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它主要由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能力素质等构成,但这诸多方面的素质并不是平等的,它们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在素质教育诸要素中居于首要地位。这是由社会主义教育性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以及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所决定的。
其一,是由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任何阶级的教育都是为维护本阶级利益服务的。自古以来,教育的主要内涵就包括思想政冶道德因素。从中国古代的孔子、雅典的柏拉图,到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教育的思想性。中国古代教育家一直把“德”放在教育的首位,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人“做”人。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子以四散:文、行、忠、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思想政治品德修养,然后才是学习文化知识。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我认为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行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过,“凡是在知识上有进步而在道德上没有进步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德比学问更重要”。当今世界各国对学校德育课程称谓不一,但目的大体一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它所培养的人,必须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因此,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决定了素质教育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其二,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按人才学研究的结果看,凡称其为人才者,必须具备德、才、学、识、体五大要素。其中德和才是人才素质的最基本方面。所谓德,主要是指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德在人才成才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首先,才的培养依德的质的规定性去进行,离开德的质的规定性去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则缺乏方向、规格和目标,不可能培养出适应社会、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其次,德指导才的实践和落实。才依德而设计和培养,才在投入社会实践时,也必须依德的要求去执行和发挥。这是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受一定的思想的支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无论是物质生产还是精神生产,都是以人的劳动为主体的,因而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对人的工作、学习态度和效率发生重大影响,从而对社会生产乃至整个社会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一个人的知识才能,体现为他为社会服务的本领.而一个人思想政治品德则表现为他为社会服务方向和态度。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就不可能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工作动力,也就不可能求得知识、才能的大力发展,从而就不能更好地为社会、为人类进步事业服务。因此,可以说德对才的领导地位关系到才的质量和效果这个根本性问题。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人们历来重视人才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在我国,早在先秦时期的儒家、墨家就提出了“选贤任能”“尚贤”的主张。此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德才兼备”这个中华民族鉴别和选拔人才的标准。宋代的司马光则对德与才的关系做了较为精辟的论述,他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他认为“德”不仅是人才构成的基本内容,而且在人才成长中具有统帅和导向作用。在世界各国,同样十分重视人才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社会道德准则有所理解并且产生强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认为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是道德。很多为后世敬仰的伟人,之所以能够做出前人从未成就的事业,成为他们那个时代的杰出人才,首要的就是他们人格的伟大,思想道德境界的崇高。马克思早在中学时代就把自己的求学与人类进步事业联系在一起,认为“只有为了社会进步和同时代的人的福利而努力,才能够使自己完美起来”。他为了达到科学的光辉顶点,为了无产阶级的事业,历经艰辛,整整花了四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举世无双的科学巨著《资本论》,至今我们还不断地从这部巨著中吸取有益的教诲。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对物理学甚至整个科学做出了划时代贡献,同时十分关注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运用。他告诫人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能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传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在晚年,他为原子能得以用于人类的和平事业而不是战争到处奔波,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在人类已经掌握了可以毁灭自己的高超技术手段的今天,我们更感到这位科学巨人对社会、对人类极为负责的人道主义态度,更敬仰他伟大的人格;与此相反,德国物理学家斯坦克,曾获1919年物理学诺贝尔奖,可谓有才,但他后来却投靠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迫害进步科学家,战后被判了四年徒刑。这是有才无德的典型。我们今天所要培养的是新世纪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不能不把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www.xing528.com)
其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当代青少年学生肩负着21世纪建设的重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对青少年学生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它不仅要求青少年学生掌握全新的技能,更要求青少年学生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观念,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美国大企业家R·霍格在一次演讲中说,无论我的雇员是高中学生、大学生还是研究生,我都希望他们具备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类较高水平的技能,我希望他们有求知欲并守纪律,我希望他们有道德感并有竞争能力。在R·霍格对人才素质要求中,重点强调了“守纪律”和“道德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绝大多数企业、机关和学校把是否有社会责任感、实干精神和创新精神都放在选拔人才、任用人才标准的首要地位。
其四,是青少年学生自身的客观要求。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动时期,社会正经历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阵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一方面加速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使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它既为我国人民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参照系,又使中国传统道德观、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以至于在一段时间里表现为某种程度上的精神无序、道德失衡。如重利轻义、重自我轻他人、崇洋媚外、损公肥私等等,这些无不对青少年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如有的青少年学生不关心国家大事,缺乏集体主义精神;有的学生组织纪律观念不强,不热爱劳动,不爱护公物,缺乏起码的社会公德;有的甚至道德败坏,干出违法违纪的事。尽管这些人只占青少年学生中的极少数,但它违反了校纪校规,败坏了社会道德风气。其次,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处于接受学校教育的阶段,特别需要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帮助,为其指明前进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