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策略,国内外的学者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为达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有人认为是为达到教学目标所具有的组织行为,有人认为是为达到教学目的系统地安排的教师活动,还有人则认为是一系列引导师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的行动方针。实际上,教学策略就是为达到教学最优化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除此之外,还应包括学习策略和学法指导等。①教学策略是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知识。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无论采取何种方法,何种技术,何种组织行为,都必须对所运用的知识有科学的认识;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掌握任何运用已知条件去解决未知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②教学策略应包括解决问题时所采取的原则和方法:一是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原则和方法;二是这些原则、方法的具体操作;三是操作程序,是指操作过程中的要求、目的、计划等。对于这三者,不能简单地使用加加减减,它应该是针对问题的特殊性,按照一定的要求,由教师将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并相互补充的一个程序。③教学策略要有效地解决问题。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是判断教学策略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被称为“策略”的东西不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那就不能称之为教学策略。当然,策略的运用是否有效,关键在教师,关键是教师的思维方式是否得当,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能否灵活运用,教师的教学机智怎样。
教学策略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问题的情境性。从严格意义上说,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每次所面临的问题都是不同的,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也应是不相同的。每个问题的情境都是特殊而具体的,教学策略则应从问题的特定情境中产生,又应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
(2)目标的指向性。目标的指向性是指教学策略总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无论是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方式,还是活动的程序及环节,都是指向教学目标的。
(3)设计的组织性。设计的组织性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需要依据授课的目的及要求,将相关的方法及操作,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制定出来。教学策略的组织性要求教师策略一要程序化,不能杂乱无章;二要简约化,不能重复使用,造成设计浪费。
(4)程序的操作性。程序的操作性是说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而设计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它最终将通过教师的授课来完成。应此,教学策略要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
(5)方法的灵活性。方法的灵活性是指教学策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问题,不同策略可以解决相同问题。
(一)寸有所长——扬长匹配策略
1.学习课程的协同匹配
由于课程设置的越来越细化与社会对人的能力的需求越来越综合化的矛盾日益明显,以及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导致了学生的学科倾向过早地显露出来。如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现阶段的方法就是加强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通过协同教学内容来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即在保证核心科目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各学科的内容之间形成互补,使教学内容体现出综合的特征,让具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每一科学习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感应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学科侧重学生不同能力的发展,而教学内容的综合特性必然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适当融入一些理科知识或者外语的成分,从而使语文水平不高但理科成绩较好或者外语成绩好的学生有了用武之地,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找到了学习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样,在理科教学中,恰当地融入文科知识,也有利于提高理科成绩不好但文科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近几年,我们在各学科整合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如在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课程中,我们就积极尝试与各学科整合:
——与英语教学的整合。我们组织了一次“走进肯德基”活动,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英语口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接受不同层次英语水平的挑战,使“课堂英语”走向“生活英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活动前,我们将有关购物的句型、单词都在课堂里教下去,并与肯得基进行联系,要求肯得基的营业员也能用英语与学生对话。熟话说:十个老外十种风格。学生在这样一种真实、自然的购物环境中使自己适应不同的语言交际对象,并在活动后用英语与自己的同伴谈体会、感想、说自己看到的新鲜事,既活化了教材,又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
——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以设计购房方案为载体,课前让学生收集各新建小区的地点、房价、户型、楼层系数等房市信息,课中教师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如人口、几代人、收入、存款、购房补贴等,然后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种购房方案。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数学的运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学生在设计和交流的过程中创新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
——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广告与我们同行。由于广告的知识很多,所以我们让学生自己选择与广告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如有的研究“广告的形式”,有的研究“广告的种类”,有的研究“广告的特点”,还有的居然要研究“广告法”——哪些广告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等等。通过研究,学生们对广告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他们还意识到,随意张贴广告不但影响市容市貌,还与创建文明城市无锡格格不入。因此有的同学回家自觉清除居住小区的不文明广告,还有人向大队部提出在校园内张贴文明广告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议。于是,大队部在校园内发起了征集小广告的活动。
——与品德与生活课的整合——我从哪里来。让学生找出生证,问父母我从哪里来,模仿母亲怀孕,感受上下楼梯,蹲下系鞋带、洗菜、睡觉、推车、拖地的艰难,将出生时跟现在的我做比较体验成长的快乐,采访父母自己成长中最令人难忘的一件事,说说想对父母说的话,选一张照片,把话写下来。
2.学习风格的协同匹配
在感知事物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善于分析,有的学生善于综合,有的学生擅长对信息进行整体加工,有的学生则注意对信息的细节性加工。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比较简单的问题,整体把握效果更好;比较复杂的问题,对细节进行分析整理,可能处理起来会更快,思路更清晰,更有条理性。这只是由于认知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认知风格,并不是能力上的强弱。在教学中,就要恰当地设置问题,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对不需要过多思考的问题,可以让场依存型学生回答,以发挥其整体直觉把握的特长,从而引导场独立型学生学习整体把握的方法,锻炼直觉感受的能力。遇到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则可以让场独立型学生表现一下,让他们具体详尽地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以帮助场依存型学生了解解题思路、过程、策略,逐渐发展其逻辑分析能力。不仅如此,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还能够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场独立型学生通过对场依存型学生的整体直觉能力的评价,学会了积极地简化思维过程;场依存型学生通过对场独立型学生清晰的分析、推理过程的评价,则学会了适时运用逻辑分析的策略。
这样,通过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以及各种信息的反馈,可以不断调节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习惯。
3.学习兴趣的协同匹配
学习兴趣的形成发展依赖于以下几方面的条件:新颖的刺激;成功的体验;适合个性的活动;个体的责任感和义务。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活学习状态,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
而以下几点更要努力做到:
第一,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明确学习目的,旨在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明确作为一个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促使其自觉地学习。学习目的教育不仅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理想前途教育、义务责任教育等,还应包括各门具体学科、各种学习活动的地位、作用教育,以及将学科知识与实际运用紧密联系的意识教育。也就是说,每门学科,每个章节、每个课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具体的知识落实,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启发式、情境式教学,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引起学生对新鲜刺激的不断探索。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不断启发学生思考,不断刺激学生的思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则可以引起学生“认识冲突”,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适度的学习目标,时常的成功体验,可以激励学习动机。适度的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适度学习目标的实现,可以让学生得到战胜困难、实现目标后的成功愉悦,体验到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过易的学习目标,不能引起学生成就感的满足,难以形成动机;而太难的学习目标,会因难以达到而使学生望而却步。④培养独立进取的个性,使学生自我激励。帮助学生养成独立进取的个性,使之能够不断进行自我激励,是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而学生独立进取个性的培养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密切相关。学生个性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退缩,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上进心,远大的理想抱负,并将之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使之能持续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高效率运行;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个人的行为融入到集体之中,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的良性竞争,用集体氛围来促进个体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正确、强烈的学习兴趣。
“爱”在这样的情境中升华
如《父母的疼爱》是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中的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明白要关心和了解父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精心设置了体验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深入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之情。
镜头一:当一回爸爸(妈妈)
当同学们在“小小故事会”上敞开心扉交流完父母疼爱、关心自己的真实感人的故事后,我趁热打铁,给学生提供了一次体验的机会——角色扮演(当一回爸爸或妈妈)。
师:同学们,你们的故事讲得真动听,那么,能不能把自己所讲的故事编成一个小剧本,由你来扮演你的爸爸或妈妈呢?
众生(异常兴奋):能!
