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品简介
“那是在1990年夏天,从曼彻斯特到伦敦。火车开得很慢,“看来要晚点了。”罗琳枯坐着,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这个周末她过得并不轻松,刚刚从曼彻斯特看望了男友,并花了一些时间找房子,希望能住得离他近些,这样就不用每周末两地奔波。
忽然,一个有着一头凌乱的黑发、绿色眼睛、戴着一副圆眼镜的11岁小男孩哈利·波特的形象跳进罗琳的脑海里。“他正准备坐火车去一所魔法寄宿学校,在此之前,他还不知道自己会魔法,一出场便没有了父母。”此时的罗琳好像被人施了魔咒,她静静地坐在那里,任由想象天马行空,故事细节就像在霍格沃茨寄宿学院的那数百只送信的猫头鹰般哗然而至。
火车依旧缓慢前行,转动的车轮不断发出“哐哐”的声响,车窗外夏日里的英国乡村的景致尽收眼底。哈利·波特的朋友们也一个个从罗琳脑海中蹦出来,一大堆画面在她脑海中盘旋,她还看见一座充满神秘气息的城堡——霍格沃茨寄宿学院。“这个城堡一定在苏格兰,一个远离城市喧嚣之地。”事实上,罗琳的父母就是在开往苏格兰的火车上一见钟情。由于没有带纸笔,火车到站时,这些画面罗琳一个字也没记下来。
但是,这并没有妨碍在若干年后,哈利·波特成为风靡全球的童话人物,而罗琳当初构想的那个魔法世界,已经成了亿万读者的乐园。
《哈利·波特》(Harry Potter)是英国作家J.K.罗琳(J.K.Rowling)于1997—2007年所著的魔幻文学系列小说,共7部。罗琳于1965年7月31日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她父亲是罗伊斯罗尔飞机制造厂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员,母亲是一位实验室技术人员。罗琳小时候是个戴眼镜的相貌平平的女孩,非常爱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她从小喜欢写作和讲故事,6岁就写了一篇跟兔子有关的故事。妹妹黛安(Dianne)是她讲故事的对象。J.K.罗琳是她的笔名,她本来叫乔安·罗琳。
罗琳因为自家的屋子又小又冷,时常到住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故事完成后,罗琳多次寄出书稿均遭到拒绝。不过,她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1997年,布鲁姆斯伯里出版公司出版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该书一出版便备受瞩目,好评如潮,其中包括英国国家图书奖儿童小说奖,以及斯马蒂图书金奖章奖,她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她被称为“哈利·波特之母”,以天才的想象力孕育了风靡全球的小魔法师哈利·波特,她也从一个贫困潦倒、默默无闻的“灰姑娘”,一跃成为尽享尊荣、财产超过英国女王的作家首富。
其中前六部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Hogwarts School of Witchcraft and Wizardry)为主要舞台,描写的是主人公——年轻的巫师学生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前后六年的学习生活和冒险故事。还有四天,哈利就要迎来自己十七岁的生日,成为一名真正的魔法师。然而,他不得不提前离开女贞路4号,永远离开这个他曾经生活过十六年的地方。
