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考目标与中学素质教育的融合

高考目标与中学素质教育的融合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样,高校与中学便能融为一体,共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高考的目标亦能促进高中的课程实施。

高考目标与中学素质教育的融合

新的课程计划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这一指导思想特别强调按照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各地学校实际,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教育功能,既有统一的基本要求,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这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体现了当代课程发展趋势即课程的多样化、乡土化、个性化和综合化,既满足了学生对普遍提高文化素养的强烈愿望,又满足他们因不同层次、不同地域需要而产生的对提高多种选择的要求,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基础学力和发展能力。

我国的高考制度尽管经历了多次改革的尝试,但现行的“大一统”的指导思想还是占了重要的位置。面对应试教育的挑战、在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中教育部提出了以三个“有助于”为指导思想,即高考改革一是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二是要有助于中学的素质教育,克服应试教育的倾向,三是要有助于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这三个“有助于”本来是相辅相承、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但由于我们高考整体机制的滞后,对学生的评价、高校的录取仅限于高考的成绩上,亦即只考虑其最终结果而忽略了其学习过程。在目前我们强烈感到,这三个“有助于”的侧重点有明显的不同,特别强调了高校的选拔功能上,也特别强调选拔的最终结果。在对学生的评价上,课程的评价是要建立对学生多方面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态度、情感、表现和实践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的综合评价,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评价要关注结果,又要重视过程,既要有定量评价,也要有定性评价。(www.xing528.com)

然而,由于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我们所考虑的涉及面,使得我们在高考的改革中不敢迈开大步,只能稳中求进。使得现行高考制度仍然以“分数”衡量学生的优劣,这一衡量人才的标准,必然引导中学为了数量不多的“人才”有针对性的应试培养,也必然牺牲了大多数学生的求学权和利益,这与我们的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相违背,因而制约课程计划的全面实施。我认为,高考要有助于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考的评价必须把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即把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与高校对考生的要求即高考成绩相结合,从而得出学生的总体成绩去评价、录取。这样,高校与中学便能融为一体,共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高考的目标亦能促进高中的课程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