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高中学生其年龄从15~16周年到18~19周年之间,正处于少年后期和青年前期。这一年龄段的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和快速发展的特殊阶段。由于高中学生生理的逐渐成熟与心理的不够成熟产生了许多矛盾和不适应,因而这一时期就成为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易发期和多发期。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更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去重视、去探讨、去研究。
当前,国际上的各种竞争,例如:经济、科技、军事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又有赖于教育去培养,所以尽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各种人才,就成为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关注的中心课题。而今,我国的中学生正处于新旧体制发生碰撞,许多问题尚不能尽如人意和适时解决,各种行业的改革尚待完善的背景下,受应试教育的驱使,高中学生被迫投入竞争,随着父母离异、破损家庭的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某些负面影响,造成高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面对中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仅仅靠原有的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难于应付局面。为了改变学校教育的被动状态,社会、学校、家长都在呼唤心理学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工作。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的建立,“科技兴国”、提高“全民族素质”等一系列战略方针的确立,都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时代呼唤高素质、个性健康的人才。素质的核心是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发展纲要明确了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有机部分。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的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习上没有心理负担与压力,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个性健全发展,能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完善自我,在此基础上,教学质量大面积得到提高。
为了更好的配合办学体制的重大改举,我们可以在校的部分高中学生心理压力入手,了解高中学生当前心理存在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客观原因,提出解除心理压力的措施与对策,下面就一次高中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进行分析。
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从现有高中三个年段中每年段任选若干人:
高一:16人
高二:41人
高三:13人
总计人数:70人男生:33人女生:37人
(二)方法:问卷调查法:
选用《心理素质自测与咨询》,共计30个问题,以“是”与“否”做答,每题答“是”记1分,答“否”记0分。
对被测学生说明如下:先对自己的年段,性别进行选择,再对以下30题题目进行作答,每个题目只能有“是”或“否”一个答案,并非“( )”内打钩或打叉,每个题目都要回答。每个题目没有对错之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填写不要在每道题上过多思考。
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一:
反映高一和高三两个年段有心理压力的百分比高于高二年段这并不意味着高二年段可以放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表二:
反映男生的百分比高于女生。这种情况要我们更多地关心男生,要及进对他们的心理障碍进行及时疏导:对个别有严重心理压力的要做重点辅导,并积极配合家长,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从问卷结果来看现今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很不乐观,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心理压力,通过通过分析可知主要原因在以下几方面的: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国家教育委员会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是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以上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而形成的。在现行的中学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更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性还表现出教学内容过难,“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调查,80%的中学生学习理科教材有困难”。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找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许多教育家都强调指出,过难的教材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正确与否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生很大的影响。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www.xing528.com)
专家指出,应试教育给中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十分沉重,限制中学生正常心态的形成,使其无法正确评价自己,易引发厌学逆反心理。人生活在社会里,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矛盾会给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如表现为情绪变化、精神紧张、生理上发生某些变化等。一个人如果长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就会产生各种疾病。
(二)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不能以热情的态度予以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性格专横。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的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父母不和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封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他们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观注的问题。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和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面对新时代的改革大潮和激扬快速的生活节奏,人的精神世界受到了现实的挑战。面对商品经济的竞争,面对优胜劣汰,许多人缺乏承受力和适应性,于是内心深处产生了痛苦。长时间过强的心理压力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并影响他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趣,觉得周围的事物都没有意思。因此给少儿个警示。
一提醒老师:要相信孩子,而且要做到相信每一个孩子,爱每一个孩子。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漂亮的孩子人人爱,而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老师的真正的爱。老师不要去充当孩子的绝对权威,而要做孩子的良师和益友,特别是有这样那样缺点孩子。
二提醒社会:要尽快走出“英才教育”的误区,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社会公民,为此,学校、家长、社会评价学生的陈旧观念都必须改变。
三提醒家庭:不要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过于功利,过于严厉。家长不仅要给孩子减课业负担,还要减心理负担。让孩子在一个民主、和谐而又不失规范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四提醒学校:要适应当前独生子女学生的群体缺陷和社会环境不良因素影响大的新情势,及时转变旧有的一些教学观念。教学上不能分三六九等,应该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同时要注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同时,教育者又该如何对自己的心理压力进行调节呢?
一、自我调节、自我渲泄,可通过不危害他人的的方式将内心怨情发泄出来,也可以痛哭一场,也可以大骂一通,还可以用笔来倾诉自己的痛苦。医学心理专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
二、情绪转移,这也是一种好办法,人们在苦闷时,应当通过看书、看电影,参加体育活动、参加社交等方法,转移注意力,甚至可以吃零食,当然吃零食并不在于仅仅满足于肚子的饥饿需要,而在于紧张的缓解和内心冲突的消除,在大脑摄食中枢产生另外一兴奋灶,从而使紧张兴奋区得到抑制,最终得到放松。
三、请人疏导,这个方法更灵活一些。当一个人有了心理上的痛苦后,要找亲朋好友或同事交谈一下,然后请他们开导开导,甚至还可以找心理医生或心理辅导员谈谈,这样不但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得到心理压力的转移机会。
四、时常保持自己的好心情。良好的心情对健康的积极作用是任何药物都无法代替的,恶劣的心情对健康的危害犹如任何病的原体,其实,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心情的“砝码”就在你手中,比例:对自己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太大,干自己的事别寄希望别人,助人为乐、专心致志、善于做出让步等等。
总之,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在与他人交往中,各种人和麻烦事都会碰到,这就要求我们要开阔心胸,学会适应,善于体谅别人,对别人以及自己的行为不要太苛刻,斤斤计较。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要避免误入困境,最明智的选择是宽容,做到宽宏大度,化干戈为玉帛,从而能减少对心理的劣性刺激,也有益于心理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