本书情节大致为:凤凰社的成员精心谋划了秘密转移哈利的计划,以防哈利遭到伏地魔及其食死徒追随者的袭击。然而,可怕的意外还是发生了。与此同时,卷土重来的伏地魔已经染指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占领了魔法部,控制了半个魔法界,形势急转直下,哈利在罗恩、赫敏的陪伴下,不得不逃亡在外,隐形遁迹。为了完成校长邓布利多的遗命,一直在暗中寻机销毁伏地魔魂器的哈利,意外地获悉如果他们能够拥有传说中的三件死亡圣器,伏地魔将必死无疑。但是,伏地魔也早已开始了寻找老魔杖的行动,并派出众多食死徒,布下天罗地网追捕哈利。哈利与伏地魔在魔法学校的禁林中遭遇了,哈利倒在伏地魔先抢到手的一件致命的圣器之下。然而,伏地魔未能如愿以偿,死亡圣器不可能战胜纯正的灵魂。哈利赢得了这场殊死较量的最终胜利。
第七部以哈利·波特在第二次巫界大战中在外寻找魂器并消灭“黑魔头”伏地魔为主叙事线,其他叙事先还包括哈利·波特对阿布思·邓布利多的怀疑;与好友罗恩·韦斯利、赫敏两人的矛盾冲突与友谊;魔法部的兴衰;西弗勒斯的隐忍与牺牲等,故事情节丰富、引人入胜。
二、作品简析
你是否相信,死亡与重生是相互关联的?在看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后,你就会相信。这种似乎不可能的微妙的关系,其实存在于《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一书里的每个角落,而且影响着书里的主人公与书外的读者。
当哈利躺在校长办公室的地板上,看到了西弗勒斯·斯内普的思想,哈利想要冷静地去被伏地魔杀死时,他似乎是走向了死亡。“死会疼吗?他对活的愿望总是比对死的恐惧要强烈得多。”罗琳女士把人们对死亡的想法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其实哈利是走向了重生。他差点就被伏地魔打死了,然而恰好是伏地魔将哈利心中的伏地魔灵魂碎片消灭了。伏地魔帮助哈利走向了重生,重生后的哈利是属于自己的,完完全全属于自己。
难道这种关系只存在于哈利身上吗?不是的,像伏地魔,他渴望得到永生,谁不渴望永生呢?但是伏地魔太敏感、太残酷了,他可以为了得到老权杖的认可,杀死他的手下。因为伏地魔的盲目,不择手段,对永生的过分追求,他才在“不死的男孩”哈利的魔杖下走向他所恐惧的死亡。
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里,更神奇的还有希望。在伏地魔打伤了哈利使他昏迷时,人们以为哈利死了时,凤凰社的纳威·隆巴硕冲出人群攻击伏地魔。虽然他打不过伏地魔,但这表现了凤凰社对战胜黑暗的不懈努力。伏地魔以为战胜了哈利他便胜利了,打消了凤凰社的一切希望,可他恰恰错了。凤凰社的希望与热情是打不倒,哪里有黑暗,哪里就有凤凰社所发射出来的光芒。希望会死亡吗?我想大概会吧。可是希望更会重生,而且更耀眼。
史诗般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会让每一个人感到“友谊”这个词受到了升华。
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封面描绘了哈利·波特在古灵阁与好朋友赫敏·格兰杰、罗恩·韦斯莱一起骑在龙上逃跑的情况。再翻到书的背面,描述的就是哈利与伏地魔最终对决的情节,这还有一句话“两个人不能都活着,只有一个生存,我们中的一个将要永远离开”,这句话是一句预言,也正是这句话,伏地魔才要和哈利·波特作对,因为只有杀死哈利·波特,伏地魔才会活下来,可是邪不胜正,伏地魔最后还是死了。
在《哈利·波特》的全书中,有个“黄金三人组”他们分别是:哈利,赫敏与罗恩。他们在一起,并肩作战了好多年,他们也有闹过不和,如在《死亡圣器》中,罗恩与赫敏也有闹过不和,但最后仍然是在一起。这就是友谊,即使有分手过,但过后还能和好如初,仿佛没有过不和。
当然,有这点也不够,还需要在关键时刻,在生死关头,在千钧一发之际,也不会背叛好友,会冒着生命危险与你一起战斗,与你一起坚持到最后,还愿意与朋友一起死,小天狼星也有说过——死了总比背叛朋友强,我们也会为你这样做的,正是做到了这些条件,“黄金三人组”才会恒久成立,变得坚不可摧,最终才能打败伏地魔。
