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维护国家统一与反分裂的正义战争

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维护国家统一与反分裂的正义战争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朝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是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而进行的一次正义战争。准噶尔势力的不断膨胀,大大助长了噶尔丹分裂割据的野心。沙俄的保证让噶尔丹下定了决心,终于率领部队进攻喀尔喀蒙古,开始了一场分裂祖国的叛乱。康熙三十三年,清廷诏噶尔丹前来会盟,但噶尔丹不予理会,继续派出部队侵略喀尔喀蒙古,康熙于是决定诱使噶尔丹南下进行决战。

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维护国家统一与反分裂的正义战争

清王朝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版图最广大的王朝之一,并为现代中国版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取得如此成就与清王朝对于维护国家统一的不遗余力是分不开的。其中平定准噶尔叛乱是清王朝这种努力的最佳见证。

清朝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是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而进行的一次正义战争

清朝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 年)到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历经康、雍、乾三朝,跨时70年,最终将准噶尔贵族发动的叛乱平定下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明末清初,我国北方的蒙古族分为三大部:漠南蒙古,生活于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漠北蒙古喀尔喀人,生活在原外蒙古地区,漠西蒙古厄鲁特人,活动于天山以北。 厄鲁特也叫做卫拉特,又可以分成四部,也就是游牧在今天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和硕特部、游牧于今伊犁河流域的准噶尔部、游牧于今新疆塔城地区的土尔扈特部、游牧于今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杜尔伯特。 其中准噶尔部势力是最强大的,土尔扈特部及和硕部的牧地先后被它兼并了,土尔扈特人被迫去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游牧,和硕特人被迫迁居到青海。 到噶尔丹成为准噶尔汗时,新疆境内的杜尔伯特部和原隶属于土尔扈特的辉特部先后被吞并,青海的和硕特部随后被兼并,南疆维吾尔族聚居的诸城也相继成为准噶尔的势力范围。 准噶尔势力的不断膨胀,大大助长了噶尔丹分裂割据的野心。而这个时候,正好处于沙俄大扩张时期,为了侵略中国西北边疆,沙俄开始对噶尔丹拉拢利诱。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底,雅克萨之战后,中俄在伊尔库茨克举行边界谈判,沙俄全权代表戈洛文专门接见了噶尔丹的代表,诱使噶尔丹发动叛乱,答应在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的时候全力支持。 沙俄的保证让噶尔丹下定了决心,终于率领部队进攻喀尔喀蒙古,开始了一场分裂祖国的叛乱。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3万准噶尔骑兵在噶尔丹率领下从伊犁出发,越过杭爱山,向喀尔喀发起攻势,将整个喀尔喀地区兼并。 喀尔喀3 部首领匆忙间只好率领数十万部众分路向东逃跑,在今内蒙古乌珠穆沁旗的漠南乌珠穆沁一带才停下来,向朝廷上奏,要求保护。 康熙一面把他们安置在科尔沁一带,同时要求噶尔丹回到原地。 但噶尔丹不仅不予理会,而且继续率领部队深入乌珠穆沁地区。 为了噶尔丹的猖狂进攻,清王朝开始召集军队,对噶尔丹进行严行防堵,同时派遣部队北上迎击。 康熙二十九年(1690 年)六月,康熙决定亲征。 左路军从古北口出发,右路军从喜峰口出发,左右两翼迂回北进,将噶尔丹部队消灭在乌珠穆沁。 康熙御营到达博洛和屯。 同时调遣吉林将军、盛京将军率领部队从洮儿河、西辽河出发,同科尔沁蒙古兵会合,与清军主力协同作战。 右路军在乌珠穆沁遭遇噶尔丹军,由于不敌只好后撤。噶尔丹利用机会进一步南侵,渡过沙拉木伦河,到达乌兰布通。 清左路军此时也正好到达乌兰布通南边,康熙马上命令右路军停止南撤,与左路军一起进攻噶尔丹,并派出一部分军队驻守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寻找机会从侧面阻断噶尔丹的归路。

