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到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宋朝晏殊的《鹊踏枝》),第二种境界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出自宋朝柳咏的《蝶恋花》),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
第一种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种境界是说:经过反复追寻、研究,到底取得了成功。做学问也用得上陶渊明的一句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功夫精神用到,自然会豁然开朗、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
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种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能引申到这个方面来,王国维的高明自不必说。
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看,要博览;接下来的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看了那么多东西,就会互相比较,和自己的经历比较,就有所得,就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而,最终的成就要返璞归真,就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顺应这个规律“从心所欲不逾矩”。
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
进能变通运用,巧舌如簧,有一得。
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www.xing528.com)
没有对目标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
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
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和最终的顿悟。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
王国维“三境界”的妙论,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很多人也将其引申到其他很多领域,如企业管理、营销、研发等,给人深刻的启发。同样,我们阅读也是如此。
阅读的第一重境界,就是阅读的开始阶段,我们可以将其看作“基础阅读”阶段,这一阶段我们阅读的是字面意思,我们才开始探寻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阅读的第二重境界,可以说是“分析阅读”阶段,这需要我们主动阅读,并且投入时间和精力,做到专注和仔细,甚至可以说是呕心沥血的过程。
阅读的第三重境界,这一阅读阶段已经找到阅读的主题,已经有结论,也就是前面我们说的“主题阅读”。在这一境界内,阅读者需要阅读大量相关书籍并进行比较,提炼主题,并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强调“顿悟”。
读书的三重境界,符合古学的小学,《大学》的通义。
王国维提出的关于阅读的三重境界看似抽象,但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我们就能感受出来,并且还能帮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阅读。当我们真正理解之后,对于阅读的层次反而不会特别在意了,因为这些层次之间本就是相互包含的关系,而并不是相互独立、互不关联的。我们在阅读时,会根据自己阅读的目的、阅读书籍的类型以及阅读的场所等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阅读方式,不过,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大量的阅读经验,当我们将这些关于阅读的理论知识都熟练掌握后,我们才能开始真正的高效的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