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中段古诗文教学的五个关键步骤

小学语文中段古诗文教学的五个关键步骤

更新时间:2025-01-11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诗文的总体目标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为培养小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在古诗文教学中可以尝试以下古诗文教学“五部曲”:第一部曲:诵之。

◎崔显元

古诗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是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诗文的总体目标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也提出了不同的目标要求,整体来看,三个学段的目标设定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古诗文学习要求呈螺旋上升的阶梯式,情感体验是学习古诗文的主要目的,诵读是获得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

在课标精神指引下,新编所有版本的语文教科书都充实了古诗文教学内容,并且都有着构思精巧的编排体例。

根据第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三、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其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正在发展,对古诗文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教材所选古诗内容也活泼生动、健康向上,非常易于第二学段的学生接受。如《咏柳》,小学生喜欢吟咏,诗句形象生动,读起来也朗朗上口,这种经典作品正是对他们诗文启蒙的好教材。另外,在第二学段中对不同年级选编的古诗文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三年级教材古诗文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感情简单易懂,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的就是思乡之情,学生很容易理解;四年级教材选编的古诗文内容就蕴含有一定的道理,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学生懂得“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而且在四年级下册中选编了一首词《忆江南》,让学生对词有了初步的接触,为第三学段学习更丰富的体裁打下基础。总之,无论从三个学段还是一个学段的不同年级,教材选编的古诗文都充分体现了科学的层次性。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为培养小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在古诗文教学中可以尝试以下古诗文教学“五部曲”:

第一部曲:诵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成为引导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读出层次、读出情感。如教授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时,老师首先诵读,做感情引导。在老师的声调、肢体语言、表情的感染下,学生进入古诗情境,再通过初读、精读、研读过程,在反复诵读和模仿中逐步形成能力,同时配以相关的音乐、图片和视频资料进行情景渲染。这样,学生不仅能读出诗文的本意,体会诗人孤独、思念家乡的情感,还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阅读体验。(www.xing528.com)

第二部曲:解之。就是对诗文基本含义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如四年级上册《游山西村》的教学,先让学生自读古诗,质疑问难,抓住“足”“莫笑”等关键词理解诗句“丰年留客足鸡豚,莫笑农家腊酒浑”,体会农家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再让学生通过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来理解诗中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描写的由疑惑到惊喜的转变。

第三部曲:舞之。也就是把古诗内容,通过自己或和学生一起编排的简单动作表演出来。如《咏柳》一诗,就可让学生通过舞蹈来感受垂柳的轻柔飘逸和大自然的奇妙。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也瞬间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到了最高点。

第四部曲:歌之。将古诗的内容放入自己熟悉的歌曲曲调中。如《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赠别诗,和我们熟悉的歌曲《送别》的感情基调相吻合,那么就可以用来放入古诗的内容唱出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也提升了学生对韵律美、形象美的审美能力。

第五部曲:绘之。小学生处于想象丰富的年龄段,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让孩子们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让他们把自己想象的画面呈现于彩笔下,并展示自己的作品,他们也非常快乐。

总之,希望学生在诵读、感悟、唱跳、想象中体会古诗文的艺术魅力,遨游于经典之中享受古诗文的美好,也希望每个人的人生都能够有诗一样的精彩,诗一样的芳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