师:要当一回父母可不是想象得那么简单,先在四人小组内商量选定演哪一个故事,然后选出爸爸、妈妈、孩子这三个角色,另外还有一名同学就由你来当导演,就是具体从神态、动作、语言来指导大家怎样演好。
生分成四人小组先商量后演练,师巡视相机指导。
师:哪一组能上台来表演了?
一组学生自告奋勇地上台。
师:掌声欢迎! 其余同学可要仔细观看,并准备谈谈观后心中有什么感受?
一组学生开始表演父母加班后误了接孩子时间后而四处找孩子的情景。
师:这是发生在我班扮演妈妈的黄佳同学身上的一件真实的事情,现在我想现场采访一下这一对“父母”:你们分别当了一回爸爸、妈妈,此时心中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一:我直到今天才真切地感受到那天我妈妈找不到我时的焦急之情,父母是这么爱我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关心、体谅父母呢?
生二:我真没想到当一个爸爸会是如此辛苦,加班回来误了时间接不到孩子又是那么心急如焚,想到平时我还要调皮惹父母生气,我真是太不懂事了。
师:其他同学看过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三:我觉得陶晨烨和黄佳演得挺投入的,演妈妈的黄佳找不到孩子时都快急得哭出来了!
生四:看了他们的表演我想说的是天底下最博大最无私的爱莫过于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有句诗说得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说得真精彩! 你这一说也让老师不由地想到了我的妈妈。我的妈妈也跟你们的妈妈一样,有着一颗疼爱、关心子女的心。记得我刚考上师范学校那一年,妈妈总担心我吃不惯学校饭菜。一个阴雨天,还特地大老远地赶来学校为我送来热腾腾的菜,望着早已被雨水淋湿的妈妈,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妈妈,你让我感受到了世上最伟大的爱——母爱! 如今,妈妈渐渐老了,原本乌黑的头发中也增添了许多白发,但唯一没变的仍是妈妈那颗疼爱、关心我的心! 在此,我想把一首小诗送给我的母亲。(多媒体出示《妈妈的爱》)
镜头二:献给父母的爱
师:面对生你养你的父母,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干什么呢? 今天你们的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不能前来听一听,看一看,不过没关系,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录音机把你想说的话录下来,到家长会时再放给你的父母听好吗?
众生鸦雀无声,一下子进入了这一特别的情境中。
生一:亲爱的爸爸妈妈,每天除了上班,你们就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我的生活和学习上,有什么好吃的第一个想到的都是我,可我却还要挑三拣四;学习上给我最多的是鼓励和支持,可我却不知你们的良苦用心,学习上遇到困难就退缩,想起这些可真令人惭愧呀!
生二:妈妈,您整天为了我们这个家而操劳不停,今天我想把这首老歌送给你,希望你喜欢。(生独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生三:爸爸妈妈,你们最爱听我拉琴了,今天我就给你们献上一曲二胡独奏《步步高》,同时,祝你们永远健康、快乐!
……
师做现场录音。
新颖的刺激是学习兴趣形成发展的条件之一,在本堂课中我巧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重点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在角色扮演中提升心灵体验。三年级的学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疼爱,但不一定清楚父母究竟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多少心血,同时有的学生习惯了父母的疼爱,不知道珍惜和感激,因此课上有必要引导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基础上深入感受生活,感受父母的疼爱,珍惜并以实际行动感激父母的疼爱之心。在教学中,我注重让每个学生亲历体验。如在开展了“讲一讲父母疼爱自己的真实故事”的故事会后,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父母疼爱自己的故事”。学生积极性顿时被调动起来。指名上台表演时,一组同学表演孩子摔伤后父母着急送医院的情景;另一组同学表演父母加班误了接孩子而四处找孩子的真实故事。由于故事是真实的,学生表演较投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表演完后我再请他们谈谈感受,感受是一致的:当父母真不容易! 这让学生再次深入感受到了父母的疼爱,对父母的感激情怀也油然而生。实践证明:角色扮演是一种换位体验,它能帮助学生提升心灵体验,恰当用好它,将提高品德课的课堂效益。
(2)巧设情境,激发情怀。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父母的疼爱,并能激发其报答父母的情怀。总觉得这堂课能与孩子的父母亲一起面对面来上,效果一定不错,但苦于家长工作忙,请来上是不可能的。于是在课堂最后我巧设情境,把学生想说的话,吹、拉、弹、唱等才艺表演都做了现场录音。当学生听说录音后还要在家长会时放给父母听时,教室内一片宁静,听着一首小诗,一句祝福,动听的琴声,美妙的歌声时,孩子们,老师们都被你们一一感动了,此时学生对父母的感激情怀似乎尽在不言中了。因为爱,已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升华了!
品德课蕴含着众多的道德教育因素,如上述案例《父母的疼爱》一课就是要使学生感受并懂得回报父母的爱。课上,若是单凭空洞的说教,怎能深入学生内心世界? 又何谈让学生乐学? 因此该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设计了“角色扮演”这一体验情境,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体验中激活了学习状态,并加深了学生原有的认知感受。另外在课堂结尾处的现场录音,又为本堂课掀起了第二次高潮。在这样的特定情境中,学生已被深深感化、吸引,对父母的爱就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渐渐升华!
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
在教学《我也是普通一兵》一课第三自然段,细读到“少奇同志不顾保卫人员的劝阻,连忙跑上甲板参加抢险。船长急坏了,坚决要求少奇同志回舱休息。”时,我便引导学生想象,保卫人员和船长分别会怎么劝阻。学生的想象竟如此丰富:“有的保卫人员连忙劝阻说:‘主席,甲板上危险,您不能去!’”“有的保卫人员急忙上前阻止说:‘主席,现在江面上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小山似的巨浪一个接一个卷到甲板上来。您看,江轮在波峰浪谷间摇来晃去,情况多危急啊,您还是别去了!’”“有的保卫人员马上劝阻说:‘主席,抢险有我们呢,您是我们的主席,出了事,我们担当不起啊!’”“船长急坏了,坚决地说:‘主席,您不能去,您是我们的主席,您不能出事,我们得保护您! 今后还有更多的事需要您去处理,况且您已经为葛洲坝的选址忙碌了一天,很累了,快回舱休息吧!’”……
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我又引导学生体验人物的心理,分别扮演主席、船长和保卫人员,演一演当时劝阻的场面,学生学习兴趣更浓,体会也更深! 学习至第九自然段,知道当时脱险的船民发现是少奇同志救了他们,无不激动万分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船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又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紧握少奇同志的手、两眼噙满泪花的船民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学生的思维格外活跃,话语也同样精彩纷呈——“有的船民激动得热泪盈眶,说:‘刘主席,您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哪! 我们终生难忘!’”“有的激动无比,紧握少奇同志的双手说:‘刘主席,您真是我们的好主席!’”“有的疾步上前,激动地说:‘刘主席,您在危急时刻,不考虑自己的安危,还坚持要救我们民船上的人,真是了不起啊!’”“有的抱紧刘主席,两眼噙满泪花说:‘主席,您真是一位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好主席呀!’”“有的充满激情地说:‘主席,您是舍己为人的好主席,是人民的好主席,人民爱戴您!’”……
这种无所顾忌、各抒己见的场面,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把头脑中生活经验的积淀付诸对本文的理解,将问题解释和想象得多么贴切、自然、合情合理。学生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识的主体,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理应维护和发扬学生的这种天性,要让学生兴趣盎然地畅所欲言,让他们独特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张扬。
以上案例中教师能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中引起学生“认识冲突”,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4.认知方式的匹配策略
不同学生的认知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根据认知方式制定教学策略可分为匹配策略和失配策略两类。所谓匹配策略,是指针对学生认知方式的长处、兴趣活动学习偏爱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这种策略下学生的学习速度快,学得多,有利于直接获得知识。有关实验证明,在课型结构和知识结构方面,启发程序和算法程序适合于场独立型学生,而分支程序则适合于场依存型学生。因此,教师在备课、上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选择有利于发挥其长处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合理组织和安排学习内容和课型结构,力求使教师的授课内容、问题设计及启发、课堂安排、授课方式等与学生的认知方式匹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这样的作业,我们喜欢!
