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历史人物,创设教学情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历史,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生成学习意义。
在历史学习中,学生对人物是最感兴趣的。抓住学生这个兴趣点,利用历史人物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增强情感体验,形成历史感悟,实现历史教学的意义。
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的教学中,通过讲述马克思成长的故事,引导学生感悟马克思的成长经历:
马克思是伟大的,但马克思也是一个凡人,马克思用生面做成脏兮兮的面团,强迫自己的姐妹吃下;他在中学时代就因调皮而闻名学校,他爱讲离奇古怪的故事,说出别人想不出的花样,老师和校长曾把马克思列为中等的、希望不大的一类学生之中。他因成绩不好也曾向父亲谎报成绩,学业成绩也很一般。17岁,进入波恩大学,又经历了一段生活上比较颓废的时期,他加入特里尔同乡会,经常和同乡在一起喝酒,曾因喝酒被学校关过禁闭;还曾与别人决斗,在决斗中眼部受伤。马克思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了。
后来,马克思在波恩大学读了一年,后来转入柏林大学,这是马克思一生的转折。在柏林大学期间,他认真钻研历史和哲学。毕业后一直为当时一家报纸《莱茵报》撰稿,后成为该报的主笔。当他创立《共产党宣言》的时候,仅有30岁。
通过这个故事,把一个平凡的马克思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拉近了历史人物与学生的距离,并深深打动了学生,促使学生思考:伟大的人物也都是凡人,都是从平凡走向伟大的。这样,学生可能会从马克思的成长足迹中汲取一些营养,对学生一生的成长都会有积极影响。
依托历史人物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走进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状况,更好地理解历史。
也可以通过虚拟人物来创设教学情境。如有老师在执教岳麓版历史必修Ⅰ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加迪”这样一个虚拟人物,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一:加迪是一个雅典郊区的农民,今年(公元前399年)30岁,他是家中的男主人。今天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年召开40次,即每十天就开一次,严重影响加迪干地里的农活,但他还是很愿意去。
虽然这严重影响加迪干地里的农活,但他还是愿意去。
问题一:他为什么愿意去?
情境二:加迪的妻子海伦也想跟在丈夫后面去瞧瞧热闹,反被加迪骂了一顿,不让她去,说她没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www.xing528.com)
问题二:这是为什么?
情境三:加迪来到公民大会会场,听到执政官宣布今天的议题有两项:第一项议题是对是否进一步扩大海军规模进行辩论和表决。事先已经有所准备的贵族们立刻分为两派,互相攻击。
问题三: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什么?对雅典有什么影响?
情境四:大会的第二项是投票选出对民主造成威胁的人。加迪须在自己的选区的入口处领取一片陶片,写下民主妨碍者的名字后,交给工作人员。但他不识字,他只好请旁边的一位衣着体面的贵族来写,写了谁也不知道。这次获票最多的是贵族库特森。他的名字被宣布时,整个会场一片欢呼喧闹,很多人议论纷纷,有的说:“他自以为自己在波斯人的战争中立下了功劳,其实只是打退了几个敌人而已,就居功自傲。他对国家大事从不关心,只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有的说:“他怎么能被选上的?肯定有人在背后对他指指点点,中伤他。”
问题四:今天的第二项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内容?你如何评价它?
情境五:公民大会结束后,加迪有资格参与五百人议事会成员和法庭审判员的抽签。倒霉的加迪在参加无数次抽签后,终于抽中了黄豆而不是黑豆,成为民众法庭6000个审判员中的一名。
问题五: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各有哪些职能?
问题六:从故事中可看出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特点?我们应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由于年龄、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对古代西方民主政治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情境,将雅典民主政治的运作形式比较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紧紧抓住了学生眼球,使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运作形式和特点有比较直观的感受。特别是在每个情境的后面,设计有相应的问题,将情境与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化解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需要强调的是,通过虚拟人物创设教学情境,一定要忠实于历史。
可以看出,依托人物创设教学情境,能更好地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拉近历史与课堂的距离,使学生在历史的深刻感知中理解历史,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教学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