友谊让一些人变得团结,变得强大,当有人有真正意义上的友谊,那他的团队将会无坚不摧地,永不分裂。阿不思·邓不利多说过:“我们只有团结才会强大,如果分裂,更不堪一击。”生活中,明明处处有友谊,但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友谊,却十分难得。(www.xing528.com)
友谊可贵,要抓准机时,保住友谊,让友谊之花永驻人间。
三、主要人物解读
1.哈利·波特(Harry Potter),该作品的主角,生于1980年7月31日,是巫师夫妇詹姆·波特和莉莉·波特的独生子,他是伊诺特·皮福雷的后裔(在国王十字车站与邓布利多谈话中证实);而书中的反派势力伏地魔,则是卡德马·皮福雷之后代,因此两人有共同的祖先。哈利有着黑发绿眼,就像他的父亲一样,黑色的头发总是四处乱翘,有着波特家族的飞行天赋。宠物是霍格沃茨钥匙管理员鲁伯·海格在他11岁生日时赠予的礼物——雪鸮海德薇。哈利尚在襁褓时被伏地魔谋杀,由于母亲牺牲自己施法保护使得伏地魔被咒语反弹,哈利成为历史上唯一在索命咒下生还的人,额头上留有一道闪电形伤疤。在满十七岁时,终于摆脱未成年魔法侦测咒。他发现自己和伏地魔两者无法并存于世之后,就跟随邓布利多的指引对抗伏地魔,但却成了被伏地魔控制的魔法部通缉的头号不受欢迎人物。后来在第七集最后大战返回霍格沃茨,获得多数教授、学生的支持,并打败伏地魔。
2.赫敏·格兰杰,生于1979年9月19日,出身于一个麻瓜家庭。在书中以一个喜好钻研学术及无所不知的聪明女孩形象出现,有时显得独断专行,她的知识在他们许多的冒险旅程中证明有用。她唯一不喜爱的一个主科是占卜学,认为它是“不精确”的学问。赫敏到霍格沃茨不久就成为全年级最聪明的学生。她不仅知道每个问题的答案,还记得读过的每本书的内容,并乐于将自己的知识告诉别人。因此她的求学生涯开始不久就获得了“格兰芬多万事通”的绰号,她因每堂课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并乐此不疲而扬名。
3.罗恩·韦斯莱,生于1980年3月1日,是哈利在霍格沃茨最要好的朋友,书中的喜剧角色。韦斯莱家族是古老的纯血统家族,他们都拥有一头火焰般的红发。罗恩的爸爸是魔法部禁止滥用麻瓜物品司的员工,薪金不高,孩子又多,所以罗恩家境不富,大多数的东西都是二手的,他很在意这一点。他和哈利是铁哥们,最后和赫敏结婚,并和哈利在魔法部成为同事。
4.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教授阿不思·邓布利多,变形术教授兼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校长,被公认为是当代最伟大的巫师,哈利最尊敬的人之一。第六卷时为了得到魂器牺牲。
5.西弗勒斯·斯内普,魔药课教授,斯莱特林学院院长,哈利六年级黑魔法防御术教授。在莉莉死后就成为凤凰社正式成员,在伏地魔要杀死哈利父母前是食死徒,之后为邓布利多的密探。邓布利多死后升为校长,一直深爱着哈利的母亲莉莉·伊万斯。
6.米勒娃·麦格,变形术教授兼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副校长和格兰芬多学院院长,并在最后邓布利多和斯内普死后成为校长。
7.鲁伯·海格,保护神奇生物课教授、猎场看守、钥匙管理员。
8.莱姆斯·卢平(Remus John Lupin),哈利三年级时的黑魔法防御术课教授,狼人。当年格兰芬多“劫盗者”四人组成员,哈利·波特父亲的好友,第一次凤凰社成员。
9.小天狼星布莱克,是哈利的教父,是哈利父亲詹姆·波特的好友,与莱姆斯卢平、詹姆波特、彼得佩迪鲁四人组成小团体“掠夺者”,凤凰社的成员之一。布莱克出身于纯血统家族的布莱克家族,但在青年时就离家出走。在《阿兹卡班的囚徒》一书中,布莱克与哈利相认,是哈利的教父,后在魔法部神秘事务司一战中,落入帷幔后死亡。
