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大多是基于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和理解、基于对学情的基本判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前预设的。预设问题,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但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开放的,具有生成性特征,教学状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经常会出现教师没有预想到的情况。动态变化的课堂教学,可能会导致一些预设的问题不重要了,或者在教学过程自然化解了。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调整问题,以课堂教学中自然生成的问题,代替原来预设的问题,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
在执教《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时,有学生主动提出这样的问题:“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但是直到今天,资本主义并没有崩溃,这是否说明《共产党宣言》是错误的?”对于这一问题,在备课的时候确实没有想到。但学生提出来了,这说明学生在积极思考,学生已经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课堂教学环境中。这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也是很多学生的困惑。对于这种教学中自然生成的问题,教师必须要积极回应,这对学生思维发展十分重要。
在执教岳麓版历史必修Ⅲ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先定论’符合新兴的资产阶级的需要?”在设计本课教学的时候,认为这个问题比较简单,没有引起重视。但学生还是提出来了。这说明教师在教学预设的时候,也有考虑不周全的时候。关注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对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纠偏的过程,也是更好地关注学生的需要。(www.xing528.com)
还是在执教《挑战教皇的权威》一课时,在上课的过程中,自己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欧洲宗教改革家都是一些虔诚的宗教信仰者?”这个问题在备课时也没有想到。对这个突然想到的问题,虽然自己还没有想好应该怎么回答,但还是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结果引发了学生积极的思考,教学效果非常好。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合适,思路是否正确,但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了,这是最重要的。因为历史教学的本质不是让学生记住几个结论,历史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思考和发展。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学的最重要目的。
教学中自然生成的问题是原生态的,它真实反映了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状况,是教学中最需要解决的。生成性问题是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涌现和生成的,它具有瞬时性、不可预料性和不可重复性,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学生在回答这些生成性问题时,难免会出现“错误”,会有“差异”,但“错误”“差异”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它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重要参考价值。教师要及时捕捉、利用生成性的教学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外显,并加以有效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