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引导教学生成的有效活动组织

引导教学生成的有效活动组织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课堂活动的设计,使学生有效参与教学,加强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对推动教学生成、提高课堂效益,非常有意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效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思考,促进教学生成,对实现教学目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彼特拉克被称为欧洲“人文主义之父”。】通过情境的创设,或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或者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师生互动和谐,在生成中实现教学目标。

引导教学生成的有效活动组织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建构知识、生成能力的重要场所。通过课堂活动的设计,使学生有效参与教学,加强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对推动教学生成、提高课堂效益,非常有意义。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浓郁的兴趣,为了使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我们必须革除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满堂问”,创造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课堂结构,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体验历史,感悟历史、思考历史,形成历史认识,提升历史素养,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效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思考,促进教学生成,对实现教学目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中外历史纲要》(下)《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一课中,关于欧洲文艺复兴这一内容,如何更深刻地理解“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仅仅是简单地解读这个概念,学生未必有真正的感悟和深刻的理解,学生未必真正体会“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和价值。但如果以丰富的历史素材为依托,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去品味“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也许更有意义。

下面是这一内容的教学片段:

教师:展示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讲授达·芬奇创作《最后的晚餐》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表情。

问题:《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宗教故事,但里面的人物表情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同学们再看下面的几幅作品。

中世纪的圣母子

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子

问题:可以看出,欧洲文艺复兴前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像有着很大的差异?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其中的差异?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14世纪,意大利的艺术作品中,越来越具有“人”的因素。即使宗教题材的作品,宗教人物也被赋予人的表情,从这些宗教人物面部表情,甚至可以“窥测”出他们内心世界。这些宗教人物,都是人的表情,透过这些作品,可以明显感受到当时对人性的关注,对人性的肯定,对人性的赞美,已经看不到神的影子了。我们可以说,人性复苏了,人复苏了。

而在此之前中世纪,天主教会宣扬“原罪”,认为人是有罪的,是卑微的,每个人只有不断的赎罪,才能得到灵魂的解脱。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倡导禁欲主义。在禁欲主义下,人是自卑的,是没有价值、没有地位,甚至是没有意义的存在。

但是,通过刚才所看到的这些作品,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欧洲的变化,即人性开始复苏。

【设计意图:对于知识的获得和学习而言,体验重于灌输,思考重于结论。学生通过体验、思考得出的历史认识,比教科书的说教更有力量,也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在上述教学活动中,分别展示中世纪的艺术作品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去欣赏、去体验、去思考,并去讨论这两个时期艺术作品的不同风格和内涵。在欣赏、体验、思考和讨论中,学生认识到这两个时期的艺术作品后面所体现的两个不同的世界、两个不同的时代,从而深刻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教师:同学们再看一段材料:

如果命中注定我俩不能结合,

我的生命仍将依恋在你的身边,

直到夕阳垂暮,天色向晚,

当你的眼睛已失去光泽。(www.xing528.com)

垂覆额际的发丝也已褪色,

金光灿灿变成银光闪闪,

而现在装饰它的花冠

经过漫长的岁月也早已失落。

那时我才敢在你耳边低语,

吐露长久以前囚禁的情谊,

说明爱的生命超越坍塌的年月。

问题:上述材料是彼特拉克《歌集》中的一段文字。彼特拉克被称为欧洲“人文主义之父”。《歌集》是他写给自己已故未婚妻的一部诗集。同学们读了《歌集》,有什么体会?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从《歌集》中,我们能感受到人世间美的感情,这种感情属于人类,而且是被赞美的。

从艺术作品,到文学作品,这个时代到处都是对“人”的呼唤与赞美,就像《哈姆雷特》中的一段文字所说的那样:“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问题:根据刚才的学习和体验,哪位同学可以谈一下这个时期思想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14世纪,出现了肯定人、肯定人性的思潮,后世称之为人文主义思潮。人文主义思潮的主要内涵就是肯定人,肯定人性,肯定人们对现实幸福生活的追求。与中世纪肯定神、否定人的思想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教师:展示材料,学生阅读,进一步体会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意〕彼特拉克《秘密》

【设计意图: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欣赏、阅读这些文学作品,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通过情境的创设,或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或者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师生互动和谐,在生成中实现教学目标。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历史。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的历史,是学生的真情实感,是学生思想的彰显,更是学生思维力、创造力的体现。

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很多,但有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课堂活动的主角是学生,课堂活动应该是遵循课堂规律,遵循学生学习、思维的特点,要有助于课堂自然生成,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