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田镇,隶属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设置连城县,姑田团属之。明清时期为姑田里,民国为姑田镇,1949年后为姑田区,1958年设姑田公社,1984年置姑田镇。
姑田镇辖有华垅、上堡、中堡、下堡、厚洋、大洋地、郭坑、溪口、城兜、长较、上余、下余、东华、白莲等14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镇政府驻姑田。据1995年统计,有人口4433户,20988人,其中男10933人,女10055人。姑田人绝大部分是汉族,全镇共有41个姓氏,人口超过1000人的有华、蒋、陈、余、江、罗、巫等7个姓氏。
姑田镇地处连城县东部,玳瑁山腹地。中部沿溪两岸自西向东为狭长的丘陵地带,山内各村都在海拔600米以上,山岭重叠,峰壑纵横、溪流密布,是连城县重点林区之一,为著名的梅花山原始森林南麓。
姑田镇交通便利,205国道东西向横贯镇区,镇村公路四通八达。镇区距连城县城区34公里,距福建省永安市城区73公里,距龙岩市城区154公里。1995年全镇已开通一千门光缆程控电话,可直接拨通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通信设施完善。
姑田的历史文化传统延续福建的古百越民族文化—畲文化—客文化的发展序列。最近,这里发现客家地区最古老的当地人称“仙人字”的古百越民族文字,距今二千年。当地还有许多跟“畲”有关的地名,以及跟畲族相似的婚姻、丧葬习俗。(www.xing528.com)
从人文地理的角度看来姑田应届于福建闽客文化的交界地区。离姑田最近的永安市和连城县分属闽南文化区和客文化区,姑田的方言属客家语系中的闽客混合方言。在宗教信仰上当地没有强烈的属闽南文化特色的神鬼崇拜。
吉尔茨(1973)认为宗教是一种“文化体系”,是本土社会用以解释人生与社会的概念框架词汇。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地方性”的文化现象,因地域的不同,其信仰的内容、与之相关的宗教活动也不尽相同。在研究中国的民间信仰、仪式或象征时,唯有把它们放在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考察,理解其在社会中的现实作用和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方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区域社会中对某一神的信仰将社区生活的众多层面联系起来,如生产、防卫、娱乐及表现在精神层面的社区认同和凝聚力。另一方面,中国乡村的区域社会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从物质生产到精神生活,其中有很多结构性的模式如宗族、地方权力结构等塑造着人的一生,也对民间信仰的形成、状态与变迁产生影响。
以下将着重探讨构成民间信仰的地缘因素以及民间信仰与宗族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两者的对照,我们可以看到民间信仰在区域社会中是怎样作为一种手段来处理社区中人群之间的关系和强化共同的社区意识。
姑田镇镇区方圆2公里,有三村一街。其中三村是指上堡、中堡、下堡,一街指镇政府前的中兴街。上堡、中堡、下堡这三堡是姑田最大的三个行政村,三村的人口占全镇的一半以上,三村一带是姑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此,这三村所构成的区域社会以及其中的民间信仰活动是本文的着眼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