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心”护航,用“情”育人。现代教育的理念提倡教师要尊重、宽容、理解学生,教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教学中老师们“能意会的,不言传”,追求教育的无言之美,走进“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不经意”带来柳暗花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童年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关怀和爱抚。”尤其是那些特殊学生更需要教师“润物细无声”般的关怀。
小婷是个活泼、个性倔强的住宿学生。年轻的父母养了三个孩子,小婷是老大,小婷的父亲忙于照顾生意,母亲则要照顾其他两个幼小的孩子,很少关注才上一年级的小婷。小婷也就养成了独来独往的个性。平时在学校从不愿与别的同学一起活动,同学拉她跳绳、做游戏,她总不愿意参加,我请她一起活动,她也说“不高兴”。大多时候,小婷就趴在桌子上念念有词地读着什么或写着、画着什么。别人要看看她写的、画的,她就捂着自己的“作品”,不让别人看。一次做作业的时候,小婷用一枝只有一寸长的铅笔在写字,我看见以后,就对她说,这样的铅笔不能写字了。我随手把那枝短铅笔从小婷手里拿过来,给了她两枝长铅笔。按理说,她应该开心、谢我才对,可是,她非但没有谢我,还大发脾气,趴在课桌上,在纸上写“我不开心”。尽管我苦口婆心地与她说道理,但是效果不大,吃晚饭的时候小婷还不停地落泪。一起吃晚饭的老师又是问原因,又是借种种理由夸小婷,经过好长时间的安慰,小婷才停止了落泪。后来我与小婷的父亲谈及小婷在校表现的时候,这位年轻的父亲竟然对我说:“徐老师,这个孩子很倔强的。以后她要是不听话,你就揪她的耳朵好了,她吃硬的。平时在家,我就是这样做的。”我本想与小婷的家长协商一种让小婷走出自我封闭的方法,看来小婷在家接受的是“钢性管理”,所以我的“柔性管理”是无力的了。从此,我总是小心翼翼地对待小婷,怕一不留神又惹她“不开心”,让她低头不语封闭自己。可越怕,越让小婷“得寸进尺”了,经常“制造”一些事端出来。有时候她要别的同学听她的话,要不然就要用教鞭敲他们,有时候在别人的书上、本子上乱涂一通,有时候一下课就跑得无踪影,等上课铃响了还不进教室……对此我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心思与口舌,但是,小婷还是像还珠格格那样随心所欲,不入“轨道”。
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小婷,小婷也从此乐于和我说话了。一次我值班,晚饭后,我与几个同事在学校操场上散步,见小婷与几个住宿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因为我知道小婷的母亲又生了一个小弟弟,于是我问她:“小婷,你妈妈生了一个小弟弟了?”小婷开心地说:“是的。你怎么知道?”我笑着说:“你舅舅告诉我的呀。你现在是两个小妹妹、一个小弟弟的大姐姐了,你可要做好大姐姐的样子呀。”小婷开心地点着头,一会儿她追上我,对我说:“徐老师,我爸爸说,要帮小弟弟拍照片呢,等拍了照片后,我带几张小弟弟的照片给你看。”我摸着她的头说:“好呀!”听完我的话,小婷跑了,又加入到做游戏的行列里去了。
过了一会儿,我回到教室里,见小婷一个人拿着扫把在认真地打扫教室。第一次看到小婷那么乖巧,我欣喜地拍了一下手说:“呀,小婷真像一位大姐姐! 我和你一起来整理教室吧。”小婷抬起头,一脸灿烂地说:“好。”整理教室完后,我当着班级里寄宿生的面奖给了小婷一个“好”的梅花形贴纸,小婷连蹦带跳地回到了座位上。
以后每一个早晨,小婷总是主动地打扫卫生,做完了一件事情又做另一件事情。我又总是一次次地夸奖她,夸她是个做事认真的学生,其他的学生一次次地将热烈的掌声送给了小婷。
小婷变了! 课上举手发言的次数增加了,作业能自觉完成了,平时总是笑着与同学说话,还喜欢与我交流。即使我批评了她,她也不发脾气,同学责怪她,她也不怒目以对了。
记得一个课间,我走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忽听后面有学生在喊:“徐老师。”我转身一看,是小婷,小婷来到我身边,笑咪咪地说:“徐老师,我送给你一朵花。”我接过一朵用黄色彩带编织的小花说:“很美丽的花! 谢谢你!”小婷欢快地跑了。第二天,小婷又送花给我了,我说:“昨天,你已经送我一朵花了,你自己留着吧。”可是,小婷用她那小手拉着我的手,将那小花放在我的掌心里。看着那朵躺在我手心里的用粉红彩带编织的小花,我分明看到了一颗正在慢慢绽放的活泼的心灵,我看着小婷说:“小婷,老师和你是好朋友。你知道吗,老师最想要的礼物是你的进步,现在你在进步了,老师很高兴,要是你能继续努力,那么比你每天送给我一朵花还开心。我会好好保留这花的,因为,小婷会进步的,对吗?”小婷听后点点头。
我看着那两朵小花,那小花似乎在向我诉说着小婷的心声:“我以前惹你生气了,但是,从现在开始我正在慢慢地上进,我会努力的,不再让你失望了。老师,请相信我!”
