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仪之死与牢骚:工作生活的巨大困扰

杨仪之死与牢骚:工作生活的巨大困扰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杨仪身上,我们不难看出牢骚这种不良情绪对人们的危害性。因此,发牢骚不仅与事无补,反而会招来许多麻烦,使问题更不好解决。但发牢骚绝对不是一种能妥善解决问题的处事方式,因为牢骚只会引发出对方同样不满的情绪,对人际关系有着极大的伤害作用。美国总统林肯·生中最大的失败也是婚姻。

杨仪之死与牢骚:工作生活的巨大困扰

牢骚,是人们对某些人或事物不满而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是怨气发泄的一种表现形式。

所以,牢骚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情绪表现。一般来说,它来源于不满和怨气这些令人不愉快的因素,属于不良情绪,这是人们在为人处世中应该加以抑制的。

俗话说:“牢骚太盛防肠断”。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人就是因为不善于控制自己的牢骚情绪,从而给自己带来灾祸。《三国演义》中蜀国长史杨仪,就是这样一个反面例子。

蜀国丞相孔明去世后,后主刘禅依照他的遗言,任命蒋琬为丞相、大将军;晋升费礻韦棉为尚书令,同理丞相事。

长史杨仪比蒋琬当官早,在孔明死时,还曾受命于危难之际,统帅蜀国兵马和魏军对垒,立下了殊功。如今,杨仪自恃功高,看到自己的职位反而在蒋琬之下,心中十分不满,就经常口出怨言。

有一次,杨仪对费礻韦发牢骚说:当初孔明丞相刚去世时,我要是率全军投魏,现在何至于寂寞如此呢?

不料,费礻韦竟将杨仪的这番话密报给了后主刘禅,刘禅闻言大怒,命令将杨仪抓进监狱审问,并想将其斩首示众。幸亏蒋琬苦苦求情,刘禅才念在杨仪过去立有大功的份上,饶他一命,只将他废为庶人。

杨仪被贬到汉嘉郡,削职为民。他羞愧之余,不愿苟活,竟自刎而死。

杨仪在敌兵压境、内隐叛乱的复杂情况下,曾被孔明尽托一应大事,说明他的素质、能力是超人的。但他却缺少和平时期与上下左右的相处之气量。当他从战地回来后,个人期望值一和现实产生错位,就牢骚满腹、怨气冲天,表现了在为人处世中极不成熟的一面。正是这种不成熟,导致了极为出色的军事家杨仪的人生悲剧。

从杨仪身上,我们不难看出牢骚这种不良情绪对人们的危害性。当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大可能因为几句牢骚就招致灭顶之灾,但也不能不看到,随意发牢骚对人们的为人处世的确有许多不利之处。

首先,从牢骚的实际功效来看,往往事与愿违,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因为牢骚毕竟不是开诚布公的意见、建议,也不是光明正大地放在桌面上的议题,而往往是在背后发泄出来的。由于不满怨恨积郁于心,措词态度就很容易偏激过火,说出许多不该说的话来。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些话难免会传到自己埋怨、挟击甚至咒骂的人的耳中去。他听了之后,一般会产生什么情绪,是不难想象的。如果你是当面向对方发牢骚,这种不理智、不礼貌的方式往往也会招致对方反感,使对方反唇相讥。因此,发牢骚不仅与事无补,反而会招来许多麻烦,使问题更不好解决。

无论是谁,都不会喜欢听别人指责、批评自己。但发牢骚绝对不是一种能妥善解决问题的处事方式,因为牢骚只会引发出对方同样不满的情绪,对人际关系有着极大的伤害作用。

仅以夫妻关系为例,如果你想拥有快乐的家庭,那么有一个原则一定要记住:不要没完没了地发牢骚!