双方将决战的战场放在马兰布通。 马兰布通在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南一带。 这个地方南面是沙拉木伦河的一个支流高凉河,北面则靠山,地势险峻。 噶尔丹依山面水布阵,在最前线是由1万多背着木箱、披着湿毡的骆驼,绑住蹄子匍匐在地上而组成的一条防线,被称为“驼城”,噶尔丹的士兵就将箱垛作为掩体在里面放枪射箭。 清军则是火器部队开路,步骑兵在后,隔河布阵。 交战在八月初一中午正式开始。

在清军火铳火炮的集中轰击下,到日落时分,驼阵被轰开,随后清军步兵从正面向前冲锋,骑兵在左翼迂回攻击。在这样犀利攻击下,噶尔丹军大败,全部逃到山上。 第二天,向清军请求和解,乘机率领几千人趁夜渡过沙拉木伦河,狼狈逃回科布。

乌兰布通战役的失败并没有熄灭噶尔丹分裂叛乱的心,不久他就以科布多为基地,招集各地流散部属,企图重整旗鼓。 为了防御噶尔丹再次进攻,康熙调整部署,对边境加强守备;同时前往漠北诸部巡视,安抚喀尔喀蒙古上层,把逃到漠南的喀尔喀蒙古分成左中右三路,编成37旗;设立驿站和火器营,加强内地与漠北地区的联络,加强火铳火炮的使用训练。 康熙三十三年,清廷诏噶尔丹前来会盟,但噶尔丹不予理会,继续派出部队侵略喀尔喀蒙古,康熙于是决定诱使噶尔丹南下进行决战。 为了保证这次计划能够顺利进行,在战前清军进行了充分准备,首先是调集部队,征调很多熟悉当地环境的蒙古人做向导,部队携带5 个月口粮,按照一名士兵配备一名民夫四匹马的标准,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运输队,随行的运粮大车多达6000 辆,随军运送的还有粮食、器材;大量的防寒防雨器具,木材、树枝也准备了许多,以防备在通过沙漠和沼泽地带的时候用来铺路。

康熙三十四年九月,如清军意料,3 万准噶尔骑兵从科布多出发,沿克鲁伦河东下,并声称有6 万俄罗斯鸟枪兵一起内犯。

面对这种形势,康熙再次亲征,第二年二月,9 万清军分为东中西三路迎击,东路是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的9000余部队,从兴安岭出发,渡过克鲁伦河对敌进行牵制性攻击;西路由抚远大将军费扬古率领的4.6 万部队,分别从宁夏、归化出发,穿过沙漠,在翁金河会师后北上,切断噶尔丹军逃往科布多的归路;中路由康熙亲自指挥的3.4 万部队,从独石口(今河北沽源南)出发,进攻克鲁伦河上游地区,与其他两路约定日期一起夹攻,计划将噶尔丹军歼灭在克鲁伦河一带。 三月,康熙的中路部队出发。 五月初,经科图继续向北挺进,与准噶尔部队逐渐靠近。 噶尔丹看到康熙的精锐部队,又听说西路清军已经渡过土剌河,自己将陷入清军的包围,于是趁夜往西逃跑。

此时左右大臣都劝康熙撤回,康熙认为亲征劳师动众不能没有战绩就后退,于是坚持不撤。

五月十三日,清西路军到达土剌河上游的昭莫多(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南),在离准噶尔部队15 公里扎营。 昭莫多,在蒙古语中意为大森林,地处肯特山南部,土剌河以北,汗山的东。 由于清军经过长途跋涉,劳累不堪,所以费扬古采用以逸待劳、设伏截击的战术,将一部分士兵在东面依山列阵,一部分士兵在西面沿土剌河布防,而骑兵主力则隐蔽在树林里面;步兵在振武将军孙思克的率领下居中扼守山顶。

