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绝不是流水账,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
在历史教学中,拓展视野,对挖掘历史价值,深化历史认识,达成历史课程提出的目标有重要意义。
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从辛亥革命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这个角度理解辛亥革命的价值。但是,如果我们拓展视野,深层次挖掘辛亥革命的历史价值,能形成如下三点认识:
价值一:走向民主,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大势。
从一定意义上讲,辛亥革命前,“民主”已经是中国各主要政治力量的共识。无论是清政府主导、立宪派积极参与的“立宪”运动,还是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暴动、起义,趋向是一致的——“民主宪政”,只不过方式不同、形式不同、理解不同、目的不同而已。中国最终选择了革命,而清政府主导的“立宪”却走进了死胡同,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清政府昧于历史大势,不肯放弃专制权力,最终被历史抛弃。而革命党以实现民主为根本诉求,顺应了历史潮流。在教学中,应该彰显这一理念。
武昌起义后,中国各派政治力量虽然存在尖锐的矛盾,但最终在“民主”问题上达成一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把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作为最高目标,对清政府采取了一种宽容的态度:只要放弃政权,可以“优待”,没有“赶尽杀绝”。以袁世凯为代表的中国实力派,虽然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但没有凭借武力谋求国家统一或建立一个新王朝,而是表示拥护共和(即使不是真心的,但也能说明民主潮流不能违背)。在革命风暴的冲击下,清政府似乎也明白了民主共和的历史大势,表示赞同共和,宣布退位,而没有做鱼死网破之挣扎,避免了一场大规模内战(从清帝退位诏书中可以读出)。当时中国三种主要政治力量,都没有脱离“民主”这个主题。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随即又颁布了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国与约法,是辛亥革命的两大成果,更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里程碑。
由于拓宽了历史视野,站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上认识辛亥革命,学生对辛亥革命价值的理解更深刻。
价值二:和平建国,是各派政治力量的理性选择。
辛亥革命以较小的代价、较少的流血,实现了中国社会的转型,这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仅此一点,就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要解答这个问题,需要拓展视野,认真翻阅这段历史,细心查阅这段历史。
鉴于中国近代社会的特殊性,我们不能不关注西方势力在中国这场革命中的表现。在中国这场革命中,西方势力最关心的是他们在中国的利益。中国革命爆发之初,西方国家宣布“中立”。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他们最担心的是革命的持续发展会冲击他们的利益。他们希望中国尽快恢复到和平状态,他们希望中国南北方坐下来谈判。因此,后来的“南北议和”在上海英国租界里举行就不足为奇了。
革命党、袁世凯、清政府是当时中国三支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他们的选择对这场革命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革命党:声势浩大。但这是表面上的,实际情况是,南方阵营成分复杂,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实力有限。如果想要以武力实现“北伐”,“驱逐鞑虏”,是不现实的。
袁世凯:拥有实力。但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人物,袁世凯清醒地意识到清王朝的覆灭是不可避免的,也懂得革命党是“杀”不尽的,更知道顺势而为的重要意义。所以,他首先向南方摇起了橄榄枝,提出和谈与对话。(www.xing528.com)
清王朝:大势已去。这个在夹缝中挣扎的王朝,已经没有力量控制局势,在关键时刻也作出了正确的抉择,这无疑是理性的抉择。
政治斗争,社会革命,不是流血越多越好,不是破坏越大越好,在很多时候,必要的妥协和退让也是一种智慧和美德。在历史上,雅典贵族和平民的妥协,使雅典避免了内战,走上民主和发展的道路;罗马贵族和平民的妥协,产生了一部伟大的法律,使罗马走上发展、繁荣的道路。在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妥协,英国建立了一个新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在辛亥革命中,中国各派政治力量所表现出来的理智与克制,应该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赞赏他们的智慧与才能。
傅国涌先生讲:“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结束了清朝入关以来267年的统治,也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漂橹、尸横遍野,没有连年苦战、民不聊生,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迭,在中国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难怪当时国际舆论普遍叫好。”
协商与妥协,克制与包容,能否成为我们这个多灾多难民族的精神财富?
由于拓宽了历史视野,站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思考社会变革,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理解更深刻。
价值三:振兴中华,是辛亥革命留下的伟大遗产。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宪法,推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具有伟大的思想解放作用。这些都是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辛亥革命的意义仅仅是这些吗?辛亥革命的价值也仅限于此吗?
英国学者卡尔说过:“历史是过去和现实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那么,辛亥革命对今天的价值又是什么呢?
回顾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伴随着民族屈辱,中国的仁人志士一直在探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以期实现民族振兴。如果把辛亥革命置于整个近代中国历史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辛亥革命同样也担负着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实现民族复兴是辛亥革命的伟大梦想。
辛亥革命志士林觉民的《与妻书》中所表现出来革命党人为人民谋幸福、勇于牺牲的优秀品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慷慨赴死的壮举等,蕴藏着辛亥的精神。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牺牲小我、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这个民族不仅需要物质力量,更需要宝贵的精神力量。
由于拓宽了视野,所以深化了历史认识,凸显了历史教育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