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及影响

实施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及影响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史料的教学是建立在对史料分析基础上的教学方式,对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方法有重要意义。2.基于史料的教学,是塑造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以上两个话题,都是以必要的史料为依托,通过层层设问,深化学生对鸦片战争新的认识和理解。在历史教学中,选用必要的史料,对实现教学主题,化解教学难点,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及影响

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主要途径。基于史料的教学是建立在对史料分析基础上的教学方式,对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方法有重要意义。

基于史料的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基于史料的教学,是化解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

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为例。

评价苏联模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师一般采用的方法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但苍白的历史阐述,很难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如果选用合适的历史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苏联模式,效果可能会更好。

为解决本课教学这一难点问题,设计这样三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用数字材料展现苏联模式下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让学生思考苏联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环节二:“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即移民国家向苏联移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环节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通过一组统计数字,揭示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状况,思考在苏联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农业的落后,人民生活状况不容乐观。

通过正反三组典型材料,使学生对苏联模式有了比较全面的、直观的认识,形成对苏联模式的正确评价。

2.基于史料的教学,是塑造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

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塑造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人教版历史必修Ⅲ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为例。对于本课来讲,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国近代各个时期向西方学习的内容,认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趋势和特点,体会历史发展与思想演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本课教学应该实现的目的。(www.xing528.com)

在教学中,设计如下三个环节:

环节一:通过对“一本‘新书(《海国图志》)’”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的变化及其特点。

环节二:通过“一条‘马路’(唐胥铁路)”的艰难修建,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思想的艰难发展。

环节三:通过对“一场‘辩论’(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的讲解,使学生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思想的特点。

这三个环节,以史料为依托,由表及里,层层推进,使学生深刻理解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历程,化解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屏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历史思考,塑造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基于史料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简单地记住一个答案或一个权威性的结论。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一些历史文献和史料,利用这些史料,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探究,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发展。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为例。在教学中,设计如下两个话题:

话题一:关于“落后”的思考——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战败仅仅是因为经济、军事政治的落后吗?近代中国挨打,仅仅是因为落后才挨打的吗?

话题二:关于新思潮的思考——普遍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股学习西方的新思潮。这股新思潮对当时中国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产生了多大的冲击力?

以上两个话题,都是以必要的史料为依托,通过层层设问,深化学生对鸦片战争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不断地思考中,唤醒学生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实现历史教育教学价值。

在历史教学中,选用必要的史料,对实现教学主题,化解教学难点,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