—10月份。由于劳动力不足和需求量的减少,2008年开始村民都改种单季稻,即中稻,此外再种些蔬菜水果供自己食用。其他生活来源靠外出打工的儿女寄钱回家。由于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目前村中的竹林和较远的田地都无人管理或荒废。村中老人都帮子女带小孩,年轻人大多在下洋、永定、龙岩、厦门、福州、广东等地打工或自己做生意,如服装电器家具生意等。村民认为赚钱还是需要外出,初溪的地理环境和交通导致目前还无法发展其他产业。此外随着申报世遗的成功和旅游业的开发,村民也渐渐投入旅游业当中,毋庸置疑,在不久旅游业的收入将成为他们另外一个重要经济来源。

(四)历史记忆

1.初溪之由来[4]

据《路史》记载,“伯誉左禹治水有功,封其子若木于徐,其子孙因以国名为姓。传至130世的能文公,因经商留寓福建福州,并在此地开基创业。其子一支天瑞公由福州迁居到永定湖雷弼鄱湖洋坑坪上。传至第八世的常萼公之子由弼鄱坪上先迁下洋欧里再迁到初溪”。

相传,常萼公之子孙一日上山打猎来到原始森林,放犬入山,只见三只鹿走进竹丛,猎犬进去找不到踪迹,人们守候整天也不见出来,疑为神仙所化的风水宝地。又见溪水绕竹丛潺潺流去,四面环山,中间一块盆地,恰似九鳅落湖,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利于开发,逐在此地开基创业,并将村名定为三鹿和溪,将其命名为“麤溪”。后人因“麤”字笔繁,书写不便,逐渐改为初溪[5]。

初溪上承八世尊念一郎为一世祖,其孙仲富公到初溪开基。开基祖来到初溪时这里是一片竹丛,在竹丛周围有胡、吴、江、枫等姓氏的村落。他们都有自己的田地和山林,自然也不肯将田地和山林卖给外来者,而只将溪水卖给了徐氏开基者让其以打鱼为生。来年庄稼时期当其他姓氏的人要放水灌溉田时,徐氏先人便与他们用水做交易。就这样徐氏先人在此拥有田地和山林,而且人丁兴旺,而其他姓氏逐渐衰落或移居其他地方。

2.集庆楼与坐南朝北之解说

徐氏在此开基立业,由二世祖念二郎公建和庆楼(现福庆楼对面的店铺处,已倒塌)由于人丁繁衍兴旺,由三世祖仲富公建集庆楼。在当时来说集庆楼的工程之非常浩大。因为就集庆楼的位置昔日为溪水流淌的地方,所以必须先将溪砌为平地,再建土楼。集庆楼由18个兄弟花费21年的时间建造成功。因为是18兄弟同心协力建造而成,所以取名“集庆楼”。此后村中所有的楼取名时均有一个“庆”字。

为何整体土楼群都坐南朝北且集庆楼为圆形呢?虽然村子坐南朝北,但没有正对北山的峰尖,因为南侧的主峰仙岽山为火极,海拔为1400多米,村子背靠主峰,而北面的山峰为水极,水火不相容,所以门对着北面水极峰旁的凹地,合乎风水要求。而且楼门逆向对着小溪,可以纳才生丁,所以初溪土楼的楼门几乎都是朝向一个方向,可见当时选南面这个地方建村落是有风水讲究的。将集庆楼建为圆形是因为集庆楼坐落的位置正对着东面的大山凹,就当地人的说法有山凹即有大风,而圆代表灯笼,风吹灯笼就会旋转,不会失衡,所以也对住在里面的人没有影响。以现代的科学解释,圆楼更加抗风,这也是村中的土楼从东向西连续有三个圆楼(余庆楼、庚庆楼、集庆楼)的原因。

3.各房兴衰之传说

爱山房 初溪徐氏传到第五代为两房兄弟,即继山公和爱(岸)山[6]公,爱山公为长房,相传当时爱(岸)山房在初溪的风水很好,所以非常兴旺且富裕。村中做任何事情都有优先权,举行任何祭祀活动都是爱山房的人先祭拜,如果继山的先祭,会受到惩罚。相传,当时爱山房抱养一个女孩,但不久小女孩便夭折,爱山房将其葬在西南方位。据说那个位置为风水宝地,正好为来生养水之处。埋下女孩后爱山房更加兴旺。但贪婪的心,使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兴旺,便将埋小女孩之处挖开,此时从墓中飞出六只乌鸦,剩下一只眼睛瞎的乌鸦无法飞走。从此爱山房开始衰落,而且村中的爱山房,代代都有一个瞎子,而继山公一房开始走上兴旺之路。目前村中爱山房后代只剩不到40人,男丁不过17人,女不过18人。据村民所述,广东梅县的丰顺有爱山房族人,目前大概也繁衍两千多人口。

