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历史智慧,是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历史眼光和视野的历史发现、历史思考、历史理解、历史解释能力。换言之,历史智慧是一种能够把历史知识激活,转化为对学生个人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一种潜力,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体现。
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感悟历史,从历史中汲取营养,生成历史智慧,为未来成长奠定基础,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价值体现。
历史智慧的生成需要历史观的引领。如果没有历史观的引领,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获得的可能就是一堆简单的知识。
以岳麓版历史必修Ⅰ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的教学为例。本课教学内容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第二部分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叙述了从13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历程。深入挖掘这部分内容,就可以发现,在这一内容中还隐含着一个重要的思想,即英国在其政治制度发展演进中,没有割裂自己的历史传统,没有打碎旧的一切。而是在尊重、继承自己历史传统的过程中,完成了制度的演进和创新,实现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挖掘这一隐性知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其政治文明的发展中,需要尊重自己的历史传统,要善于把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不仅是政治的需要,也是对自己历史的尊重。这种尊重,是一种政治智慧,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动荡,修补社会裂痕,保持社会稳定发展。
对这一隐性知识的挖掘,不仅提升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联系中国历史,思考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政权的更迭和启示,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情怀,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对教材知识的挖掘,体现了唯物史观对历史教学的指导作用,即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从历史与现实联系的角度认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在这一课教学中,如果将中英两国历史进行横向联系,对学生的思维也会产生很大冲击。(www.xing528.com)
从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到19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经过一百多年时间,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并不断发展、成熟。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和完善,为英国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也正是由于政治制度的保证,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1640年,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际,中国也有一场大规模的“革命”——明末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进入北京,明朝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明王朝被农民战争推翻。随后入关的清军,经过长达几十年的战争,最终消灭了各种反对力量,重新建立了一个新的大一统王朝。
当英国通过“光荣革命”结束斯图亚特王朝统治、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并完善之际,清王朝建立了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东西方历史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通过中外联系,使学生感悟东西方历史不同的发展方向,思考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多样性,关注人类历史发展命运,生成历史智慧。这何尝不是全球史观在教学中的运用?
历史教育应该帮助学生生成历史智慧。一个具有历史智慧的人,一定是一个会思考、善于思考的人,是一个不盲从、有独立判断力的人。这是社会对合格公民的要求,更是历史教学的目标。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教教材”,但绝不能“唯教材”。通过“教教材”,让学生了解历史,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善于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在“教教材”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在历史观的指导下,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评价历史结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这样的历史教学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历史观,是实现教学意义的航标。任何时候,历史教学都需要历史观引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