美国著名律师贝西·汉伯格曾说过,在他处理的数千件遗弃案中,人们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都是为了逃避伴侣的牢骚。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与他的太太本应该生活得十分美满,他们拥有名誉、财富、社会地位和孩子。然而,他的太太却喜欢无休止的发牢骚,抱怨托尔斯泰不按她的期望去做。最后,82 岁的托尔斯泰无法再忍受任何牢骚,于1910 年10 月一个下着大雪的晚上离家出走。11 天后,他被发现因肺炎而死于火车站,临死前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许他太太去参加他的葬礼。

美国总统林肯·生中最大的失败也是婚姻。他的朋友哈顿曾说:“23 年来,他每天生活在痛苦的煎熬中,林肯太太的牢骚不断困扰着他的心灵。”

那么,牢骚改变了林肯吗?就某一方面来说,是的,改变了林肯对她的态度,使林肯为自己不幸的婚姻感到悲哀,使林肯尽可能避免与地相处。

同样,若不能有效地抑制牢骚,成天抱怨父母、子女、同事、上下级、邻居等,对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都极为有害。(www.xing528.com)

就算你的牢骚和倾听的对象无关,但老爱发牢骚,久而久之,人们会觉得你气量小,为人尖刻,就不会愿意和你接触、交往。

有些人一有不满,就指桑骂槐,挑三拣四。人们一和你接触,听到的就是你对某某事、某某人的牢骚之语。没有人会愿意和一个满怀怨气的人打交道,也没有人会愿意浪费时间去倾听别人没完没了的唠叨。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们都愿意和宽怀大度的人为伍,慢慢地你就会众叛亲离,孑然一身。

再次,一个人若牢骚太盛,就容易产生一种“严于责人,宽以待己”的不良倾向。——如此一来,凡事只会怨天尤人,却不去反省自己,时间长了,只能导致一个人日趋退步,遭受更多的失败。于是你就继续发牢骚,别人因为你的偏执也开导不了你,你自己年深日久的毛病也改不了,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牢骚就只能折磨你自己,影响情绪,影响健康

由此可见,牢骚的坏处真是不少,那么我们又怎样才能消解它呢?

第一,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拥有自知之明。

爱发牢骚的人,总是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受到了委屈,于是就不加控制的去指责别人、埋怨别人,唯独不反省一下自己。这实际上是人的一种总要表现自己、突出自己和表白自己重要的原始天性的流露,是一种不白知的表现。

比如说杨仪,如果他能冷静地分析一下就会明白,自己虽是一位有实战经验的将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统帅千军万马,从容应战,但却没有和平时期治国安民的才干,因此,孔明才选择了蒋琬作丞相。如此一来,相信他就不会牢骚满腹了。

因此,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就能比较平和地为人处世,给别人以表现的机会,改掉爱发牢骚的毛病。

第二,在处世中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有这样才不会动不动就指责别人,发泄不满。

一个人若能严格约束自己,自觉克制自己,就会减少错误的发生,成为一个极有教养的人。像这样的人一般是不会随意臧否别人,把过错总往别人身上推的。

此外,一个人若心胸开阔,待人宽厚,就不会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更不会经常挑剔别人。就算别人无意中冲撞了自己,也往往会一笑了之,而不会总挂在嘴边。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消除牢骚。

第三,将坐而论之改为起而行之,把发牢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实际努力的行动中。

一个人的牢骚发得再有理由,也只是一时出出闷气而已,说完之后,有没有用呢?如果你能冷静地想一想,就会得出结论:一点用处也没有。事情该怎么着还怎么着,甚至还会变得更糟糕。所以,你不如把发牢骚的劲,用在干实事上。

比如你工作得很出色,但成绩却总不被领导肯定,若你通过发牢骚来表白自己,牢骚一旦传到领导耳朵里,他并不会因此更重视你的成绩,却只会介意你的满腹牢骚,就必然会对你产生厌恶情绪,这样即使他有重用你的打算也不会实行了。与此相反,别人越是迟迟不肯定你,你就越要做出样子给他看。时间长了领导和同事自然会为你任劳任怨的精神所感动,再加上你的成绩,你又何必担心自己的才干得不到发挥呢?

当你通过进一步的努力赢得别人的肯定和尊敬后,精神上一受鼓励,自然会越干越好,会以更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待人接物。在这种情况下,你又怎么会再去发什么牢骚呢?如此一来,你的人生就会纳入这种良性循环中,你也会更加认识到:与其发牢骚,不如踏踏实实地做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发牢骚虽然不是什么太大的缺点,但也体现了一个人较低的思想境界。“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让我们牢记这两句话,以宽阔的胸襟、长远的眼光来面对世事人生,少发点牢骚,多做点实事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更成功的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