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教学认为,师生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是动态的,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但就总体而言,合作教学中教师主要应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为保持所谓的“教师权威地位”,教师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在传统教学情境中,学生只能跑跑龙套,敲敲边鼓,充当着配角或背景,甚至是旁观者。由于教师占用了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好靠铺天盖地的各种作业来体现了,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圈: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做作业→教师改作业→再布置作业。在这一恶性循环中,教师只能埋头于作业堆里不能自拔,不堪重负,根本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精心研究与设计,因而不可能当好“导演”兼“主演”,“导”不明,“演”不精也就在所难免。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真正得到体现,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练习与作业使学生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疲于应付,难以达成在身心方面的和谐发展。合作教学认为,“导”与“演”的分离有利于充分尊重学生的潜能和主体地位,“导”为前提,“演”为主体,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由此以来,在传统课堂上许多是由教师承担的工作都可以交由学生当堂完成。如在反馈阶段,教师不必再批阅全班的作业,而是随机从各小组中抽取小部分作业进行批改,其他作业由各小组根据答案单进行互批,发现问题上报教师,以及时进行补救。这样做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如此以来,教师就可以有时间研究教学问题,科学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改革,确保“导”课的质量。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欲望,就会把学习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师生负担也会由此大减,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而建立起来。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步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