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存在这样的“习惯”——“流水账”式的讲授:一些教师总是习惯于按照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影响或意义组织课堂教学。这本来也没有什么不对,但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历史教学陷入一种“怪圈”,学生也会陷入历史学习的“怪圈”,即历史学习就是原因、经过和结果“三段论”式的过程。这种“流水账”式教学的后果,往往导致教学中心不明确,历史学习没有方向。特别是这种“习惯”,也使历史失去了它应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背离了历史的“原生态”特性。中学生的历史学习,不应该过分强调历史的专业性和全面性,更不是培养历史“专家”,没有必要做“流水账”,不应求大而全。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根据教学重点,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突出重点和特点,让学生感受生动、生命的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教学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和最终失败的过程,二是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定位在“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根据教学目标,重新整合教材内容,设计如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以实现“平等”为初衷的“革命”。
主要学习洪秀全的个人经历和太平天国运动兴起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这场“革命”的起因和目的。
环节二:背离了“平等”原则的“革命”。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的史实,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是如何背弃其“平等”原则的。
环节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回顾和思考。(www.xing528.com)
简要概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通过补充必要的历史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环节四:中国“革命”的代价。
主要是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悲烈的社会后果,促使学生思考:“近代中国究竟需要怎样的变革?”
前两个环节——从“以实现‘平等’为初衷的‘革命’”,到“背离了‘平等’原则的‘革命’”。既有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过程的学习,又紧紧围绕本课的中心——“平等”。学生在学习中,既可以以时间为脉络,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又可以以“平等”为“中心”,不断深化对这场运动的理解和认识,纲举目张,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个环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回顾和思考”。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简略概述,使学生对这段历史进一步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阅读教材和史料,开展课堂讨论,史论结合,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突出本课重点。
最后一个环节——“中国‘革命’的代价”。把太平天国运动置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提升学生的思想,实现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
这样设计教学,既有时间脉络,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特点,又突出教学中心和主题,紧紧抓住学生的思想,层层推进,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这样设计教学,也克服了长期以来僵化的历史教学模式:背景——过程——结果——影响,展现了一个“多棱”的历史,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