我轻舒一口气,心想:我们应该欣赏每个孩子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将教育渗透在平常许多个不经意的细小的环节里,一个赞美、欣赏的眼神,一句询问、激励的话语,一件细小的事情……都可以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教育需要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更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发展阶段,这样的教育才是具有“魔力”的教育。
追求“公平”的点点
点点是个非常天真的男孩,又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孩子,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比别人慢一些、差一些:上课时,他经常趴在桌上似听非听;作业时,他会写一个字,玩一会儿橡皮、铅笔;下课时,他会在地上打滚……应该说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但问题的关键是,他觉得因为自己比别人小,所以上课不专心、作业马虎、下课爱打吵都是应该的,老师批评他,反而就不对了,有时倔强得像头小牛。
那天中午,孩子们和我都在食堂吃饭,我发现坐在我对面的点点还没来,就问边上的小朋友,原来,今天点点的语文考卷做得最差,沈老师让他再做一遍,他一发脾气就想回家了。我赶紧追出去把他拦了回来。
吃完饭,我边走边问:“点点! 能告诉老师,今天为什么想跑回家吗?”
“老师不公平! 其他小朋友只要做一张考卷,我为什么要做两张呢?”
“你知道,老师为什么叫你再做一遍吗?”
“不知道!”他摸着小脑袋疑惑地看着我。
“我想,肯定是因为你做得不太好吧!”
“可是,那些我都会了!”点点理直气壮地说。
“如果全会了,那你就再做一遍给沈老师看看,好吗?”
“行! 我保证得个100分!”
他回到教室就开始做试卷了,而且做得特别认真。正如他自己所说,他还真的得了100分。
看来,点点并不是像我原先以为的那样,落在小朋友后面也无所谓,他还是非常希望自己能和其他同学一样的。想到这点,那天放学前我就又找他聊了起来。
“点点! 祝贺你得了满分哦!”
“我没吹牛吧!”他非常得意地说。
“那老师有一个问题搞不懂了?”我故意装出非常不解的样子。
“老师! 你也有不懂的啊?”点点吃惊地说。
“当然! 不过,你肯定可以回答。”
“那你说来我听听!”他自信地说。(www.xing528.com)
“点点! 你要求你的作业要和大家一样多,那么为什么上课时,你老是不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坐好了听课,也不举手发言呢?”
“你们又不叫我回答难一点的问题喽! 那些简单的问题没劲!”
“是吗? 那老师以后专挑难题让你回答! 但是你得保证专心听讲!”我说出了真正的要求。
“真的? 那我也保证和大家一样认真!”点点拍着胸说。
看他这样,我心里真的很开心。
令人吃惊的“飞跃”
最近阶段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点点高举的小手。并且好些难题似乎都难不倒他,这真的让小朋友刮目相看,也着实让我吃惊。
因为下星期学校要进行数学竞赛,数学组的孩子每天都要进行专项辅导。一天,我发现点点也坐在教室里。看他那又想留下来听,又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我走过去轻轻地对他说:“欢迎你在这儿和大家一起探讨数学难题!”