老师布置作业,学生按要求去做,这是天经地义的,在学生看来似乎早已是约定俗成的事。如今,有多少老师都会发出类似的感叹:“现在的学生在接受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时怎么就那么愁眉苦脸的,好像一切都是为老师而做的。”于是一个问题就常在我脑海中萦绕:什么样的作业学生才能真正喜欢? 终于在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我尝试着留给了学生一份别样的作业,结果真是出人意料,这使我对作业设计又产生了新的看法。
那天,正值上学校语文科研课《珍珠鸟》。我先是尝试着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了个性化的阅读,使学生对小鸟是怎样逐步信赖作者“我”有了多角度的深入体会。学完全文,同学们早已喜爱上了珍珠鸟,更被文中那人鸟相依的画面所深深吸引了。我一改往日布置作业的传统做法,留给了学生这样的作业:“同学们,今天的课到此结束了,你们一定有了不少的收获和体会吧? 那么,你们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呢?”此言一出,没想到学生满脸疑惑,默不作声,也许是他们还从未受到过这样的待遇:学生还能为自己留作业? 等缓过神来,学生们开始欢呼雀跃起来,紧接着,小手如林。我惊喜地发现连班中最胆小、怕发言的黄钟、顾晓玲等人也悄悄地举起了手。
“老师,这只小珍珠鸟真是太惹人喜爱了,课后我想把它画下来!”
“老师,我家中也养着一只小鸟,可是小鸟就住在简陋的鸟笼中,今天回家我也要像作者那样为小鸟建一个舒适而温暖的巢! 我还要给小鸟起个名,写篇日记描写我和它的故事。”
“老师,我爷爷以前曾为我抓过一只小鸟,我想写一篇关于保护小鸟的文章,读给爷爷听,让爷爷知道我们要爱护小鸟,爱护一切小动物。”
“老师,课文中人鸟相依的那一幕太让人感动了,我想一直把它记诵在脑海里。”
……
要不是自己耳闻目睹,我真不敢相信这些回答出于四年级小学生之口。
“同学们,你们为自己设计的作业真精彩,连老师都自叹不如,我真替你们高兴! 同时,我也相信你们一定会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课后认真地去完成这份作业。”
真没料到,换个形式让学生自己说出来的作业内容远比老师用权威性的命令发布的作业有创新精神。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设计自己喜欢的作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样的作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多样,可以想象学生在完成自己喜欢的作业时,是多么愉快!在这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充分发展了他们的个性和潜能,增长了见识,又形成了能力。这也是一个质的飞跃,是作业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学习能动性的体现。是啊,老师们,新课改别忘了改进作业布置! 让我们的作业设计从尊重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出发,让作业内容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把作业真正变成学生展示聪明才智和张扬个性的舞台,从而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也能让学生真心实意地对我们说:“老师,这样的作业,我们喜欢!”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方式,以上教学案例是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喜欢的作业,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才会有这些充满个性化的作业:爱画画的同学想把小鸟画下来;爱朗诵的同学想把文中人鸟相依的一段记诵下来……其实这一切都是针对学生认知方式的长处、兴趣和学习偏爱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的结果。
快乐游戏快乐学
镜头一:
在一二年级的跳跃教材中有“跑几步一脚踏跳,双脚落地”和“连续跳”等内容,教师根据教材教给学生跳的方法,然后创设情境,规划新颖的场地图形:两个同心圆,半径为8米和9米,小圆内为安全岛,两圆之间为河沟。让学生扮成小白兔,一名学生扮成兔妈妈,另请一名学生扮成大灰狼。进行演练。兔妈妈带领一群小白兔,蹦蹦跳跳走在田野中,突然听到兔妈妈喊一声:“大灰狼来了!”然后,兔妈妈指挥小白兔按教授的方法跳到安全岛上。从游戏中教会学生连续双脚跳或一脚踏跳,双脚落地的方法。故事还可以变换,时而兔跳,时而小狗跳,又是青蛙又是袋鼠地连跳。经过反复模仿、练习,不但练习密度增加,而且动作负荷也有变化。在练习过程中纠正错误动作,使学生逐渐学会正确跳法,收到了较好地效果。
以上教学中,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加工再创造,采用以趣诱学、“玩”为中介地教学方法,使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故事化,将学生引入童话世界,让儿童扮演各种角色,使其沉浸在欢乐中,相机诱导到教材要求的学知上来,使儿童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锻炼身体、发展思维。
镜头二:
一二年级中的立定跳远教材,为了巩固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我们把全班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组进行“跳圈接力比赛”,在场地上画上8个圆圈,8个圆圈画成三角形,距离不等,要求每一次都必须跳进圈里,比赛可设男、女团体,混合团体。又如:一二年级中的快速跑教材,在学生掌握跑的基本技术的基础上组织一些游戏跑、迎面接力跑等形式来代替一些传统的比较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
在以上的教学中,我采用游戏、比赛的形式来巩固练习。游戏形式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比赛形式紧张激烈,它们都是儿童所喜爱的。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练习的兴趣,而且在游戏、比赛中培养了学生的一些好的意志品质和集体观念,同时也提高了练习的质量。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低年级学生喜动、善模仿、注意力持久性较差、认知思维还不成熟等特点,适当采用游戏、比赛等教学方法,能更好地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切合学生心理,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快乐学习,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尺有所短——补短策略
1.学习风格方面的补短策略
独立型学生由于不轻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经过认真思考而认为正确的答案,而场依存型学生则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自己熟悉、喜爱的人的影响。课堂上,老师笼统地问“是不是”、“对不对”,很容易使场依存型学生失去进一步思考问题和掌握方法的机会。因此,对场依存型学生就要适时适当地改变教学策略:(1)在场独立型学生陈述个人见解时,要求场依存型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使他们能够较为具体地了解那些值得学习和需要改进的地方。(2)有意创设多种认知情景,如在处理选择题、阅读理解题时,可有意识地让学生去理解正确答案与错误答案的差异,通过比较,了解内部标准与外部指标的不一致性,逐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3)通过组织场依存型学生的小组讨论,逐步培养其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和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小组讨论要注意两点:①注意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搭配,避免同种类型的学生过于集中;②充分考虑场依存型学生易受外界影响的特性,强化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辩难。
“谁”爱惜苍苔?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案例
师:谁能说说第一句诗“应怜屐齿印苍苔”是什么意思?