继山房 小房的继山公,生五子,其中一子未传后代,其余四子为肖东,拱北,振南,耀西(从长到幼排列)。集庆楼成了四大房族的发祥地且人丁较兴旺。四大房族中,经济实力较强的肖东房族和耀西房族产生了自己房族独立建造土楼的想法。肖东房族选定在集庆楼的右下方近溪地带兴建一座圆形土楼,即余庆楼。耀西房族则选定集庆楼左下方兴建一座四方土楼,即绳庆楼。从此余庆楼和绳庆楼成为初溪徐氏家族分支的标志。而且都互不甘愿落后便继续以建造土楼相互竞争。肖东房分别建造了福庆楼、华庆楼、潘庆楼而耀西房建造了庚庆楼、锡庆楼、共庆楼等。善庆楼与村口的祥庆楼为拱北房建造,而且拱北房的人目前在村中居住相比肖东和耀西较分散。在初溪土楼群形成的历史进程中,这三房族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村中耀西房的人最多,约占全村人的一半,其后为肖东房的人数较多,之后为拱北房,振南房的人在村中最少,目前只有五六户。这几房的相互竞争一直延续至今,尤其耀西与肖东房之间。至今村中任何竞争也都是这三房之间的竞争,例如,村主任与书记只会从这三房中产生。尤其村主任的产生更要依靠其背后同房人的支持才能脱颖而出。

拱北房 昔日拱北房在四房中人数最多,且势力也非常大。相传当时由于爱山房不仅富裕,而且做事比较蛮横霸道,不惜欺负其他族人。暗佳村一位老人实在受不了他们的欺负,一天老人来初溪找爱山房的人以死来报复。但在路上遇见拱北房的人。问清缘由后,拱北房的族人出于善良和不忍,便劝老人,“爱山房是我叔叔,请不要报复爱山,要对爱山死,不如就对我死吧”,所以老人家就在拱北房那位族人面前死去。拱北的风水就此被坏掉,便慢慢衰退。

4.暹罗国国王

初溪村有出任过暹罗国国王的卓云公(肖东房)。相传当时暹罗国出现一种瘟疫死亡率非常高。暹罗国国师算到,某年某月某日会有一位黑下巴的人从某个方向来到暹罗,他来了瘟疫便会消失,国家将会太平,应该推举他为国王。暹罗人下令为迎接这位国王做准备。初溪的这位先人来到暹罗后便被认定就是国师说的那位国王(他确实具有国师所描述的特征),全国上下大鸣鞭炮隆重迎接这位国王。可能是放了太多的鞭炮,瘟疫随后便消失了。就这样他成为暹罗国的一代国王[7]。这位国王去世后,暹罗人将其头发送回初溪,后人将其埋在初溪进行祭拜。

图4-6 初溪世系表(一至六世)

5.不与廖氏结婚的历史记忆

继山公的妻子为廖氏,即四房兄弟的母亲。当时因为继山房非常穷,所以廖婆太的娘家让其改嫁。但廖婆太坚持认为自己有四个儿子,起码也有一个会出人头地,因而不肯改嫁。在孩子满月时娘家的亲人都来喝满月酒,亲人们轮流抱孩子,但孩子突然哭闹不停,廖婆太观察孩子的哭因,居然发现孩子的肚脐上被扎进一根针。因为只有娘家人抱过孩子,所以便断定是娘家人所为,廖婆太当即下跪,向祖宗发毒誓,子孙后代不得与廖氏缔结婚姻,否则将断子绝孙。所以初溪的后人都不与廖氏缔结婚姻,有非常少的人与廖氏缔结也是真的无后代或者无男丁。1949年后,大家的思想虽然渐渐转变,但仍然有极少人与廖氏结婚,据调查村中也只有一两例而已。

6.革命奠基区

从初溪的全景图可见,初溪村四面环山只有西面的一条小路通往外界。昔日,初溪村有18台土炮,可供防卫。所以初溪村从未遭受土匪的袭击,国民党也未能进入初溪。为了自卫,初溪人自古有习武习俗。初溪整个村均为基奠村,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时都立下汗马功劳。抗战时期,村中很多人都参加过游击战。由于其地理优势和强大的武力,“文化大革命”时期,永定县将银行搬入初溪村,而且很多人为逃避厄运也纷纷逃到初溪村。可见初溪在历史上对永定县乃至国家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