400清军骑兵首先挑战噶尔丹军,诱使他们入伏。 噶尔丹果然率兵进击,企图攻占清军控制的山头。 孙思克率领部队依山防守,激战一天,不分胜负。 这个时候沿河埋伏的骑兵在费扬古指挥下一部迂回敌阵,另外一部袭击准噶尔阵后的家属、辎重,而原本据守山头的孙思克部开始出击。 受到前后夹击的噶尔丹军顿时大乱,夺路北逃,清军乘夜追击15公里以外,俘歼数千人,3000 人投降,噶尔丹之妻阿奴被击毙。 噶尔丹军只剩下数十骑逃出。(www.xing528.com)

而当噶尔丹率领部队侵略喀尔喀的时候,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袭占了他的后方基地伊犁地区。

由于连年战争,噶尔丹军“精锐丧亡,牲畜皆尽”,噶尔丹已经失去了东山再起的资本,自己的部落只剩下不过千人,并且都缺少战斗力,内部异常混乱。 康熙三十六年二月,由于噶尔丹坚决不投降,康熙再次下诏亲征。 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噶尔丹服毒自杀,到这个时候康熙王朝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战争宣告结束,喀尔喀地区重新统一于清朝。

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代替他成为准噶尔部新统治者。 随着策妄阿拉布坦统治地位的巩固以及地盘的不断扩大,分裂割据的野心也不断膨胀,沙皇俄国再一次积极支持叛乱。 在沙俄支持下,策妄阿拉布坦不断袭击清军据守的科布多、哈密以及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等军事重镇,并派兵侵入西藏。 由于康熙及时派兵进藏协同藏军进行围剿,策妄阿拉布坦叛乱势力才被赶出西藏。 康熙逝世后,雍正继续坚持平定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的斗争。

雍正五年(1727年)冬,策妄阿拉布坦死,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继承汗位后,在沙俄支持下,继续进行分裂叛乱活动。从雍正六年以后,清朝多次出兵平定噶尔丹策零分裂叛乱活动。

十年七月,驻扎在塔半尔河的清军受到噶尔丹策零军的袭击。 八月初,3万清军精骑夜袭噶尔丹策零军大营,准噶尔大军立时溃逃。

清军乘胜追击,噶尔丹策零军大部被歼灭于光显寺(今蒙古共和国鄂尔浑河上游),噶尔丹策零这个时候只好降附。

乾隆十年(1745 年)噶尔丹策零死后,准噶尔部发生内乱,达瓦齐在混乱中夺得汗位。 清乾隆二十年(1755 年)二月,5万清军直捣伊犁,达瓦齐来不及防备,兵败被俘。 不久,归降清王朝的阿睦尔撒纳,因统治厄鲁特蒙古四部的野心未能得逞,率领部队发动叛乱。

二十二年春,清军从巴里坤等地分路进击,叛军溃败,阿睦尔撒纳远逃沙俄后病死。 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分裂叛乱的战争,到这个时候以胜利告终。

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分裂叛乱战争的胜利,维护、巩固了祖国的领土完整,消灭了分裂势力,同时也打击了沙皇俄国侵略中国的野心,对于以后挫败帝国主义勾结利用民族败类分裂祖国的阴谋,捍卫西北领土的斗争,具有良好影响。

清军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第一,是因为清军进行的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叛乱的正义战争,所以获得了各族人民的支持。 第二,清王朝策略策略非常适用,剿抚并用,成效显著。 第三,清廷此时内部稳定,国力强盛,军队纪律严明,战斗力较强。 第四,清军在战术上也非常适用,能依据客观情况,制定出切合时宜的作战方针。

而这场战争之所以长达70 年之久,除了沙俄不断插手和支持叛乱者以及民族关系等原因,增加了战争的复杂性外,在作战指导上,清军也存在一些失误是导致失利的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