生一:我认为意思是说大概是花园的主人爱惜苍苔,怕我的木屐踩坏他家的苍苔。
生二:我认为这句诗意思是说,可能是花园的主人爱惜苍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
生三:我认为诗句意思是我应该爱惜脚下的苍苔,别让木底鞋把它踩坏了。
是谁爱惜苍苔呢? 三位学生两种不同的理解,我颇感意外,决定改变先前的教学设计,由赞成两种不同意思的同学分别组成正、反方,进行一场辩论会,并要求学生结合插图仔细阅读全诗,细细揣摩诗人表达的意思。大家兴趣盎然,一会儿摇头晃脑大声吟诵,一会儿又默默看图深深凝思,一会儿查字典,找资料,一会儿交头接耳小声谈论……经过充分酝酿,双方各自推出代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正方一:我们根据插图和诗句意思可以知道,诗人站在花园外面,久久敲那柴门却不见开,于是就想可能是主人爱惜绿绿的苍苔,怕人把它踩坏吧。
反方一:那你们所指的苍苔是哪儿的苍苔呢?
正方二:当然是花园里的苍苔!
反方二:不对! 诗句中所指的应该是园门外的苍苔。因为诗人到朋友花园游赏,不料园门紧闭,主人不在。主人外出当然要关了园门,可是关了园门难道就能说是主人爱惜苍苔吗? 肯定不是! 诗人站在门外久久地敲门,在那儿来回踱步,以至木屐踩坏了苍苔,因此发出了我应该爱惜脚下苍苔的感叹。
正方三:可是根据注释,“应”是大概、可能的意思。如果照你们所说,这一句就应该解释成“我大概应该爱惜脚下的苍苔”,作者怎么连自己爱不爱惜苍苔都不敢肯定呢?
反方三:作者当然知道爱惜苍苔,不然怎么说不让木屐在上面留下脚印呢? 我方查过字典,“应”有两种读音,一读yīng,有该、当和答应两种意思;一读yìng,有回答、应付、适合、接受等意思,唯独没有大概、可能的意思,我们认为这里“应”读一声,是应该,应当的意思。
正方四:照你说,难道是编者错了吗? 我们的课本可是经过专家审定过的啊!
反方四:编者难道就没有疏忽的时候吗? 根据我们对诗句的理解,主人紧闭园门构不成爱惜苍苔的原因,爱惜苍苔的恰恰是诗人自己。
反方同学精彩的辩驳折服了其他同学,也深深地说服了我,我表扬了他们认真钻研的精神,并宣布反方获胜。
法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堂课中,我没有把教参对诗句的分析和自己的理解生硬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通过阅读、讨论、探究,理解到了不同于课本、教参的诗句意思,这正是他们在阅读实践中对古诗意思的富有个性的把握和理解。在这其中,不管是场依存型学生还是场独立型学生都有了陈述个人见解的机会,学生的独立性和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上述案例中,教师针对班中学生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看法的现象,提供了一次正、反方辩论的机会。在组织辩论中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一起得到了充分的讨论、辩解。在这样的氛围中,在场独立型学生的带动下,相信场依存型学生也一定能燃起批判性思维的火花。
2.学习能力方面的补短策略
(1)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与学生学习有着密切关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对学习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常常消极地对待学习,注意力容易转移,不够集中。因此,教师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加强信息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评价,积极帮助各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使他们获得奖励和肯定的机会。(2)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是不同的。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更需要有耐心、同情心的老师的帮助。因此,教师在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进行帮助时,要采取个别化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是学生行为的诊断者,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3)采取“发展积极归因倾向”策略。归因倾向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人格特征,主要通过学生的成就动机,学生对待学习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归因有两种倾向:一种为内部归因,一种为外部归因。内部归因是把自己从事的活动及活动的结果归因于自身的内部因素;外部归因正好相反,认为自己受命运和他人左右,外部因素对自己影响是决定性的。研究表明,学习能力较差、经常失败的学生常常有外部归因倾向,他们把失败的责任归因于家庭、教师和学校,因而对家庭、教师和学校产生强烈的不满,对学习产生抵触的情绪。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发展积极归因趋向”策略,训练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成败进行客观而积极的评价和归因。
闭上你的眼 开启她的心
不记得当时上的是什么课文了,也不记得是哪一个同学,只是当时的一刻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我教的是刚刚踏入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对于一切都感到陌生而新奇。我班有个女孩子生性腼腆,性格内向,从来都不大声说话。偶尔老师请她发言,话没说,脸就涨得通红,支吾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有一次,我又请到这位同学起来读书时,她的声音很轻,我还是和以往一样,充满期待地说:“你能大声点儿吗? 这样别的同学都能听见了,那多好啊。”她又读了,声音还是那么轻。我又鼓励道:“已经有进步了,大胆一些,你一定能读好的。”她又试着读了一遍,不知是由于紧张还是害怕,她的声音竟没有提高多少。她连续读了三次,都不及其他同学的一半声音那么响。此时,有的同学对她露出不满的神情,有的在小声地议论,有的在批评她这么不争气……看着大家对她的种种不满,看着那女孩羞愧得快要哭的样子,我灵机一动,对大家说:“同学们,刚才我们都瞪大了眼睛盯着她,看她读书,也许是我们眼睛里的光太强了,都刺得她不敢大声读书了。现在,我们一起把眼睛闭上,趴在桌子上只用耳朵细细地听,相信,每个同学一定都能听得清清楚楚。”闻言,全班同学果然都悄无声息地趴在桌子上,闭眼。我用鼓励的目光注视了那个同学一会儿,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奇迹出现了,那个女同学像鼓足了勇气似的,声音高了许多,一字字似钟声一样敲在每个同学的心上。一读完,全班情不自禁地响起了掌声,那个女同学的脸笑得像一朵灿烂的花。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性格内向、怪僻的孩子,这些孩子的回答往往不尽人意,我们一般的做法都是运用鼓励的语言,如“再来一次,一定会更好”,“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再试一试”。对于上面的女孩,这样的鼓励并没有使她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我觉得,我们在教学中光有耐心、鼓励还是不够的,必须有合适的教学策略。心理学家认为,班集体的气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团体成员的相互作用是令人不愉快的、不友好的,不能给人以促进作用的,这种班集体的气氛便是消极的。”就如面对这个同学每读一遍之后,大家的反应是不满、批评、指责……这样营造的班集体气氛使孩子越来越沮丧,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又怎么会有好的效果呢? 但是,课堂上一个小小的形式的改变,由看着她读变为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前后就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当大家没有了埋怨,给女同学充分的理解、帮助、支持,这样便给人带来愉快和舒畅的情感体验,班集体气氛则体现着积极性的色彩。
老师引导全班学生闭眼欣赏的行为,是营造积极气氛的举动,为该生构建了一个全班学伴理解她的支持性环境。该生当然会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学习上的进取感。我想,如何在课堂上、学习中乃至生活中,关注孩子幼小的心灵,努力创设、积极利用良好的班集体气氛,是我们每个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师爱——开启学困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班上有个叫王磊的同学,他一生下来就没有左手,同学都瞧不起他,甚至有些同学还要讥笑他。因此他不爱当众讲话,课上从来不发言,成绩也很不理想。尤其在英语课上从来都是一言不发。这样的学生怎样来学英语呢?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想作为我们老师首先不能放弃他,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说这个学生差,那个学生不好,却没有从自身的教学中去检讨。学得不好的学生不一定是差生,他只是还不想学或还没学进去。如果没有真正地去关爱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材施教,而是听之任之,那老师眼中的差生就真的成差生了。其次作为一名老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极其丰富而又脆弱的心灵。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他们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只有我们全身心地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最平等而博大无私的爱,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赢得最强有力的教育力量。因此我们老师应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乐,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这是一种情感上的触动。学习英语是语言的交流,同时更是通过语言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在英语课上,王磊听课比较认真,但不肯回答问题,他怕同学讥笑他。每次课上叫他发言,他总是一言不发,甚至连头都不抬。由此可见,要解决王磊身上的问题,需要我们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创造地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只有在最佳的情感条件下产生真正的习得。”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我们应该给孩子们一个位置,把他们当成我们教学工作中的朋友,在心理上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一天课上,我看到王磊在专注地听讲,于是就提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请他回答,但他仍然站起来低头不语。一些同学又发出了窃窃讥笑,有的学生不耐烦了,大声说道:“老师,他肯定不会的,不要浪费时间了。”有的学生一边笑一边说:“他会回答,真的是铁树开花了。”还有的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太可笑了。”我沉吟了片刻,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王磊特别想听你们的发言,所以自己不举手发言,你们看他听课多么专心呀! 这说明他非常想向同学们学习,是个善于学习的孩子。老师相信他这个问题肯定会回答,他不回答就是因为我们同学要嘲笑他,要是我,我也不敢当着同学的面回答。”说到这里,再看王磊的表情,已经由原来的紧张羞愧,变得轻松自信了。我就趁热打铁,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我们保证以后再也不讥笑王磊好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好!”于是我顺水推舟,说:“现在请王磊继续回答这个问题。”话刚说完,只见王磊很自然地站起来,大声地回答起来。说完以后,我带头为他鼓掌,同学们也由衷地为他鼓掌喝彩。王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以后的课堂,我经常可以看到他高举的手。课后我也经常和他进行沟通。他变得越来越积极,学英语成了一件乐事。
给学生一个发言的机会,让学生觉得自己与老师是朋友,在课堂上也有主动权,就很容易主动地走进课堂,正所谓“英语教学应体现语言的交流,语言运用的精髓之处在于互通感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进入学生这个神秘之宫的大门,教师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孩子。”怎么变,那就需要我们走到孩子的身边,轻轻蹲下身以平视的目光、平等的语言、亲近的心态与他们多进行交流和沟通。一句温柔的话语,一个关切的眼神,就足以拨动他们的那根弦,去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喜欢这个老师、这门学科,并为之付出努力!
