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决讲不完课的问题:根据史理整合教材

解决讲不完课的问题:根据史理整合教材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主题和线索,尤其是要重视挖掘历史发展脉络,整合教材内容,解决讲不完课的问题。在教学时间不可能大幅增加的背景下,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的内在关系,围绕“社会转型”这一中心,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解决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适度整合教材,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问题。

解决讲不完课的问题:根据史理整合教材

经常可以听到老师这样的抱怨:教学时间不足,课时很紧张,一节课内容总也讲不完。一学期下来,可以说很多老师只能勉强把教材“教”完。

这一现象的出现,可以说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老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试图开展更多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结果可能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完成不了规定的教学任务。二是一些教师面对容量庞大的新教材,想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讲完,结果总也讲不完。

应该说老师们还是没有真正领会新的教学理念,仍然处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状态。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主题和线索,尤其是要重视挖掘历史发展脉络,整合教材内容,解决讲不完课的问题。(www.xing528.com)

以岳麓版历史必修Ⅱ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为例,教材共安排了六课时。在本单元教学中,可以把第1到第3课内容整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主题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根据这一主题,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特点,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农业经济。

随着新的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的推广使用,教师更是面临教学容量大的问题,教师因势利导用好教材尤为重要。以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为例,教学内容包括“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孔子老子”“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四部分内容,教学容量十分大,以往最少需要四课时的教学时间。在教学时间不可能大幅增加的背景下,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的内在关系,围绕“社会转型”这一中心,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解决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中外历史纲要》(下)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内容涵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内容非常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解放”这个关键词,对四个方面内容进行梳理、提炼,使学生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阶段特征、主题和影响有清晰的认识。

适度整合教材,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问题。但是,教师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整合教材一定要从知识的有效联系出发,从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历史认识入手。特别要强调的是,整合教材不只是调整教材的顺序,而且对教材知识综合思考,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和逻辑,努力形成新的主题和教学逻辑,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更好地实现历史教学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