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课堂生成实践的教学意义及推广

提升课堂生成实践的教学意义及推广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最大魅力,在不断生成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往往是积极的、主动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和谐的。传统教学只重视前者,并且往往以前者否定后者,而生成性教学则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教师要及时捕捉、利用生成性的教学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外显,并加以有效引导。

提升课堂生成实践的教学意义及推广

教学生成是指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的教学发展过程。教学生成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动态过程。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思想、个性、习惯等有很大差异的学生群体,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决定了课堂教学往往处在不断地生成中。“生成”是课堂教学的最大魅力,在不断生成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往往是积极的、主动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和谐的。在生成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思维也能得到有效发展。

相对于传统的预设教学而言,生成性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突出教学个性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的体验过程。如果教学过程是单一的,学生只能获得片面的发展;如果教学过程是丰富的,学生就会获得生动地发展。教学与过程不可分离,不存在没有过程的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学存在方式,更是教学存在本身。若抽离了过程,教学存在成了空中楼阁。传统的教学虽然也有过程,但由于它过于重视教学的预设目的的达成,于是就将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学计划的刻板展示过程,教学过程丰富的意义生成和价值延展被遮蔽甚至被压制了。

生成性教学对教学过程的关注,实际上是对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关注,是对学生发展的关注。可以说教学生成的过程是教学中各因素积极互动的过程,是学生素质的生成过程,这一过程既有确定性、因果性、预成性、可预测性、可控性,也有不确定性、非因果性、生成性、不可预测性、不可控性。传统教学只重视前者,并且往往以前者否定后者,而生成性教学则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

如我在执教《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时,有学生主动提出这样的问题:“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但是直到今天,资本主义并没有崩溃,这又该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呢?”(www.xing528.com)

在准备这一节课的时候,没有想到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就是生成性教学的不确定性、非因果性、生成性、不可预测性、不可控性特点的体现。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也恰恰说明学生在积极思考,说明学生已经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课堂教学环境中。这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也代表着很多学生的困惑。对于这种教学中自然生成的问题,教师必须要积极回应,这对学生思维发展十分重要。

在执教岳麓版必修Ⅲ第13课《挑战教皇权威》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先定论’符合新兴的资产阶级的需要?”在设计本课教学的时候,认为这个问题比较简单,没有考虑,但学生还是提出来了。这说明教师在教学预设的时候,也有考虑不周全的时候。关注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对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纠偏的过程,也是更好地关注学生的需要。

还是在执教《挑战教皇的权威》一课时,教师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欧洲宗教改革家都是一些虔诚的宗教信仰者呢?”这个问题教师在备课时是没有想到的,是在上课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结果引发了学生积极地讨论和深入的思考,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合适,思路是否正确,但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了,这个参与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历史教学的本质不是让学生记住几个历史结论,历史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思考和发展。

教学中自然生成的问题是原生态的,它真实反映了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状况,是教学中最需要解决的。生成性问题是在“互动教学”“对话教学”的过程中涌现和生成的,它具有瞬时性、不可预料性和不可重复性,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对学生思维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回答这些生成性问题时,难免会出现“错误”,会有“差异”,但“错误”“差异”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它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重要参考价值。教师要及时捕捉、利用生成性的教学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外显,并加以有效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教学当然也就更有意义。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考虑教学生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