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育人为本:学前教育的核心理念

育人为本:学前教育的核心理念

更新时间:2025-01-11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一)育人为本的内涵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包括以下方面。(二)育人为本的实现策略坚持“育人为本”是新时期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核心理念。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幼儿的充分、自由、全面发展是“育人为本”儿童观的最终目的。幼儿园教师要落实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就必须把每一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不分彼此地爱每一个孩子。

(一)育人为本的内涵

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包括以下方面。

(1)从幼儿的发展出发是育人为本的逻辑起点;

(2)让幼儿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是育人为本在质上的规定;

(3)让全体幼儿都得到发展是育人为本在量上的要求;

(4)让幼儿主动发展是育人为本的真谛;

(5)让幼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是育人为本的时代特征;

(6)让幼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育人为本的终极目标;

(7)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育人为本的必要条件;

(8)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是育人为本的社会要求。

简言之,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就是以幼儿的发展为核心,承认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幼儿都有潜力,幼儿是完整的个体,充分尊重、关心、理解每个幼儿,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以幼儿为本,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着眼于幼儿的发展,使幼儿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

(二)育人为本的实现策略

坚持“育人为本”是新时期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核心理念。幼儿园的一切工作当以育“人”为本、以“育人”为本:“人”是幼儿园一切保教活动的起点和归宿,“育人”是幼儿园保教活动的要求和目标,“育”是幼儿园保教活动的内容和路径。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学前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教师不能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在保教实践中教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幼儿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享有同样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保障,教师要保护幼儿的生命与健康,为幼儿提供充足的营养、休息时间和游戏、娱乐、教育的机会与条件,教师要把幼儿看作学习的主体,用科学和民主的态度对待儿童,不歧视、不虐待幼儿。

2.热爱、理解、尊重幼儿

热爱、理解、尊重孩子,不仅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也是保教过程中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1)尊重幼儿的人格,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幼儿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他的人格是独立的、不可侵犯的。尊重幼儿的人格,教师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认识到幼儿是独立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而不是成人的附属品;幼儿不仅有生理需求,还有心理需求,希望被尊重、被爱,获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别人的认可。(www.xing528.com)

第一,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要摆平自己与幼儿的位置,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幼儿,从简单的与幼儿互相打招呼问好、得到幼儿帮助时道谢、干扰幼儿时说对不起等日常行为做起。教师要多与幼儿像朋友一样交谈,倾听幼儿的心声。

第二,相信、信任幼儿,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相信和信任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幼儿发展迅速,有巨大的潜能,可塑性大。作为教师,要对幼儿寄予希望,多说“你能行”“你会做好这件事的”,而不能说“你真笨,什么也做不好”。

第三,避免一些不尊重幼儿人格的言行。如大声呵斥、用力拉拽、用手指点戳、讥笑幼儿等,这些言行会严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使产生幼儿自卑、压抑或对抗心理,不利于幼儿健康个性的形成。

(2)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具有完整的人格,但由于年龄所限,他们与成人有质的区别。首先,重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其次,允许幼儿犯错,对待幼儿不正确的行为要分析原因,讲明道理。最后,遵循幼儿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不要过低或过高。

(3)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在已有水平上不断提高。因人施教,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多进行纵向比较、评价,只要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幼儿产生自信心并不断进步。总之,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把尊重、热爱和了解幼儿相结合,建立平等、亲密的师幼关系,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并以此引导幼儿家长家园配合,使幼儿热爱生活、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心理、个性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3.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马卡连柯说过,“我确信: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仅仅在于培养能够最有效地来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我们所教育的人变成幸福的人。”[8]“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幼儿园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以服务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发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和创造力服务,使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幸福、健康、快乐的童年,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最好的、最优质的条件和准备。

(1)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幼儿的充分、自由、全面发展是“育人为本”儿童观的最终目的。因此,无论是幼儿园保教内容的确定、保教活动的安排,还是幼儿园课程形式的选择、幼儿评价的进行,都必须以幼儿的发展为本。

(2)相信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发展潜能。教师在保教过程中,要充分信任幼儿,相信每一位幼儿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自主意识,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相信每一位幼儿都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相信每一位幼儿都有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精神生活。教师的天职,就是相信和信任学生,充分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不分彼此地关注每一位幼儿。

(3)不分彼此地热爱每一个幼儿。教育爱,不仅是教育的要求,而且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的艺术。幼儿园教师要落实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就必须把每一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不分彼此地爱每一个孩子。爱幼儿,就要真诚地尊重幼儿,主动地亲近幼儿,体贴地关心幼儿。并且注意与严格要求有机结合,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和严而有恒。

4.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1)要了解幼儿热爱幼儿。了解幼儿是进行因材施教的基础,而热爱幼儿则是因材施教的保障。要了解幼儿,就要以高尚的探索精神和对儿童极其热忱的关怀,对发展儿童的独特个性问题进行全面创造性的研究。

(2)要理解幼儿懂得幼儿。苏霍姆林斯基形象地说:“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语相呼应,就得使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具有起码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3)对不同幼儿因材施教。幼儿的个性差异和个别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特别是根据神经类型特征不同,孩子们在气质、行为、性格等方面往往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应给予极大的重视。

(4)要分析幼儿研究幼儿。教师要通过研究分析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各种复杂的表现,才能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区别对等、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幼儿的活动和行为。

(5)提供适当的保教方式。幼儿园教师要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保教方式,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个性幼儿的需要,从而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