一听这话,他赶忙拿出早就已经准备好的数学本、文具,坐得端端正正。那天的两节课他听得很专心、很投入,我原以为点点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没想到在以后几次的辅导中,点点比其他任何一个小朋友都听得认真。虽然在赛前的选拔赛中,点点的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是,我发现那段时间他不管上什么课、做什么作业都变样了! 小朋友们都为他翘起了大拇指,老师的表扬也时常光顾点点,家长看到点点的进步更是无比欣慰。
看到点点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徜徉在知识海洋中,我对他的关注渐渐少了些,似乎觉得他的进步完全是应该的。慢慢地,他也似乎厌烦“认真”了,因为毕竟做一个主动、好学的孩子还是需要一些毅力的。吓我一跳的是,有一次,他居然连回家作业都没做,而且还说是因为太累了! 我简直是不知道如何教育他。正如我们所说“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点点在期末测试中成绩又成了全班最差的。
回顾这位老师对点点的教育,已经意识到公平的爱、公平的要求对孩子来说是多么的珍贵,并且为此也采取了系列措施,可惜的是这种可贵的关注并没有像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一样,在点点才有了些进步时,她似乎已经在为自己的举措而骄傲、自满,甚至沾沾自喜,以至于点点重新又回到了起点。我想,如果这样的关注能如同涓涓溪流一样,那么,或许点点在大起之后就不会有这样的大落了。这个教育的小曲折将提醒我在以后的教育中,关爱学生于细微之中。
等待花开
三八节这天,很多学生买了鲜花准备送自己亲爱的老师,在我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后,他们大多数把花带回去送给了自己的母亲,也有少数还是把花送给了我。这一天,小毛(他是一名特殊学生,患有癫痫,由于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有时表现出极大的冲动性和顽固性,对周围人的合理建议常常表现出对抗情绪。)也买了花,可他总在座位上摆弄几枝康乃馨,有一朵花已被他掐断了,只剩下几朵绿色的花蕾了,他居然还在笑。我有些看不过了,走过去,捡起掉在地上的花,问道:“小毛,你手里的花是送给老师的吗?”“是的。”他笑着答道。“那你为什么不送,反而把花掐掉呢?”他有些不好意思,但想了想却说:“我要等这几朵花都开了再送的!”明知他这是借口,但我转念想:也许这是教育他的一次机会。于是,我从他手里拿过花,对他说:“那你愿意把花养在教室里,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看到它开放吗?”
接下来,我让他找来一个塑料可乐瓶,再放好水,插进那几枝花,把这瓶花放在教室前的北窗台上。然后我对同学们说:“你们愿意看到这花在教室里开放吗?”“愿意!”大家齐声答。“好,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来关心这瓶花,那小毛你可要更加用心照看好啊,因为那可是你送给老师的祝福啊!”
我开始留心起那瓶花来,也时常提醒小毛去换水。两星期后,我注意到原先的那些小花蕾都先后开放了。我觉得这是教育的好时机。利用班队课,我让同学们一起再来关注这瓶花,试着讨论:
(1)看看这瓶花现在的样子? (2)回忆一下两星期前的样子? (3)这瓶花的来历? (4)花开放的原因、过程?
