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孩子与节气——思考、教育、生活

孩子与节气——思考、教育、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乔峰玲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的“日积月累”板块“读读背背”一项里给出的内容是《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思考了这些,我再教《节气歌》便有些不同了:二年级上学期,我就开始带领孩子了解节气。二十四节气走进了每一个孩子的语文世界,也走进了每一个孩子的生活。

◎乔峰玲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的“日积月累”板块“读读背背”一项里给出的内容是《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以往的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基本是带领学生读一读,结合《节气歌》后边给出的二十四节气名称来解释一下歌谣的意思,最后让学生把《节气歌》背会,整个教学就算结束了。

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告诉我,这样设计教学,二十四个节气对好多孩子来讲只是新鲜的词语。孩子们虽然背会了《节气歌》,但是二十四节气到底是什么意思,和实际联系不起来,还是不理解,更谈不上对生活的影响了。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有《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雷雨》、《最大的“书”》和科普诗《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样的安排就是把孩子的目光引向大自然。语文园地《节气歌》的这个安排是把学生的目光进一步聚焦在观察大自然上,旨在建立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结束本单元的学习之后带着浓厚的兴趣继续观察大自然,发现更多的秘密。整个单元学习的最后内容是,“口语交际”要求交流“奇妙的动物世界”,“写一写”要求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动物,“展示台”提示可以展示收集的谚语、收集的标本、读到的奇闻……在完成以上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多数学生还是比较为难,主要原因是这些内容几乎从未走进过孩子们的生活!

撇开本单元的学习不说,二年级的孩子们经历了四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对大自然的观察又多了几分主动和细心呢?看看他们的回答就知道了。

“麦子是秋天成熟的。”

“夏天树叶落下来了。”

“夏天成熟的水果有苹果,秋天成熟的水果有桃子。”

类似的“笑话”很多,再问孩子:“除了高粱、大豆,还有什么是庄稼?”没几个能够回答出来。我们教室的窗外,有一棵高大的法桐,还有一棵中国梧桐。两棵树就在窗外,孩子们天天见。我指着这两棵树问我们班的孩子它们是什么树,全班七十人,没有一个孩子知道。

我在想,我们的语文教学那么重视观察自然,重视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我们能不能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的兴趣,能不能让学生对身边的花草树木、飞鸟、云朵等自然现象有主动探究的意识呢?

思考了这些,我再教《节气歌》便有些不同了:(www.xing528.com)

二年级上学期,我就开始带领孩子了解节气。比如冬至,就不是吃吃饺子那么简单了。我让学生知道冬至是一年当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一起读读背背《九九歌》;一起制作消寒图,在一笔一画的描绘里静待春天的到来。

春季开学第一课,我也从节气切入:数九寒天就要过完,马上迎来鸟语花香的春天,你知道春天有哪些节气吗?你知道在寒假里经历了哪些节气吗?经过几次这样的教学,不知不觉间学生对节气多了一分自觉的关注。

惊蛰的时候,有学生说:“老师,惊蛰过后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我及时肯定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告诉学生惊蛰时节还会有打雷现象。巧得很,那年惊蛰过后的第三天,郑州就经历了一次雷雨天气。打雷这件事让孩子们对古人的智慧多了几许敬佩,对二十四节气有了明显的兴趣。于是我们就在这个兴致高昂的时节背《节气歌》,历数二十四节气。在草木萌发、虫鸟鸣动的蓬勃春天,那二十四个节气在孩子的脑海里变成了一幅一幅的图画,也变成了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清明节后的第一个周末,我布置了作业:种植。要求至少种三样东西——一样庄稼、一样蔬菜、一样花草。根据种植的不同阶段指导孩子们写日记、拍照片、做展示、写童话……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忙得不亦乐乎,聊天的话题变得异常丰富:

“你的种子发芽没?”

“我的上海青可以吃了!”

“你的蜀葵长什么样呀?”

不但如此,孩子们写日记也有话可说了,就连那些一写东西就发愁的孩子也不需要家长催促了。语文就这样轻松地走进了学生生活,生活就这样轻巧地拥抱了学生。二十四节气走进了每一个孩子的语文世界,也走进了每一个孩子的生活。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学习让孩子的生活多了一份乐趣和诗意,也让传统文化的智慧滋润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