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文献体系的动力性要素可以分为选审体制和信息反馈机制两个。前者保证选审决策的产生,后者保证选审决策的正确。两者一实一虚,都是推动文献体系向优化方向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选审体制
选审体制主要指与文献选审决策的产生有关的工作组织、工作方式和工作制度。
文献体系的生命力来自它的代谢活动。这一代谢活动由具体的代谢行为,如文献的剔除、补充、调拨等组成。代谢行为不是自发的,它取决于文献体系建设主体的选审决策。选审决策是每个文献代谢行为的第一推动力。既然文献的选审决策如此重要,产生选审决策的选审体制就不能不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长期以来,馆藏文献的选审一直被理解为对未入藏文献的选审,即事先式选审。事先式选审不论由谁执行,其实际做法总会含有一定的“隔山买牛”的成分,选入的文献适用率不可能非常高;由此又产生了事后式选审思想,以便对事先的选审行为进行修正。
如果不考虑挽回事先选错的购置费损失,不考虑入藏文献在组织布局中也有选审问题,那么,选审思想也许就到此为止,无须发展了。但管理要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新问题迫使图书馆的文献选审思想必须向前发展。
从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看,科学的选审体制应建立在选审认识全程发展的基础上,即建立包括补充性、检验性、调整性和剔除性四个工作环节的“全程筛选体制”。四个工作环节应贯彻全程统一的选审原则、标准和制度,采用现代化手段及时获取选审依据,并为此设立“采典合一”的组织机构。
(二)信息反馈机制
信息反馈机制是指保证文献体系优化构建的有关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地汇集,以供选审决策顺利进行的机理性功能。
馆藏文献体系的优化取决于选审决策,选审决策的正确与否取决于有关选审的信息能否全面搜集、正确无误、及时获取。选审信息的反馈机制对文献体系显然有根本性的影响。
完善的选审信息反馈机制,应建立在这一体系的文献来源、入藏能力、利用情况、潜在需求、发展规划以及所处文献资源保障环境六方面信息全面搜集、及时获取,并能做出可靠分析的基础上。因此,要对每一类信息的信源、信道、信宿进行梳理,找出滞阻信息的原因,提出可靠的获取和分析方法,以便建立和改善选审信息反馈机制。
就我国情况而言,馆藏文献体系的选审信息反馈机制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www.xing528.com)
一是征订、参考书目难以全面收集;
二是各馆文献使用情况的提取分析手段落后;
三是对馆际互借可及地区的文献资源保障情况不明。
只有这三个问题解决了,我国文献体系的信息反馈机制才可能比较完善地建立了。
总之,馆藏文献体系是社会文献系统的有机部分,是一个人为的体系。它作为馆藏文献建设的研究对象,客观上由馆藏文献按三类可控的对整体功能有重要影响的内在联系因素构建而成。其中,评价性要素确定体系功能的主旨,结构性要素规范体系形质的框架结构,动力性要素阐明体系优化的活力系统。
就馆藏文献建设而言,对这三类要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科建设和理论指导意义。
【注释】
[1]田丹丹.论当代语境下媒介与人的和谐[J].现代视听,2008(05):42-46.
[2]王金茹.基于任务的图书馆学专业信息检索课程过程性应用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9(16):18-23.
[3]孙健.创新馆配业务优化馆藏文献资源[J].新世纪图书馆,2018(07):44-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