以上案例中的学生可以认定为学习能力比较差,在启发其成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给其的是耐心的等待,积极的鼓励,在这样一种信赖的空气中,她(他)逐步树立了自信。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都不同,因此,教师要经常性认真研究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水平,为每个学生确立适合其发展的成功标准,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尤其是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更要为其确立一个能够促使他积极学习、不断进步的学习标准,使其体验成功,取得进步!
3.认知方式的失配策略
所谓失配策略,指针对学生认知方式的短处或劣势进行教学设计,力图克服某种认知方式或机能上的欠缺或不足,使学生学习心理机能的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有意识的失配策略一开始实施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得,表现为学习速度慢,学得少,学生难以理解学习内容,但由于它是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设计的,有助于弥补学生因认知方式差异而产生的欠缺,有利于心理机能和学业能力的均衡发展。另外,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的千变万化,也要求学生均衡发展,学会采用不同的认知方式。
教学过程的有意识失配与无意识失配是有根本区别的。有意识失配是明知其短而补之,有明确的弥补目标,有具体的弥补措施;无意识失配则缺乏对学生认知方式的辩识,不知道何为长处何为短处,更谈不上弥补的目标的和方法。
(三)发展个性策略
1.针对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采取教学策略
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年龄小的学生喜欢富有同情心、支持自己的教师,他们希望老师处理问题公平、公正,教学内容新颖有趣;高年级的学生则喜欢学科知识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他们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在根据自己对教学的理解,而不是情感因素。因此对年龄偏小的学生应偏重于选择能引起师生认同的和情感共鸣的教学策略。
学生对地位和需要的意识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好评,但这种意识还不是很强烈。大些的学生就很明显地意识到对地位和权威的需要,表现为从内心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尤其是别人对自己智力活动成果的赞扬。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英语课,多一点人文关怀!
T:Hello!I'm your friend,Mary.Nice to see you again!
Ss:Nice to see you.
T:Hi,Gao Song,How are you?
S1:I'm fine,thank you.And you?
T:(smile)I'm fine,too.Oh,your hands are very warm.
T:Hello,Gu Xing!It's cold today,isn't it?
S2:Yes,it is.
T:I don't like the weather.
S2:Me,too.
T:Oh,your hands are so cold.Please be careful.
以上教学片段是一节公开课的开场白,主题就围绕着相互问候和讨论天气状况,极为普通的对话。教师并不是第一次和学生见面,所以相互交流时显得十分轻松自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学生能够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关于四季的单词spring,summer,autumn,winter以及cool,hot,cold,warm 等,开头这一部分让我感觉到了教师教学设计的良苦用心。
其一,教师“随意”地在教学内容上安排了前后的渗透。看似随意,却是教师的精心设计。因为本课时要求学生能掌握包括cold,warm 在内的一些四会单词,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感知了这几个形容词,了解了他们的大致含义和用法。应该说这一“刻意”而又不失自然的安排为后面的教学起到一个较好的铺垫作用。教师努力创设活泼的教学气氛,使课堂教学实现整体优化,并将教学活动巧妙引导至预先设订的教学目标上,有意识的渗透语言交际知识。
其二,从这一片段,我体会到了嘘寒问暖的真正含义。再放大点看,就可以把它理解为课堂中人文关怀的体现。人文关怀就是一种以关怀为主体的思想和行为。课堂呼唤人文关怀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英语课堂,嘘寒问暖的机会非常多,单就问候方面的内容就可以学习几个课时。一般在每堂课上,师生都要就How are you today? 等问题进行交流,但那一般只是任务式的发问。而在上述案例中,我们看到教师询问了学生的身体状况后,转而又说
“Oh,your hands are very warm.”“Your hands are so cold.Please be careful.”
等。作为学生,这时,他会意识到老师对他的问候是多么真挚诚恳,感动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因此,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在小学阶段,学生一般都喜欢富有同情心,支持自己的教师,他们希望老师处理问题公平、公正。教学内容新颖有趣,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偏重选择能引起师生认同和情感共鸣的教学策略。这位老师在执教时,就是有意识地运用到了这一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了解儿童——这是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最重要的交接点。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要能在平时的师生交往中与学生形成和谐民主的关系,形成一种教师的亲和力;在课堂的交往活动中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学生;平时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尤其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都要努力争取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帮助每个学生去发现自己的价值,发展自己的个性,让爱充满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2.针对学生注意力保持特点采取教学策略
学生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通常年龄较小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年龄较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长。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为15分钟左右,中学生则可达到30分钟左右。因此,适当地变换教学方法,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等,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或因教得不当而产生厌学情绪。
快乐课中操
我执教二年级品德课《我与小动物》,在和学生一起认识了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在大家的头脑中形成了“动物是我们的朋友”这一概念后,要学生来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时,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
师:小朋友,你们一定有自己最喜爱的动物朋友吧? 老师也有,我来学学它的叫声,你们来猜一猜是谁,好吗?
生:好。(www.xing528.com)
师边表演边学叫:“布谷,布谷。”
学生猜:布谷鸟。
师:真聪明,正是“布谷鸟”,也叫杜鹃,它的叫声真好听啊! 每到春天,它就“布谷布谷”地叫,催促农民伯伯快点耕种,所以它不仅是老师的好朋友,也是农民伯伯的好朋友。
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把自己最喜爱的动物朋友介绍给大家吗?