10.伏地魔,原名汤姆·马沃罗·里德尔或小汤姆·里德尔,是英全书的大反派,极端巫师纯血论恐怖组织“食死徒”的领袖,极度排斥麻瓜、麻瓜出身的巫师(泥巴种)以及不能施展魔法的巫师后裔(哑炮),两次巫师大战的发起者。有7个魂器,其中亲手制作了6个魂器(马沃罗·冈特的戒指、他本人的日记本、萨拉查·斯莱特林的挂坠盒、赫尔加·赫奇帕奇的金杯、罗伊纳·拉文克劳的冠冕、宠物蛇纳吉尼),在试图杀死哈利·波特时,杀戮咒被哈利的母亲莉莉·波特的牺牲符咒反弹,自己的肉身被摧毁,有一部分灵魂进入了哈利的身体,使哈利成为第七个魂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在小矮星彼得的帮助下恢复肉身。1998年5月2日在第二次巫师大战中被哈利·波特杀死。
四、推荐理由
奇幻小说往往以其神奇而丰富的想象来吸引读者群的注意,而与其他三部同为世界奇幻经典作品的《指环王》《纳尼亚传奇》《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相比,《哈利·波特》系列的想象更可谓是别具一格。
它的想象不仅在神奇瑰丽丰富上与其余三部大有一拼,更以其基本以魔法学校的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特色,更加贴近广大读者的生活;同时与以想象荒诞为特色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相比,它的想象更富于逻辑性,思维更加缜密,故事更加完整,可信度更高。以上两点使《哈利·波特》系列的创作更富于亲民性,加快了作品为读者接受的速度。
奇幻作品通常是广大青少年读者的“专属天使”,他们在阅读《哈利·波特》系列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丰富了想象力。而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这一年龄段的读者们观察生活,将想象融于日常。可以说,《哈利·波特》系列的问世,打破了传统奇幻作品中创造一个不属于人类的王国,在这个“乌托邦”里正义与邪恶势力激烈斗争,最终正义取胜的传统模式,而是创造了一个以人中具有“学生”身份的人为主角的故事。
《哈利·波特》中的每一人物都极富人性化,各有优缺点。即便是身为主人公的哈利·波特,也不是传统英雄那样具有玉树临风的外表,是聪明才智的化身。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魔法学校的斯内普教授形象的塑造。相信凡是完整读过七部作品的读者最终最为钟爱的形象不会首选哈利,而是这位以“脏兮兮的斗篷,油腻腻的长发”这种令人讨厌的形象出场的教授。在前六部的创作中,他一般会被读者认为是哈利最大的“显形”敌人,煞费苦心地找寻一切机会让哈利生活在羞辱与危险中,也是哈利一直充满怀疑甚至痛恨的对象。而在第七部的结尾,当一切都风平浪静之后,哈利却将他视为“我所见过的最勇敢的人”。斯内普教授所扮演的是一个危险的“谍中谍”,它不仅坚守正义,而且一直是哈利最为可靠的保护者,甚至最终为此付出了生命。而他甘于奉献自己的一切的本心出自他对哈利母亲自由产生的深沉的爱意。
爱屋及乌,尽管他与哈利有过太多充满敌意的回忆,但在他们的相处中我们仍能发现他对于哈利的“父爱”的痕迹。这种至死不渝的爱,这种富于牺牲精神的爱,也许老套,但却最让人留恋,也最让人感动。
你想经历一次神秘魔法学校的精彩课程吗?你想去和勤劳淳朴的小精灵握手吗?你想去体验一回给人带来好运的涪陵记得神奇效果吗?你想为故事中那深沉的爱感动一番吗?翻开那带有神秘色彩的《哈利·波特》系列,让我们与哈利一起来体会非凡刺激的魔法历程,去那神奇惊险的魔法世界里看看他们的人生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