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及复习的重要性,如古人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在精读中,同样强调重复阅读,尤其是那些经典著作,以及一些重要的书籍,更需要我们反复斟酌。因此,我们可以说,反复阅读是精读的重要方法。
我们在前面也将阅读的书籍分为几个类型,诸如“主食”类和“零食”类等,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阅读一本“主食”型书,通常都需要反复阅读,都要经过“阅读—实践—反思—阅读—再实践”的过程,才能真正学以致用;阅读一本“美食”型书,更需要反复思考和钻研才能领悟其中的深意。不过,对于那些“快餐”类图书,通常来说就没必要反复阅读了。总的来说,书籍正是因为值得反复阅读才有收藏价值。许多经典著作内容丰富、意义非凡,值得精读,更值得反复诵记。反复阅读是精读一本书最重要、最常用的方式。
当然,反复阅读并不是毫无章法的阅读,也不是机械式阅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反复阅读的障碍呢?
细细分析,我们发现,反复阅读的障碍有以下三种:
1.喜新厌旧,不想再读
我们有个共性心理——喜新厌旧,在阅读中,对于那些我们已经读过的书,更是这种心理。但实际情况是,对于一些已经阅读过的书,我们不得不读,因为有实际需要,典型的就是备考类书籍,对于其他的书籍,我们大可不读,但是这种书我们就不能不读了。
此时,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和无法改变的不想再去阅读的心理,我们只有从阅读方法上下功夫了。
对于这类书,我们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其中重要的内容,而不是通篇阅读。
与通篇阅读相比,阅读重点的好处是,我们阅读的篇幅变短了,心中的阅读压力减小,也更容易产生阅读兴趣。并且,我们在阅读重点内容时,也能调动我们积极思考的能动性,提升思维的活跃性,更容易汲取书本内容。
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阅读书籍重点内容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明白,我们阅读的重点是什么,也就是在第一次阅读时就要找到这一重点,要吃透内容,不然,反复阅读时,依然不明就里。而对于这样的书,重复阅读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应该试着运用别的方法理解内容,千万不可在不懂的情况下就重复阅读。
2.已经吃透,无须再读
对于已经阅读过的书,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自己已经吃透了,根本不需要再去重读,但其实很多情况下这是我们的错觉,如果带着这种心态再去阅读,阅读效果会明显下降。(www.xing528.com)
其实,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最好能验证和检测下,如可以运用复述法、重提纲要、独立做思维导图的方法验证,这些验证的只是“是否记住了书中的内容”,要想进一步验证,就要实际应用书中的内容。如不能熟练应用,则会发现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重复阅读。
不过,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些读者明明已经熟练掌握书中的内容,但还是想再度翻阅书,其实,这是因为不够自信,此时,最好也验证下,消除这种消极的阅读心理。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一些读者因为缺乏内心的安全感也会再去阅读,或者想要延长掌握某本书之后的满足感,所以不停地重复已经熟知的内容。对于这一情况,我们还是建议不去阅读了。
因为此时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再去反复阅读,而是应该尽快转移注意力,消除这种不利于阅读的心态。
3.重读未尽,半途而废
无论是初次阅读还是重复阅读,我们都有可能半途而废,无论如何,这都是不可取的,我们都要避免。
因为将阅读到一半的书丢弃在一边,我们会时常记挂,这会影响我们的正常思维和心理,如果真的不再去阅读,我们就要自我暗示:我已经做完了,这件事已经结束了。
因此,总的来说,我们重复阅读,一定要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并检查自己在阅读后有没有达成自己的目标,为了避免无法达成目标,我们可以采取重点重复或者逆读的方式。重点重复前文已经提到,逆读与之类似,都是重新建立书本的结构和次序。
逆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可以采取纵横颠倒的方式,这样从另一个方向理解书中的内容,可以在脑中形成立体的记忆。也可以采取前后颠倒的方式,通常的阅读顺序是由因到果,逆读是由果到因,有助于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应该注意的是,逆读也不是毫无章法、乱读一气,而是要在保证关联性和逻辑性的基础上建立新的顺序。
总而言之,重复阅读时应明确这几点:其一,不做无目的的重复;其二,不做无新意的重复;其三,不做无效用的重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