生:愿意。
师:有没有注意老师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把布谷鸟介绍给大家的?
生一:学它的叫声,说说它为什么是我们的好朋友。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呢?
生二:学学它的动作。
生三:猜个谜语。
生四:唱儿歌。
生五:还可以说说它长得什么样。
师:对啊,最后别忘了说说它为什么是你的好朋友。
师:谁愿意来试试。那我们先给小组里的小朋友介绍吧!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
生一:我的动物朋友可贪吃啦,它长得胖嘟嘟的,我来学它叫——吱哩、吱哩。
生:老鼠。
生一:对了,我还会念一首它的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生二:我给大家介绍的动物朋友,它长得毛茸茸的,一张小嘴尖尖的,总是对着我“叽叽叽”地叫。
生:小鸡。
师:小鸡在对你说话呢! 你猜小鸡在说什么呢?
生二:它可能在说:我饿了,快给我吃的。
生三:它可能在说:好朋友,带我一起出去玩吧。
师:不愧是好朋友,都能听懂它在说什么。其实,每一种动物都会说话,不过他们说话的声音都不一样,我们来学学。
生:好。
师:嘴巴里学它们说话,身体可以学学它们的动作。
师:小鸡说话——
生:叽叽叽;
师:小鸭说话——
生:嘎嘎嘎;
师:青蛙说话——
生:呱呱呱;
师:山羊说话——
生:咩咩咩;
师:老牛说话——
生:哞哞哞;
师:小狗说话——
生:汪汪汪;
师:小猫说话——
生:喵喵喵。
师:小朋友,以前我们学过一首动物说话的歌,还记得吗?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学生离开座位,随着音乐,边唱边表演《动物说话》。
儿童的注意力是在成长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差、容易分心。这个问题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是很普遍的,尤其是在低年级显现得更为突出。一般低年级孩子在上课到15分钟的时候就已经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出现东张西望、做小动作等情况。为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在上课15分钟左右时将教学内容编排成了一节以唱歌、活动、表演为形式的“课中操”,让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
所谓课中操,就是在上课过程中插入一段放松的活动,内容可以和教学有关,也可以纯粹就是放松活动。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手指操、全身运动,还可以是唱歌、听音乐等等。课中操在教学过程中起一个辅助作用,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或者在学生学习累的时候起一个调节作用。盛老师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巧妙地融入了课中操这一形式,在课进行到15分钟时,巧妙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我的英语“小诗”
开始时,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拿出自带衣物,学习各服装类单词。很快,第一环节顺利过关。
第二环节开始了,在说到自己的(my)漂亮衣服时,他们都特别响亮准确,显得格外的自豪。在随后的各物主代词的一一单独亮相中,学生表达清晰。接着的整体出场中,学生终于认不出谁是谁了!
我想,此刻的学生头脑中一定像一道煮糊了的菜。照这样下去的运用只能是糊里糊涂地一一猜用了。真让人着急,怎么办呢? 没辙,还是土办法——先帮大家一一翻译吧,正这么想,一首中西合璧的“小诗”出现在了我的脑海中:my,my,我的;your,your,你的;his,his,他的;her,her,她的(节奏是:x x××)。就这么带着学生念了一遍,发现光这么念,还是无法分清,因为中文“他”与“她”同音,于是,我又为这首诗配上了动作。念的时候,要求情景在同桌之间进行,说“my,my,我的”时指向自己;“your,your,你的”时指向同桌;“his,his,他的”时指向同桌外的某一男生;“her,her,她的”时指向同桌外的某一女生。就这样,一首自编的半西半中的“小诗”成了学生们口头的新宠,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学生的思维也随着他们的小手动了起来,my,your,his,her的含义在他们的指间被表达了出来。这使我后面对第三环节的组词和第四环节的句型教学轻松了许多。学生对操练运用显得得心应手。
我开心地笑了,真得感谢这首半西半中的“动作诗”。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积极性。本课中学生拿着自带的衣物学习服装类单词和各物主代词,由于与自己关系紧密,产生浓厚兴趣。教学时,我也通过各种方法(有节奏的语言,有意义的动作),收到较好的效果。感受成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抓住无意注意,培养有意注意。小学生是最具童真、最富于想象力的群体,但他们同时也是最不成熟的群体。在心理方面的表现就是做事往往只凭一时的一腔热血,有意注意远远落后于无意注意。第一环节的服装类单词教学之后,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渐分散,到第二环节物主代词的整体出现加以辨析理解时,学生疲劳了,加上整体出现时离开了具体的物品,使得四个物主代词抽象化,增加了理解难度。这时,我所自编的“小诗”以它“x x××”的节奏感和配套动作使学生耳目一新,立刻引起了他们的无意注意,在毫无负担的近乎游戏的“小诗”朗诵中,学生自然地理解了各词的含义,尤其是在对his和her的辨析上。兴趣在“小诗”朗诵中被点燃了,渐渐地,学生的有意注意又集中了起来。这在第三和第四环节的运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多样形式并用,激发思维活力。苏联教育家科罗廖夫说:“有趣味、有吸引力会使东西被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本课中这首“小诗”的朗诵形式综合化。首先,它以“x x××”节奏让学生读来朗朗上口。其次,在朗诵时,将学生设置在一定的情境中,可以是同桌之间,也可以是师生之间、好朋友之间等等。再次,朗诵时,配上动作辅助,有利于学生理解与辨析,也便于教师检查,及时反馈与纠正,师生互动。在多种形式的共同作用下,物主代词的理解与记忆变得形象了,有趣味了,有吸引力了。学生的思维充满了活力。
(3)保持学习兴趣,着眼可持续性发展。小学生大都活泼好动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但久而久之,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的教学方式会使学习内容在学生面前暗淡无光。因而,英语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发展打响前奏。本课中,第一环节的教学利用学生自带的衣物,燃起了第一把兴趣之火,第二环节的“小诗”扫除了本课学习中的拦路虎(难点),而且,燃起了第二把兴趣之火,有效保持了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兴趣,为其后续学习准备了积极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愿望。
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设计了一首琅琅上口又便于记忆的英语动作小诗,巧妙地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节奏地调节起来,使学生在注意力开始涣散之时又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寓教于乐中巧妙地化解了本课的难点,学生在轻松而有趣的课堂氛围中获得了新知。
让学生做回“小蚂蚁”
师:小朋友,你想做一回小蚂蚁吗?
(学生大叫:想。教师组织学生戴上头饰)
小蚂蚁,让我们一起去搬粮食吧! 快看,那儿有好多好多的粮食,你们各自想办法去搬它们吧!
(音乐响起,学生开始模仿蚂蚁搬粮食,操场上一派忙碌的景象。)
师:小蚂蚁,你在怎样搬粮食呀?
生:我在背粮食。
生:我们几个在拉粮食,你看我们拉了一车呢!
生:这袋粮食太重了,只能我们两个人一起抬了。哎哟,哎哟——
师:小蚂蚁,火辣辣的太阳照在你们的头上,粮食又这么重,你们觉得怎么样呀?
生:哎呀,我好累呀!
生:天气真热啊!
生:我已经满头大汗了!
师:(掏出手帕)让我来帮你擦一擦吧!
师:小蚂蚁,看到你们一个个的满头大汗,我忍不住要劝劝你们了:不要搬了,快到大树底下去休息吧!
生:(纷纷摇手)不不不,我们还要继续搬。
师:你们为什么要搬这么多的粮食呀?
