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素养的培养与历史学科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吴伟老师在《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中说:“历史学科的能力培养是历史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学科能力如何,决定着历史素养程度。”
思维能力是学科能力的重要表现,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关键能力,是学习历史应该具有的关键能力,也可以说是历史素养最直接的体现。
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历史教学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当学生的思维空间被完全打开之后,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发散思维等意识会得到充分发展,积极、主动思维意识也必然得到培养。
质疑是问题意识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思维独立性的体现。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质疑材料真伪、质疑教材结论、质疑权威观点……在不断地质疑、讨论中,学生积极思维、创新思维,思维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得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实现教学和学习目标。
问题意识不仅包括主体对客体的质疑,也包括自我质疑。在自我质疑中,理性的接受、借鉴别人的观点,逐步完善自我认识和理解,提升思维能力。这也是思维理性化的表现。(www.xing528.com)
思维品质是主动思维意识和自我反思意识有效结合的一种思维模式和心理态度,它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思维的独立性,二是思维的理性化,二者相辅相成。在教学中坚持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坚持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质疑、善于质疑,引导学生在质疑别人和自我质疑的过程中,积极思维,拓宽思维空间,完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涵养历史素养。
如关于中国历史上“康乾盛世”,通过比较“康乾”时期中外社会经济、“康乾”时期与前代社会经济,使学生初步认识“康乾”时期的盛世景象。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既然“盛世说”出自传统文人之口,出自历史典籍和记载中,肯定具有主观性,所以未必完全可靠。在质疑中,引导学生研读、考证相关历史材料,认识“盛世”下民众的悲惨处境,认识和理解“盛世”下中国发展步履的艰难与停顿,思考“盛世”的真正内涵。
由于坚持了以问题为导向的问题意识,有效锤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水平、思维品质的有效发展,深化了学生对“康乾盛世”的认识,学生的历史素养得到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