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持唯物史观,提升教学意义

坚持唯物史观,提升教学意义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学历史教学的对象是未成年人,其认知能力、认识水平相对不足,也缺乏必要的分析判断能力。因此,正确历史观的指导对中学历史教学十分重要。这样的历史教学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应该说是很危险的。李老师讲的是《俄国十月革命》,郭老师讲《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下面,从三个方面探讨历史观与历史教学的关系。

坚持唯物史观,提升教学意义

中学历史教学的对象是未成年人,其认知能力、认识水平相对不足,也缺乏必要的分析判断能力。面对丰富、多元的历史材料和各种历史现象,容易形成一些感性的、不成熟的、甚至错误的历史认识和价值判断,不利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特别是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如何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趋势,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学生往往会感到比较茫然。

因此,正确历史观的指导对中学历史教学十分重要。离开正确历史观的引领和指引,学生无法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发现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规律,也无法通过历史学习获得必要的历史智慧和历史启示,只留下一堆碎片化的历史事实、历史材料、历史结论,甚至还会因此形成错误的历史认识和判断。这样的历史教学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应该说是很危险的。

任鹏杰老师在《史观:能救人也能杀人——茨威格〈明天该怎样编写历史〉的启示》中说:“教育有两面性,可悄然助人成长,亦可慢性害人生命,乃至毁灭世界。

审视人们热议的历史有效教学,故事和细节固然是重要的,方法固然是重要的,但从根本上讲,视野和导向更为重要。视野偏狭,导向错误,故事愈生动,细节愈诱人,方法愈有效,历史教学的结果可能愈有害。视野偏狭,导向错误,教学无效反而是值得庆幸的事。”

2017年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为主线,展现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以及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文明成果,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有正确历史观的指导,历史教学会更深刻、更有内涵、更有意义,对培育学习者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会更有效,对学习者正确认清历史发展大势、形成深刻的历史洞察力非常有意义,最终有助于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仍有不少老师的历史教学还仅仅停留在史实陈述的层面上,教学缺少正确历史观的指引。还有一些老师虽然在教学中也补充了一些历史材料,但由于没有正确历史观的指导,课堂成了历史材料的“堆积场”,学生读了一大堆史料,但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缺乏深刻地思考,也难以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www.xing528.com)

2010年暑假,上海特级教师李惠军和西安中学特级教师郭富斌在上海的全国历史教师年会上分别上了一节课(注:两课教学实录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年第10期)。李老师讲的是《俄国十月革命》,郭老师讲《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在教学中,李老师提出一个这样的话题“俄国革命必然性的悖论”,指出19世纪以来的俄国,渐进的改革往往推动俄国历史的发展,虽然革命则很少有成功,但十月革命却成功了,这是为什么?在本课教学中,李老师既有纵向的结构,教学内容跨越了俄国近两百年的历史;也有横向的拓展,从各种层面思考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

郭老师上的是《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课。郭老师用了这样四个标题:“一个世纪的回望——苏联模式的世界位置”“一个时代的迷雾——苏联模式是怎样走向神坛的”“一场悲壮的实验——这是一条怎样走出来的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是一条怎样的路”。仅从这四个标题就可以看出本课教学的轮廓必然是纵横交错,跌宕起伏。

两位教师在教学中都引用了丰富的历史材料,但绝非材料的简单堆砌,而是在历史观的指导下,通过解读材料,展示了历史的丰富和本质。学生从课堂中获得的不是一大堆历史材料和历史史实,而是对历史深刻地思考,学生的历史视野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用王雄老师的一句话来形容:“一节富有思考力的课不在于解决问题,而在于引起持久的思考。”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还是史料的选择,或是教学方法的选取等,如果缺少了历史观的引领,教学只能是低水平的知识重复,无法引起学生对历史深刻地思考,当然也谈不上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下面,从三个方面探讨历史观与历史教学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