生:我们要留着冬天吃。
生:是啊! 一到冬天,就找不着食物啦,我们得现在就开始准备。
生:对对对,要不然到冬天就要挨饿啦!
师:(竖起大拇指)你们真是一群勤劳的小蚂蚁。相信你们一定能过一个舒舒服服的冬天。
……
(新课结束前)
师:寒冷的冬天来到了,蝈蝈们又冷又饿,再不想办法就要饿死冻死啦! 于是,他们商量着想到蚂蚁那儿去借些粮食。小朋友,如果你是小蚂蚁,蝈蝈来到你家借粮食,你会怎么对他说呢? 现在请你们组成临时蚂蚁小家庭,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在经过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
师:(装扮成蝈蝈)亲爱的蚂蚁老弟,我们快要饿死了,你行行好,快借些粮食给我们吃吧!
(学生笑)
生:蝈蝈啊,你们在夏天的时候只顾玩乐,现在尝到苦头了吧!
生:蝈蝈,你们别看我们现在过得舒服,要知道,这可是我们辛苦了一个夏天才换来的呀!
生:蝈蝈,你们当初笑我们是傻瓜,现在你们明白谁才是真正的傻瓜了吧!
生:蝈蝈,现在我们把粮食借给你,可你一定要记住,明年也要早点准备好粮食啊!
生:是啊,明年我们可不会再借给你们粮食了。
体验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主要由感受、理解、情感、联想、领悟等诸多因素构成。它一般是从对事物的亲身感受开始,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引发联想,并生成意义。学生通过体验,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注意力持久集中,寓学于乐。
以上案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新知,这一学习策略也是很符合学生注意力保持特点的,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40分钟的时间是漫长的,如果在这中间没有加点“调味剂”,他们会很快对课堂失去兴趣,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因此,设计一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环节很重要。让学生角色体验是其一,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还设计了一些类似课中操的环节。
3.针对学生认知发展水平采取教学策略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所处环境以及认知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认知结构是学生在一个时期所具有的、有组织的认知的总和。因此,调整认知结构,学习新的经验和方法,有组织、有指导地进行教学,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恰当运用认知策略,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作为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采取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办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认知能力。
“老师,我能不能横着跑?”
在30米快速跑的体育课上,一轮比赛结束后,大家正在讨论“怎样才能跑得更加快”的问题时,一个稚嫩的声音在教师耳边响起,“老师,我能不能横着跑?”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们的哄堂大笑。
“这不是捣乱吗?”我纳闷了,循声而去,一个小男孩儿正满脸疑问地看着我。原来是第一轮小组赛跑最后一名朱磊同学。
“为什么要横着跑?”我耐着性子又问了一句。
“我喜欢横着跑。”朱磊理直气壮地回答。朱磊又说道:“有一次,家里买了螃蟹,洗的时候,有一只逃了出来。螃蟹是横着跑的,而且跑得很快,我抓了很长时间才把它抓住。螃蟹既然能横着跑,那我为什么就不能横着跑呢?”又是哄堂大笑。
我觉得也有道理,就说道:“你平时很注意观察,我们的确还能横着跑。接下去,第二轮比横着跑,我们先请朱磊小朋友给我们做一下示范。”大家鼓起掌来。
朱磊走出队伍,侧身对着跑道,像小螃蟹一样张开双手开始示范,虽然跑的动作看上去有点古怪滑稽,但确实挺快的,其实他的动作就是篮球训练中的横向滑步动作。大家不由自主地模仿他的动作练习起来。
第二轮比赛开始了,比赛气氛比第一轮还要激烈,想不到学生们对这种独特的跑法还挺感兴趣,但是由于动作的不协调,跑的动作令人发笑,有的还跑成交叉步。而朱磊成为小组赛的冠军。
“小朋友们,老师还想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比一比到底哪一种跑法能跑得最快?”比赛结束后,我又给学生出了一个问题。
学生们通过实践得出了直跑是最快的跑法的结论。
这时候的朱磊躲在队伍的最后,低着头,他也觉得横着跑不是最佳的方法。
这时候,我微笑地说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快速跑的动作,也知道了跑得最快的动作。但是,我们还应感谢朱磊小朋友,他让我们有机会学会了横着跑的动作,这也是一种跑的方法,在篮球比赛和排球比赛需要用到。如果没有他的创新跑法,我们还学不到这种跑的方法。所以,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以后在学习上敢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我一边说一边做着滑步、交叉步的示范动作。
此时,朱磊脸上流露出的是自豪的神情,学生们也投去羡慕的目光。
下课前,我笑着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布置一道思考题。为啥螃蟹是横着跑的,下次课我们讨论一下,好吗?”
学生们大声回答道:“好的。”
多么有趣而又有创意的一堂课啊!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由于每个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方面的特点,使他们常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设想。教师就应该做个有心人,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切实地维护学生的个性,充分利用好课堂生成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就能在每次教学中寻找灵动,在每次即兴创造中生成智慧,在每次挑战中跳跃灵感之舞!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体育课上:“老师,我能不能横着跑?”这一怪异而富有个性化的想法引起了老师的关注,该教师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生成性资源,给了学生实践的机会。课堂上出现了没有预设的精彩,而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了新知和认知能力。可以说,教师和学生都是这节课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者。
给学生一份宽容
——“擦去”引起的思考
随着班级日常行为规范的制定,各项评比细则也随即产生,评比栏成了班级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我们在班级评比栏中设置了“表扬”和“批评”两项内容,分别在黑板的两侧,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运作。另外,上过三次批评栏的同学,将取消评优资格。刚开始,受到表扬的同学固然受到激励,批评栏的同学多少也受到触动,但效果是否持久呢? 没过几天,上批评栏的同学非但没有减少,大有如雨后春笋般的增长势头:××同学做操不认真;××同学早读做其他事;××同学做作业讲话;××同学在其他课上不遵守纪律。诸如此类,数不胜数。更可笑的是,最多一次,上面的名字加上“事迹”居然占黑板的二分之一。
这天下午第二节课是思品课,走进安静的教室,我习惯性地看了看黑板的左角,上面的名字真令我气愤,那几个同学昨天晚上我还找他们谈过话呢? 我没露声色,只是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那几个同学脸上极度不安,我习惯性地问了句:“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做好了。”同学们齐声答道。“准备做眼保健操。”音乐开始了,望着黑板上的名字,一个念头在我脑海中闪过:既然批评栏不生效了,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不如擦去。我果断地拿起粉刷用力地擦去了这些名字,再用略湿的抹布把黑板擦洗了一遍,望着洁净的黑板,我心中开始重新计划着这堂课的内容……
眼保健操结束了,同学们睁开眼睛,一眼就看见了那黑板,几乎是同时又把惊愕的眼光移向了我,我微笑着问道:“有何感觉? 不必举手。”学生们脱口而出:“干净、清爽!”接着,我收敛了笑容,表情严肃地问道:“能说说老师擦去的原因吗?”