在交流时学生纷纷谈了自己的感受。学生小廉说:那花是三月八日小毛送给吴老师的。当时,它只开了一朵,其他都是花骨朵。现在有九朵花已经不同程度地开了。放在讲台上,把教室装点得美丽而有生机。
学生小婷说:当时养花,也许是因为小毛的一句:“我要等花开了再送给吴老师。”想不到无意插柳柳成荫,它居然活了这么久,真有些不可思议。
学生小超说:是呀,看来生命有时候是脆弱的,但有时却很坚强。
学生小洁说:本来我以为这花活不过三天,现在看来我的想法错了。我想我对小毛说其实只要你不捣乱,你也可以和这花一样可爱。
学生小洲说:吴老师曾经吩咐我给花换水,当时,我想要不了几天,它就会枯萎。没想到一星期没换水它居然没死,还开出了花,我想,这花的生命力真强,我们做事也要坚持信念,那样才会成功。
……
孩子们的见解超出我的想象,小毛也在听,原来,他们不是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的,只要我们注意引导。
养花的过程就是做人的过程。在这次讨论中,孩子们确实受到了一次情感的洗礼,他们感受到了周围世界中小生命的存在,懂得了生命的脆弱,懂得了爱,懂得了付出,懂得了关注,懂得了珍惜生命。
孩子,我会搀扶着你
今年八月,我又迎来了刚入一年级学习的三十名学生,拿到学生名单前就耳闻有一名特殊学生通过种种关系最后进我班学习。开学第一天,我见到了小艺,瘦瘦小小的身子,一张瓜子脸,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双大大的眼睛,一张小巧的嘴巴。见到我后,小艺在他母亲的吩咐下朝着我叫了一声:“老师好!”因为早有了心理准备,知道小艺的口腔动过手术,口齿不怎么清楚,就没有为他说不清这几个字而惊奇,冲着他笑了笑,回了一句:“你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小艺也逐渐熟悉了起来。课堂上的小艺常常是没有坐相的,总爱侧坐着,提醒他后坐正了,可过了一会儿又侧坐了,我想:如果总是提醒他吧,也不好,这样容易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让小艺为此在同学面前失面子。于是,我只能有意无意地走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帮他把脚移到自己的单人课桌下。每当我提没有难度的问题时,小艺总是高高地举起小手,口里还不住地说:“我,我,我。”每次请到小艺发言,小艺总显得很神气,尽管他的话让听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属于“令人费解”类的,甚至让几个调皮的学生窃笑,互相挤眼睛,但是我还是奖给了他“勇敢星”,我不能让小艺因为语言障碍而失掉自信心,好在小艺也没有因为自己口齿不清而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讲话。也许是因为我常常鼓励小艺的缘故,小艺变得很爱说话。课间,有人碰了他一下或者动了他的学习用品,他就会跑来告诉我,上课的时候,小艺也会东张西望找人说几句话,久而久之,同学们也习惯了小艺的特殊语言,不再“窃笑”了。
当我为能听懂小艺的话而暗喜的时候,却又为小艺的学习担忧。生性活泼的小艺,接受能力比一般学生差多了,一节新授课下来,我让小艺到我身边读读刚刚学过的几个拼音,小艺瞪着一双圆圆的眼睛,那眼神里分明透漏出一个信息:我不会! 唉,课堂上,我让小艺拼读ba,小艺拼不出,于是我就请六七名学生读给小艺听,终于小艺学会了,我松了一口气。在拼读完书上的音节后,我自认为其他的几个音节小艺跟了几遍不一定会拼读,而ba这个音节一定会拼读的,可眼前的事实让我一惊,面对现实,我只能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教着。今天教会了,明天忘了再教,好在不管我留小艺多久,小艺也不掉眼泪,我知道,他也想一学就会呀!
小艺生长在一个经济状况很好的家庭里,父亲经营着一家工厂,平时只要小艺开口,家人总是满足他的一切要求,爷爷、奶奶更是宠爱着这个小孙孙,什么事都不要他做,这样就造成了小艺的动手能力极差的后果。学了拼音后就有了写字的任务,大多数学生能按着我说的握笔要求写字,可是小艺握笔的样子总让人感觉出他的紧张、乏力,写出来的字,有的“横行霸道”,有的“随风飘扬”,让他擦去实在不好的字时,他左手拿着橡皮乱擦一通,不少时候擦破了本子,这时的小艺又瞪着圆圆的眼睛看着我,嘟囔着:“本子破了。”一副不知所措的神情。一旁注视着小艺的我,急忙拿起橡皮为他擦字,一边擦一边教他擦的方法,希望小艺能早早不要我“代劳”。
面对天真的小艺,这位老师从不因为小艺由于语言缺陷不与人说话而责怪他。她只说了一句:“孩子,你的学习生活刚刚起步,我会搀扶着你走好这起始的每一步的,你也不要气馁呀,一起朝前走。”是的,孩子是纯真的,不能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老师不喜欢我的痕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