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的概念
素质在心理学上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先天的特点。[2]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谈不上心理发展。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为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也就是说,个体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对人的素质的理解,要以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为前提。
从教育学角度而言,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素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素质,主要是指在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既指个体的素质,也指群体素质。狭义的素质就是生理学和心理学上的素质概念。其具体要素包括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
2.素质教育的概念
关于素质教育的内涵,学者们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就能够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此,必须高瞻远瞩,及早筹划我国教育事业大计,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3]这段话非常鲜明地分析了素质教育的背景和提出素质教育的本义。
1997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第一次在国家文件中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定义。“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4]
简言之,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潜能和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其基本特征如下。
(1)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
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通过每一个公民个体素质的提升来实现全体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教育是社会需要和个体价值的有机统一。
(2)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享受教育的权利,人人享受公平的教育,人人享受优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3)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全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落实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通过五育并举,相互渗透,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
(4)素质教育的策略是发展个性
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全面发展不是均衡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尊重学生个体的个性,彰显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实践创新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对孪生兄妹,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素质的高低、民族创新能力的强弱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标志。只有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既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又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养成,才能真正造就出新时期的新型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呼唤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日益转向创新驱动。只有高度重视和发展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抢占发展主动权和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实施素质教育决定着国家的未来
兴国必先兴学,强国必先强教。当前我们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差距,说到底是人的素质的差距。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大批一流的人才,才能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发展的质量,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实施素质教育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
在很多父母心中,子女是整个家庭的中心,特别是当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寄托了几代人的希望。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让青少年成为身心健康的人、人格健全的人、学有所长的人,每个家庭的幸福生活才真正有盼头。
4.实施素质教育也是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
我国教育发展正处在由全面普及向质量提升跨越的阶段,“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日益凸显。只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推动我国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www.xing528.com)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幼儿素质教育是以个体或群体的先天条件为基础,以改善幼儿先天素质,提高幼儿后天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在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的具体体现和升华,它不仅强调幼儿个体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而且重视幼儿个体发展的深入性、可持续性,不仅重视个体的发展,而且关注幼儿群体素质的发展。[5]
在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遵循以下要求。
1.关注幼儿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个体的素质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关注幼儿的综合发展、整体发展,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2.关注幼儿个体的内在素质发展
学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基。学前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内化教育的要求,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促进幼儿态度、情感、思维、习惯、行为等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克服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引导幼儿在游戏等活动中内化教育的要求,实现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关注幼儿身心的系统和谐发展
素质是一个综合体,它由多层次、多维度的要素构成,幼儿身心素质更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这就要求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系统的观念,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循序渐进。因为,幼儿是一个发展中的个体,既有共性的发展规律,又有个体发展的特殊性。
4.关注幼儿个体和群体和谐发展
学前教育,既强调面向全体,又重视因人施教。对不同的幼儿,教育的措施和方法就应当有所不同。在保教过程中,既要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幼儿个体全面发展,又要重视同一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的规律性,面向全体,确保每一个幼儿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5.关注幼儿素质教育的基础性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是人生的基础。这里的基础是指为幼儿美好的童年奠定幸福的基础,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落实幼儿健康成长的最基本要求,培养幼儿在逐步社会化过程中所必需的基本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做最基本的素质准备。
6.关注幼儿素质教育的能动性
幼儿是一个能动的发展主体,幼儿有能力将外来的刺激与内在已有的素质结合起来,建立关联,这就需要外界提供的教育影响,能够激活幼儿的好奇心,引起幼儿的注意,调动其能动作用和主体性,从而渐进性地改变其内在的素质结构,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7.关注幼儿素质教育的全员性
在学龄前儿童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全员素质教育的理念。幼儿的全面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只是幼儿教师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社区教育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全员重视、全员参与,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四)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幼儿全面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幼儿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准确理解和掌握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树立科学的素质教育理念与正确的办园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要有科学的素质教育理念,破除陈旧的学前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儿童观、教师观。在幼儿保教活动过程中,全体学前教育工作者,不论是教育行政领导,还是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乃至学生家长,都要树立现代学前教育理念,把幼儿当“人”看,真正关心幼儿、尊重幼儿、认识幼儿、理解幼儿、呵护幼儿。尤其是在办园过程中,园长和教师要面向全体幼儿,树立正确的办园目标和科学的培养目标,在提高全体幼儿素质的前提下,关注每一个幼儿个体的特质,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全面提高幼儿园园长和教师队伍的水平
队伍的综合素养和整体素质,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它将直接影响到学前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也就是说,幼儿素质教育的成败,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园长和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整体水平。园长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管理者,是全体教师的引路人,是全体教师的榜样,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水平,首先得提高园长的素质。园长不仅要成为幼儿园管理的行家里手,更要成为幼儿园保教活动的引领者,不仅是教师工作中的伙伴,更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导师。要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知识水平,还要具有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不仅要有开拓意识和创造精神等优良品质,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崇高的精神境界,不仅要有高度的敬业、爱岗精神,还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在保教活动中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如果不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保教活动之中,那么素质教育只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进行幼儿素质教育,可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和游戏来进行:可以采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具,可以创设和谐的氛围和优美的教学环境,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可以与幼儿一起玩耍。同时在保教活动中注意多给幼儿提供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的机会。幼儿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培养,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幼儿的素质。
4.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相互配合
在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以外,还需要家庭和社区的配合。只有将“家园区”三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素质教育的合力,从而保证幼儿健康茁壮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