“老师看了心里不舒服。”
“老师看到自己教育出来的竟是这样屡教不改的学生,心里不高兴。”
“看到有这么多同学犯错,老师一定觉得自己的教育真失败,所以老师要擦掉。”
“老师觉得这简直是对她教育的讽刺! 所以要擦去。”
“我还觉得是老师给他们一次自我反省的机会。”
……
“真不错,你们几乎读透了老师的心思,也说出我的心里话,我就是这么想的,所以这样做了。对于在座的你们来说,我的解说也许是多余的,因为你们有这个能力去理解老师擦去的原因。现在我们在一段小插曲后,继续进行我们的思品课学习。”
此后,到目前为止,黑板的左角一直未出现名字及“事迹”,有好几次我偶尔看见值日中队长与组长想去登记时,那些被记者都是惊慌不迭地解释清楚:是和同学在讨论问题;做回家作业时把作业本搞错了,保证在午饭前把错误纠正过来……看着这一切,我心里释然了,我不能保证今后黑板上不会有黑名单,但是,至少我可以认为,同学们已学会了自律,学会了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这一切都归功于那次“擦去”。
那次成功的“擦去”给我的启迪是多方面的:
(1)学生有了过错,教师要学会等待和宽容。雨果说,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对教师而言,宽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教师能够在非常生气的时候,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心胸更加宽阔,情操更加高尚,教育方法更加艺术。为人师者,年岁长于学生,知识多于学生,阅历丰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为什么不可以宽容学生的缺点呢? 有一位哲人说:“年轻人犯错,上帝也会原谅。”何况处于成长之中,尚还蒙昧无知的孩子呢? 犯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应有的权利(原则性的错误除外),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苛求学生人人完美。既然错误总难免存在,我们面对学生的错误就不必火冒三丈,也不能奢求靠一两次批评、谈话就立竿见影,所有学生一下子都痛改前非,都让你满意。因为,一种好的品质的形成,一种不良品质的矫正,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当我们学会用等待的心情看待学生时,我们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多一点信心、多一点鼓励。以上案例的成功告诉我: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之上,建立在等待与宽容的期待之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老师与学生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候,存在于师生情感共鸣、心灵契合之时。
(2)学生有了错误,教师要以情感的力量促使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纠错。我们的学生听惯了被动接受的批评、说教,已形成了一定的“抗药性”,许多道理老师不说,他们也明白,老师说了,他们也不一定听不进去。因缺乏道德情感这座桥梁,道德认知就难以转化为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如果教师能抓住某些事件激起他们思想斗争或情绪波动,然后给予启发诱导,这种经历往往会在他们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对自己提出一些要求而做到自治,从而成为由过错行为向良性行为的转折点。
总之,“宽容”对我们教师来讲,既是一种高尚的美德,也是一种巧妙的教育艺术。我们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始终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我们的教育对象,要把学生真正当作一个“有血有肉”的,无论是知识技能,还是道德情感,都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的个体,这样才能真正把他们培养成为有一个有益社会的个性健全的人。
在上述案例中,我们看到,这一位教师以她的宽容之心换回了学生的自省,让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进步与提高。其实,自我反省也是学生发展认知水平较好的学习策略之一。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有足以自我反省的能力。通过一次次的自我反省与纠正,逐渐获得新知和认知能力。
编个童话,写出意外的收获!
该放学了,又有同学上台告诉我:“老师,顾佳辉与单奕毅在玩斗尺游戏,其中一把尺子也被踩坏了。谢鑫把橡皮切成几小块,还在班中扔来扔去! 张育峰新买的钢笔头又摔歪了……”听着这一连串的问题,我真有些哭笑不得。就在昨天我还为此事在班中深刻地教育了一番,三令五申要爱惜学习用品,可这些孩子怎么说过就忘了呢? 看来,对于这一现象靠反复说教似乎已显得苍白无力。正值此时我要布置写日记,我灵机一动:何不让他们借机写一写呢!
我知道童话可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裁,对! 就让他们根据这一现象编个童话,题目可定为:《文具盒里的叹气声》。接着是我与学生的一段对话:
师:同学们,如果你就是文具盒里的其中一种文具用品,受到小主人如此不爱惜你的待遇,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生:如果我是尺子弟弟,小主人经常拿我与其他尺子玩斗尺的话,我会很伤心,因为有时我被摔得头破血流! 我想对小主人说:“小主人呀,你再这样对我,叫我以后还怎么为你服务呀!”
生:如果我是橡皮妹妹,小主人经常拿刀切我,使我全身伤痕累累,我可真痛苦。我想对小主人说:“小主人呀,你可真残忍,再这样折磨我,我只能离开你了呀!”
……
在同学们畅所欲言之后,我又请同学在四人小组内分角色,加上动作、神态演一演受到破坏的样子,并且说一说心里的苦恼。孩子们通过换位体验,有了切身感受。几分钟后,看着同学们跃跃欲试的神情,我请了一组同学上台表演。这些同学有的愁眉不展,有的垂头丧气,有的叫苦不迭……都一一道出了作为受害的文具用品的内心话。我从大多数孩子的脸上找到了愧疚之意,我似乎感到:这一演触动了学生的心弦。
于是,我便趁热打铁——写一写《文具盒里的叹气声》。第二天,当我读着那一篇篇生动而又耐人思索的日记,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欣慰! 真没想到编个童话还真让他们写出了意外的收获! 事实证明:学生破坏文具用品的现象正在减少、消失!
学生变着法子破坏文具用品的现象已不足为奇,而且学生反复发生。根据这一不良现象,编个童话写一写,改变了以往反复说教的方式,让学生在喜欢的童话故事中受到了教育。这不由地让我想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造成教育青少年的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因此从编童话故事开始,让学生乐意地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实际,通过换位体验,对以前自己的错误行为有了深深的悔悟,学生有话要说,有感而发,因此,一篇篇成功的习作就诞生了! 从中也让学生感到原来作文就是这样子:放飞童心,走进生活,真实自由地表达。这一写,真是一举两得:既教育了自己,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小学生的认知重在具体形象思维,上述案例中教师一改往日的反复说教,通过创设情境编童话故事并分组演一演这一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办法,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有了深刻认识,最后把这个童话写下来作为日记,这其中既促进了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又为原本枯燥的作文练习增添了活力。
4.综合考虑学生的客观差异采取教学策略
学生个体差异的多样性,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的多样性,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学习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方法的多样与灵活。学校的指导思想、教学体制、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考试制度等方方面面,都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为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提供全新的发展空间。
在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形式方面,要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进行设置和安排。在课程门类中,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课程组合。在学科学习中,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内容组合,课程内容组合多元化。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课程结构应采用以必修课程为主,必选课程、任选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多头并举的形式;必修课程完成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解决学生发展的共性问题,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为主;其他课程则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分类指导为主,依托教学内容进行加深拓展,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在教学方法方面,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授课风格的差异等因素,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和复杂。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只能对一部分学生有效,不可能对全体学生都有效。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够适应一切教学活动。因此,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改革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改革教学方法,首先要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法,并注意加强学法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除了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外,还可采用特长生导师制、教学合同制、教学包、小组互补、程序教学等办法。特长生导师制,是依据特长生的发展特点、发展方向、发展需要,为其确定相应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的制度。由于针对性强,因材施教,有利于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教学合同制,是师生双方基于学生特征共同签订教学协议,规定在一段时间内,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活动、学习内容以及教师应给予的帮助和指导等。合同中还可对必须完成的活动、内容作时间和质量上的要求及限制,以便双方共同遵守。教学包是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的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所以也叫“学习包”。教学包中不仅有学习计划、学习中所需的各种材料和参考资料,还应包括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步骤,阶段性强化和矫正活动,阶段性自我测验和评价表,总结性检测及评价方法,以及相关参考文献目录材料和查找方法、手段等。小组互补形式,根据学生个人偏爱或特长组成学习小组,形成一个和谐整体,在指导教师引导下,围绕某些问题,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补充,以求得问题的最终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