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在教学中的和谐统一得力于师生双方心理互相协调。学生在调控自身心理的同时也在调控教师,教师在调控自身心理的同时也在调控着学生。当双方心理互相碰撞,产生强烈的共振时,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可以大大提高。
1.学生对教师的心理调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教师的心理调控通常是被动的、无意识的,这是由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决定。教师在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学生居于客体地位。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并代表社会对学生提出要求。学生是师生双方被动的一方,一般很少有计划地主动对教师进行心理调控,更多的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发的心理要求。当这种要求为教师觉察到,并导致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使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时,便实现了学生对教师的心理调控,由此可知,学生对教师的心理调控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特点。
学生对教师的心理调控通常通过如下途径:(1)语言反馈。当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有不同看法,或有不懂的问题时,学生向教师发出明确的语言信息,要求教师予以解决,从而影响教师的心理。(2)动作反馈。学生通常以自己在课堂中的坐姿、手势、头部动作等来表示自己对教师的讲解是否感兴趣,促使教师调整教学策略。(3)表情反馈。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神、皱眉、微笑等脸部表情向教师传递学生是否关注、理解教师教学的信息。
2.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调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教学活动都是由教师组织和安排。那么,教师是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心理调控呢?在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和学生保持动态平衡的态势,双方围绕着同一目标、同一课题而同步进行,始终保持信息流畅通,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对教学心理的调控必须掌握动态平衡的原则。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是沿着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轨迹循环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开始认识活动以前,其认知心理是平衡的,处于平衡状态。当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打破学生认知心理上的平衡,使学生产生“没有了解”“没有掌握”某方面知识的不满足感,并引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动机。学生通过学习、探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后心理上取得平衡。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其中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具有高超教学艺术的教师,必然遵循这条原则,使课堂教学的平衡态势向有利于教学的方向发展。
教师的调控艺术主要体现在善于驾驭整个教学活动的动态平衡,使整个教学的动态平衡系统随着学生认知的动态平衡起伏,其中有三个因素特别重要:(1)教学情感。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的心理息息相通,知学生所知,解学生所难,使教学同心,易于平衡心理;(2)教法。教师的教法围绕着学生心理的动态平衡展开,带动整个教学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之中;(3)学法。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习过程事半功倍。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前提下,教师对学生展开的心理调控主要是教导调控,这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一种调控形式。教师根据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识心理发展顺序,合理地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既调整自我教学心理,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情感,调节教学节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www.xing528.com)
教导调控的主要形式有两种:(1)指令性控制。教师用计划或规定的方式,直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课堂教学过程的发展进行命令性或劝诱性的操纵与调整。(2)指导性控制。是教师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启发、指导和帮助,来调节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进度,使之增强自适应、自组织控制能力。在教导调控的两种形式中,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的教师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指导性心理控制方式,通过期望、暗示等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随着教师的引导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当然指令性的心理调控也不能忽视,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调控毕竟离不开具体的指令。
与学生对教师心理的调控相应,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教导调控也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语言控制法。教师用讲课声音的高低、快慢控制学生的情感、思维、注意等,或者用语言直接发出指令性、指导性信息来实施控制。(2)表情控制法。教师可以用眼睛传递某些控制信息,如提醒某个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向其投去注视、提醒的目光,或用局部表情如微笑、皱眉、惊讶等传递某种希望、提醒或暗示等方面信息。(3)动作控制法。教师用点头、摇动、手势等动作,向学生传递某些控制信息来实施管理调控。
教师在进行教导调控时应时刻注意程序控制和随机控制的结合。课堂教学心理的调控,首先是一个程序控制过程,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与学生的认识心理发展的程序进行结合,规定教学进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按此发出控制的信息。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课型为例,教师的调控程序一般是:启动学生的认识动机、帮助学生感知新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帮助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但是,课堂教学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具体进程状态并不一定完全遵照教师预定的程序进行。这时,教师就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调控,即随机控制。程序控制与随机控制的有机结合,是教师高超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正是教师在教学艺术追求中的一种理想境界。
从上述可以看到,师生心理调控是双向互动。教师对学生的教导调控离不开学生反馈。教师通过学生的答问、表情、动作及练习、测验结果,判断和评估学生认识心理发展的状况,决定调整教学活动,并输出信息,给学生指令。学生则从教师的语言、表情和动作方面获取反馈信息,作出判断并调控自身的心理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